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着彩绘新图

2013-08-15郭省非

东坡赤壁诗词 2013年6期
关键词:田园诗田园意境

□郭省非

《东坡赤坡诗词》一贯对田园诗情有独钟。2010年5月曾召开全国田园诗创作座谈会。在这次会上我曾口占一首绝句:“黄冈盛会迎春雨,赤壁吟坛送晓风。喜就田园耕一角,乐将诗种播三农。”实际上,所谓“东坡”就是周郎赤壁这个地方田园的一隅。因而以“东坡”作为名称的诗刊重视田园诗也应是理所当然的事。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所以,依托土地的田园是农业社会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诗词产生的客观环境。虽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完成工业化,并逐渐向城镇化过渡,但农村、农业、农民仍然是食品生产赖以存在的第一前提。只要人类存在一天,这个前提就不会消失,田园诗也就必然不断产生。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田园的样式,或者说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也会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田园诗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探索新形象、新意境、新语言、新思想,争取写出更多更好的新田园诗。而创作田园诗时,仍然要遵循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我的粗浅体会,最主要的要把握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情。我曾经在一篇短文中说到,“诗是什么?诗是语言艺术,诗由情感酿成。如果把诗比作水,那情感就是水之源,如果把诗比作花,那情感就是花之本”。这是所有诗的共同点,田园诗也不例外。一个对田园没有情感的人,不可能有创作田园诗的冲动,自然也就不具备创作原动力。因此,要深入田园,观察田园,了解田园,热爱田园,这是创作出高品位田园诗的必要条件。唐代李绅那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千古绝唱,至今还在奶声奶气的儿童中背诵,成为中国人背诵古典诗词的开篇作品,就是因为作者对辛苦劳作的农民怀有深厚感情。有田园情,才有田园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二,要有景。田园美,既有自然美,又有人类参与创造的制作美。自然美是先天的,制作美是后天的。两种美相结合,成为田园美特有的内在规定性。好的田园诗给人以美的享受,往往回味无穷。而这种美既含有抽象性,更含有具象性。就是说,田园诗的美是由一个一个活生生的物象表现出来的。如当代人刁永泉《牧鸭女》:“炊烟断续隐檐牙,曲水桥头渡晚霞。群鸭回眸听小唱,深藏人面掩荷花。”景中有“炊烟”、有“檐牙”、有“曲水”、有“桥头”、有“晚霞”、有“群鸭”、有“回眸”、有“小唱”、有“人面”、有“荷花”等等,短短的一首绝句,包含这许多物象,加上“断续”、“隐”、“渡”、“听”、“深藏”、“掩” 等动作的串连,赋予了所描写的景物以生命,使其活灵活现地跃进到读者的眼前,给人一种动态美。什么是意境?这就是田园诗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三,要有味。这个“味”就是通常所说的“诗味”。我们知道,所有的诗都是话,但不能倒过来说“所有的话都是诗”,诗的话是具有“诗味”的话。如唐代王建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用“普通话”说,第一句是说在下雨的时候听到一两家人的鸡在啼叫,第二句是说村路位于竹林旁的小溪边,溪上斜卧一座小桥。两相对照,“诗味”可见一斑。“诗味”不是“普通话”写出来的,而是由奇妙想象、独到修辞、特色语言“三位一体”的原料经过思维发酵酿造出来的。

第四,要有趣。一般来说,所有诗都具有各不相同的情趣。山水诗有山水诗的趣,政论诗有政论诗的趣,酬唱诗有酬唱诗的趣,怀古诗有怀古诗的趣,自然田园诗也有田园诗的趣。如宋代利登《田家即事》:“小雨初晴岁事新,一犁江上趁初春。豆畦种罢无人守,缚得黄茅更似人。”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作者抓住了这一农村至今仍然能够见到的“小镜头”,给人以逼真趣、形象趣、田园趣、娱悦趣,越想越觉得好笑,迸发出田园诗的新鲜美。

第五,要有义。这个“义”是意义的义,就是说,田园诗在具备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的同时,还应具备思想美,能够感染人、启迪人、教育人,情趣健康,积极向上,给人以正能量。如当代陈珑标《田家》:“无穷碧野自芳春,习习金秋款款新。一幅蓝图藏四季,画家正是种田人。”前两句把田园描写得美不胜收,后两句是对莳弄田园主体的深情赞扬,在着力营造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给人以美轮美奂的思想美。

中共十八大号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园诗又是中华诗词中璀璨夺目的奇葩。不管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仍将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田园也仍将是给人民大众提供食物和住所的主要来源。因此,田园诗必将继续拥有传承发展的广阔空间。

猜你喜欢

田园诗田园意境
田园诗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
一朵花的意境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