APP下载

外文电影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2013-08-15马丽娣

电影评介 2013年8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外文讲授

马丽娣

国内信息社会立体冲击下的90后大学生已成为主体,思想具有不成熟性、可变性和可塑性。面临着巨变中的世界大环境,教育对象头脑中必然产生新问题,我们要坚守社会主义理论阵地,以动制动,以变应变,多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并使之渗透在校园环境中的各个角落。外语教师作为外来文化的传播者及本土文化的局内人的特殊身份决定着外语教师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肩负的重任。虽然通常社会、学校、甚至外语教师本身都将他们定位为语言的讲授者,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早有人注意到语言讲授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外语教师应怀有何种世界观和辨别取舍的操守,才能使教育对象受到良好的外来文化思想熏陶呢?外语教师应该有效过滤外来文化中尤其对外文电影中良莠不齐的或激进或新潮却有悖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和意识,使教育对象受到良好的外来思想熏陶,增强未来国力后备军素质的竞争力。

一、新时期教育环境、对象的巨变呼唤全新途径应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中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信息革命中多种媒体的立体冲击,使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接触广博繁杂,各种思想文化的冲突碰撞必然引发其思想深处的波动斗争。某些超越道德之上的自由观也成为某些高校学生口中的新论调,并自认是与世界接轨的表现,这些人无疑是受到了西方自由观的影响。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有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同时,他们的思想又有不成熟性,有极大的可变性和极强的可塑性。如果不能在关键阶段通过深入人心的极具说服力的思想教育对他们进行旗帜鲜明的引导,那么后果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危险的。某些媒体关于中外教育现状对比的报道中不时流露出对这些未来国力后备军的新一代人的素质是否能与其他国家竞争的担忧,与其“长太息”,不如“上下求索”,而作为教育理念践行者的教育者们无疑在此项任务中任重而道远。

缺乏时代感、缺少说服力的传统、空洞、单一的思想说教很难打破他们的思想坚冰。但是只要教育者肯于并擅于循循善诱,针对教育对象的改变,更新自身理念,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机会,切实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则完全可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高校“育人为本”的教育最高目标。

二、外语教师导入正确外来文化思想可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首先,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外语教师在思想教育中的任务。“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担负着传递文化的任务”。[1]文化的涵义之一即是社会意识形态,丰富的文化内涵孕育于语言之中,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载体,文化内涵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语言强势常意味着经济、政治强势,如对外来文化只单纯引入而不以正确立场分析,必造成教育对象对强势文化的盲从心理,实际是为本土文化思想的传播人为设置了障碍。外语教师,虽然通常社会、学校、甚至其本身都将他们定位为语言的讲授者,但语言的讲授终究无法脱离外来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纵观历史,政治入侵以及军事入侵者必以语言文化的入侵作为前期先导或后期巩固的手段:旧中国历史上的伪满时期,侵略者强迫在校生学习他国语言;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法国小学生被普鲁士士兵强迫终止法语学习;现今英语的世界性语言地位无疑也是大不列颠的历史殖民政策造就的。因为他们都已经认识到语言绝不是单纯的交流工具,其传达的文化思想无孔不入,可以说,对于一个国家,对其国民文化思想的殖民的危险性甚至超过对其国土的殖民。暂时性的被打败不可怕,思想上的被征服却是永久的、致命的。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我们可以了解、借鉴、欣赏、交流,却不必须接受、崇拜、模仿或趋之若鹜。外语教师在语言材料讲授过程中应传播健康向上的外来文化,使教育对象了解外来文化的同时,自觉认清文化差异,在思想操守方面自我掌控,自我教育。虽然应对外来文化持宽容开放态度,但人类的文化应该相互吸收,对异族文化的认同不等于放弃自己的本族文化。

其次,外语教师应提高自身思想修养,自觉培养识别外来文化的意识。教师本身应提高人文素质和修养,以自身高尚的素养影响学生。[2]外语教师在教授语言、传播外来思想、文化时,单纯的介绍描述外必然加入教育者本身的诠释、分析、评论,而这些评论的成败与否,决定着外语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或是负面消极的。外语教学中绝不可一味美化、神化西方文化,或不自觉地流露崇洋心理,去影响学生的心灵。外来语言和本土语言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某些外来文化确不符和中国国情,这样则要求外语教师在语言材料的遴选和讲授阶段,保持高度敏感性,辨别真伪,充当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桥梁,既尊重文化差异,又动态协调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自觉培养自身对外来文化的识别评判能力,以创造健康的文化环境。

三、外文电影应该在思想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外文电影作为外语课堂的有效补充,其中蕴含积极健康的元素,对塑造教育对象健康人格、构建自身正确思想体系具有完善作用,但其中也包含大量虽以其娱乐性对青年学生产生吸引力,却有悖于我国国情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文化垃圾。外语教师在讲授语言时注意正确政治思想的渗透,介绍外来文化的精髓,同时对中西方人性善恶观差异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例如,在以外文电影呈现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应介绍中国文化,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愫;在遇到展现西方福利制度的电影片段时,也要渗透对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正在进行的关注民生的工作予以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以批判性思维方式来学习外来文化,增强民族尊严感;在放映海明威“硬汉系列”电影时,即应让学生了解美国人所信奉的“只要个人努力,人人都有成功机会”的“美国梦”思想,又应明确西方国家所推崇的个人奋斗精神在中国则必须服从于集体主义,“美国梦”的宣扬只是统治阶级为受压迫者精心描画的充饥大饼。既要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制度所倡导的人人平等思想是人类民主思想的进步,同时也要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绝对不可能在现实中兑现。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海明威笔下“肉体可以毁灭,精神永远不垮”的真英雄,但同时也必强调个人脱离集体的孤胆英雄无法成功。

总之,大学生思想教育是“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目标、内容、表现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外语教师不能简单传播目的语文化而导致学生本土语言文化水平和思想素养的下降,而应该有贬有褒,有对比,有立场,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课堂,外文电影作为外语课堂重要语言材料,蕴含丰富思想文化,只要外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施以正确影响,必然发挥其在思想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保证高校思想教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

[1]沈映梅,杨文伟.全球化语境中外语教师文化身份的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8(6):86-87.

[2]吴菲,汤丽拿.英语教师双重文化身份刍议[J].考试周刊.2019(38):2

[3]李旭炎,李克敏,初明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构建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08(5):37.

[4]马俊杰.发挥高校优势,为发展繁荣文化作贡献[J].高校理论战线.2007(11):9.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外文讲授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外文局期刊目录
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