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爱
2013-08-15■钟薇
■钟 薇
春节前,我们前往单位的挂钩扶贫点进行慰问。单位挂钩扶贫点已有10余年的时间,对该村的情况了如指掌,几个同事还与村民结成亲家,单位与挂钩联系点结下不了情。
在去的路上,公路两边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肆意地盛放,知名和不知名的白色的、紫色的花也不示弱,夹杂其间共同点缀着深冬的大地,田间地头不时闪现着挖地铲草整理田畴的忙碌身影。
大概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扶贫点,车子刚驶进村委会驻地就看到满脸欣然的村支书,车子停稳后,村支书笑脸就迎上来,他身旁的青年村官腼腆地向我们打招呼。此时彼此间都是熟人,没有过多的客套,把捐赠给村上活动室的书籍和彩色电视机放好,春节慰问金和物资签收之后,就马上前往此行的第一站:村中心校,给孩子们送去崭新的棉被。
十年前第一次来学校的情形我们还历历在目!那天,恰好遇到孩子们在做中午饭,那场景让人终生难忘:一片凹凸不平的空地上炊烟四起,孩子们正在做各自的中午饭,一派忙碌的景象。有的孩子刚把柴火放进用石头支起来的简易灶里,有的正鼓着腮帮子在吹火,脚手快的已经把盛有米的缸子支在简易灶上煮,有的则被火烟熏得泪眼汪汪,用手一抹就变成了一张小花脸。
当我们走进孩子的宿舍时,看到床板上只铺有一张床单和薄薄的被子,有的床上床单都没有铺,只有几张硬纸壳。问到孩子们冷不冷,他们回答,两三个人挤在一起睡就不冷了。这些本该依偎在父母身旁撒娇,被父母精心呵护的孩子,一边要求学一边还要自己照顾自己!
让人欣慰的是: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看看这所学校的情况: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不仅免除了学费杂费,住校生每个月还有补助,还有营养餐,孩子们都集中在学校食堂就餐,不用再自己生火做饭了;同时我们也尽自己所能,多方奔走协调,帮助解决物资和资金,基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更让人高兴的是以前生火的泥巴场子变成了光滑的水泥地板,这里成了孩子们的篮球场,课余围在一起在坑坑洼洼的泥巴地上弹玻璃珠,或是玩你追我打等单一游戏的现象被打篮球、跳绳、打乒乓球的运动取代了,孩子们有了活动的场地之后,活动的内容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钟 薇
从学校出来我们又前往几家贫困户慰问。行走在水泥路面的街道上,当初硬化路面时热火朝天的劳动情形如在眼前,听说要把泥巴路面变成城里的水泥路,大家的热情可高了,你撮石头我来挑,他挖坑来我抬土,不分男女和老幼,大家一起齐上阵……路修好了!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路也好走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困难还有不少,村民的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如学校教学设施还严重困难,门要么只有上半段要么只有下半段,窗户上的玻璃寥寥无几,村中道路由于得不到有效管理而出现村民不便出行的问题了,部分村民的生活还十分困难。
在我们看望的贫困户中有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他一人住在一间高约1.8米,面积不足20平米的土坯房里,房子很矮,门也很狭窄,只能容一人过。房间内没有灯,黑黢黢的,只有在适应房内光线后我们才看到房间是用木板分格成了上下两层,上面是卧室,没有床,隔板就是床,上面放着两床辨不出颜色的被子,靠墙的一架简易楼梯是通往床的惟一通道。下面是厨房兼“会客厅”,靠近大门右边是火塘,没燃烧完的炭泛出点点的火星,火塘上方是一个被火熏得黑乎乎的吊锅。房内四方的矮柜上放着一个小电饭煲,四周零散地摆放着几张矮凳,此外再无它物。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还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在老人脸上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和干枯如松树皮的手上写满了沧桑,因年事已高而微微弓着的脊背,让老人越发显老,看到有人来看自己并带来米、油等生活用品,老人眼里泛出了亮光,在与老人的交谈中他时不时用衣袖擦擦眼角,当我们离开时我回头望了一眼,我的心酸了……老人依靠在门边不停地向我们挥手,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
十余年来我们与村子里的人结下了很深的情,上个月为积极响应“千名干部进千村宣讲十八大精神活动”的号召,我们到扶贫点的四个村小组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完讲解后说了一句让我难忘的话:美丽农村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相信只要我们建设美丽农村,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坚信,美丽中国一定会变成现实。我们会更加听党的话,响应政府的号召,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一名普通的农民如果不是真正听懂了十八大报告的精神,不是思考过,他能说出这样朴实而真诚的话吗?
时间的积淀让我们与扶贫点结下了不解的缘分,虽然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不足于满足他们的需求,但也从来没有灰心过,我们与他们的心是相连的;我们坚信“心在哪里,哪里就有风景;志在哪里,哪里就有成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一体化建设,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回来的路上我惊喜地发现桃花悄悄地飞上了枝头,嫣然含笑,似乎在告诉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党和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就像这红红的桃花,将红遍山野,红遍中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