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对日出口速冻蔬菜现状分析

2013-08-14李毓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23期
关键词:速冻进口蔬菜

□文/李毓生

(河北经贸大学2010级在职研究生 河北·石家庄)

一、中国对日出口速冻蔬菜产品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中国对日出口速冻蔬菜现状。中国是日本进口农产品的主要国家之一。2003年以来,中国是日本进口农产品第二大贸易伙伴。速冻蔬菜类产品是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多年以来保持了日本同类产品进口量第一的位置,占据了日本进口速冻蔬菜量的40%以上。2008~2012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农副产品年均达到230万吨,其中速冻蔬菜130万吨,占其进口额的55%。由此可见,速冻蔬菜贸易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表1)

2003年以来,我国对日速冻蔬菜出口经历快速增长期,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占到了日本进口速冻蔬菜总量的48.79%;2008年开始出现较快的下滑,当年度下滑到了39.54%,之后一直在40%左右徘徊。2013年出现了回升迹象,上半年回升到了43.24%,但很多出口企业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年终形势并不明朗。(图1)

(二)中国对日出口速冻蔬菜市场份额下降因素分析。导致中国出口日本的速冻蔬菜产品市场份额出现下滑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质量及我国农产品的成本等。

1、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因素。由于中国的农产品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长期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居高并增长迅猛,日本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和寻求贸易平衡,对进口农产品设置了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2006年5月29日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实施对进口农产品检验严格、频繁,延长了通关时间,加大了对日出口农产品的成本、难度和风险。

2、产品质量安全因素。食品安全事故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声誉,对出口贸易也造成了负面影响。2008年的毒饺子事件、问题奶粉事件,对出口的影响明显。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对日出口食品65.3亿美元,同比下降11.5%。速冻蔬菜出口也在2008年出现了历史性拐点,日本自我国进口量比2007年降低了6.51万吨,同比降低21.31%,在日本进口总量中所占比重降低9.25%。由此可见,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了我国对日速冻蔬菜出口。

(1)落后的生产组织模式增加了成本。自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农户成为了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截至2011年底,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2亿公顷,中国农业人口约为6.6亿,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8公顷;农田结构零散,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粗加工和手工操作较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能耗方面日本企业总能耗/总产量比中国企业低20%,中国企业能耗偏高。由此可见,生产管理模式的落后和粗放,也是影响我国企业出口的因素。

表1 2008~2012年我国出口日本主要食品农产品统计表(单位:吨)

图1 2003~2013年上半年我国输日速冻蔬菜在日本进口速冻蔬菜总量占有率曲线

(2)劳动力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成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并迅速向西方世界蔓延。中国为减少危机影响,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保障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物价和劳动力价格的升高。

以洋葱为例。据惠康公司统计,2008年以来,原料洋葱采购价格由2008年的640元/吨,上涨到2013年的1,340元/吨,上涨了108%。(图2)

图2 2008~2013年洋葱价格走势图

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据统计,2008年中国城镇人口就业人员的人均月工资为 2,408 元,2012 年上升到 3,897 元,上升了65.57%。惠康公司同样面临了招工难,工资上涨的问题。2008年至2012年,年人均工资增长率在25%以上。(图3)

图3 2008~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就业人员人均月工资变化图

人工费及原料价格的升高,直接拉升了产品成本,减少了产品利润空间。

图4 2003~2013年日本从中国进口速冻蔬菜高出日本进口均价百分比曲线

(3)汇率的升高抬升了日本进口价格。2005年以来,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1升值到6.17,升值了31.3%。人民币的升值,直接抬升了日本进口中国农产品的价格。

2003年,日本整体速冻蔬菜进口均价137.4(千日元/吨),日本从中国进口速冻蔬菜均价为139.96(千日元/吨),从中国进口仅高出均价1.86%;2012年,日本整体速冻蔬菜进口均价139.9(千日元/吨),从中国进口速冻蔬菜均价为156.8(千日元/吨),高出均价12.8%。价格的升高,势必对日本进口中国产品造成影响。(图 4)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模式,其产业类型也在逐渐延伸、拓展,从产业型、文旅型再到体育型、林业型和农业型小镇的出现[2],特色小镇的种类在不断被丰富,内涵也在不断被丰厚。从刚出现时浙江小镇建设的踽踽独行到如今全国30多个省出台了特色小镇建设政策的灿若星河局面,特色小镇的茁壮成长一是因为它结合了特色的地缘环境,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具有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可行性;二是因为它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处方,在缓解社会矛盾这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发挥其功能。特色小镇肩负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所以对于各个类型特色小镇的打造也是被给予了厚望。

二、中国对日出口速冻蔬菜趋势分析

近年来,日本从中国进口速冻蔬菜量占进口总量的比例基本均衡在40%左右,价格在逐年攀升。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成本的不断攀升,很多企业进入了零利润状态,希望价格向上调整;另一方面2011年后日本从中国采购价格已高出日本全球采购平均价格10%以上,希望价格下调。对日速冻蔬菜贸易已经进入了激烈的博弈期,其博弈结果是:

1、中国部分企业迫于亏损压力退出该领域,另一部分企业会改善经营管理、扩大份额,降低成本,维持必要的利润水平。

2、日本从中国采购速冻蔬菜份额较大,中国供应量的降低必然推动日本速冻蔬菜价格的提升。日方尚无合适的贸易替代伙伴,会适当提高价格,以保障必要的供货量。

在这种博弈下,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被打破,双方会建立新的价格与供求平衡关系,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日本从中国进口速冻蔬菜份额有下行趋势,在一定时期内可能继续维持在40%左右,中国速冻蔬菜企业也将面临行业整合及产业升级的挑战。

三、以惠康为例,对日出口速冻蔬菜企业对策探讨

中国对日出口速冻蔬菜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在这个过程中,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必将带来产业的升级,中国企业将在更高的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强者,现结合惠康公司的实际加以探讨。

(一)提高生产效率,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中国农业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种植、加工及物流环节效率相对低下,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需要从价值链环节加以研究并采取措施。

1、通过规模经营降低原材料成本。中国现在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原料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应推动改革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国家应加快落实土地流转,鼓励农民脱离土地并向城镇转移;农业企业也要充分发挥能动性,立足自身条件探索合适规模经营的办法。惠康公司主要做法是:(1)租用荒滩地进行改良,既扩充了耕地也降低了企业租地成本;(2)探索农民土地入股,将买卖关系转变为利益共同体,入股农民也转变为工厂的经营管理者和工人。

2、优化物流布局,降低物流成本

(1)对于速冻蔬菜企业而言,由于产品加工深度浅,附加值低,运输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一些企业由于不在原料产地或港口,出现了往返运输的情况,增加了运输成本。根据厂址选择原理,生产加工地应尽可能靠近原料产地,以减少运输成本。惠康公司根据当前的形势,积极在当地发展基地,本地的基地面积已占到70%以上,较好地减少了运输费用。

(2)探索现代物流,提高综合效益。2011年,内蒙古出现洋葱严重滞销现象,价格跌到120元/吨,尚无法销售。农户每亩亏损2,000多元,而惠康公司当年采购价格为700元/吨。一方面洋葱产地低价而滞销;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在使用高价原料。解决以上问题,真正实现农民与生产企业共赢,需要使种植、生产、贸易的相关信息能够快捷共享以及实现储存运输能力的提升。

目前,惠康公司正在筹划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园区以现代冷链物流为核心,集农产品检验检测、分拣、加工、储存、配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为一体。检测环节将实现从地头到成品的全过程严格把关,保证成品符合日本质量要求;分拣、加工、储存环节将实现应季批量加工、冷冻、储存,错季保鲜批量储存;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环节实现专业物联网功能,将种植、加工、销售信息整合共享,提高种植计划性,推动农产品快速、低成本流通。

图5 微笑曲线图

3、推动技术升级,降低人工成本。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攀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还会进一步升高。推动技术升级,提高生产的机械化及自动化水平势在必行。2009年惠康公司新建了果蔬加工车间,车间建设时,在工艺研究、车间布置、设备选择、流水线安排上做了深入的研究。一是合理配置各工序设备能力,保持工序节拍统一,不出现工序瓶颈和工序闲置;二是物流路线合理设计,不出现交叉与回路;三是减少人员搬运,增加履带传输;四是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新车间的产量是原车间10倍,而用工基本没有增加,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二)优化产品结构。微笑曲线是一条两端朝上的曲线,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速冻蔬菜行业的现状,需要企业认真研究这条曲线。生产速冻蔬菜是纯粹的加工制造,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企业要提高获利能力需要向创新、研发及营销方向发展。(图 5)

1、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惠康公司在原来速冻洋葱丁的基础上开发了附加值高的炒洋葱,其产量由2008年的年产300吨,发展到2012年的1,500吨。同时,积极开发深加工肉食产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明显改善,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2、实施组合营销。惠康公司有了良好的产品组合,在营销方面可以很好实施产品组合营销。通过产品组合营销,既保障了低附加值产品的销量,也保障了整体盈利水平,与客户实现了双赢。

(三)拓宽营销渠道,实施两条腿走路。在现在对日速冻蔬菜出口环境下,出口企业不应拘泥于现在的销售市场,而是对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进行认真研究,把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和细分市场作为主要的营销策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取得规模优势,保持对日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惠康公司正在和国内食品分销商建立合作,通过整合惠康对外加工的技术、生产管理优势以及国内分销商的渠道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四)培育优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中国速冻蔬菜出口日本急剧下降与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有着直接的联系,培育优农产品是保障农产品和速冻蔬菜出口稳定增长的最直接手段。目前,日本的核辐射更增强了日本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中国企业应当不断完善安全产业链,加强农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应大力推动绿色营销,用优农品牌稳固在日市场占有率。

石家庄市惠康食品有限公司,年消耗洋葱4万吨,在原料保障上采用了加工+基地的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果。2008年公司有基地2,000多亩,到2012年已经发展到了10,000亩。基地实行“统一供应品种,统一购进肥、药,统一提供技术,统一疫病防治”的管理模式。充分满足日本“肯定列表”的要求,在日本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四、结束语

速冻蔬菜对日出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只要抓住机遇,积极改善生产组织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创新产品,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优农产业,推行绿色营销,打造优农品牌,对日出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 高兴,罗会明,张殿光,袁杰,张兴文.冷冻食品加工企业能效评价.制冷学报,2012.1.

[2] 曾伟,曾寅初.安全事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动态影响研究——以出口日本产品的毒饺子事件为例.兰州学刊,2012.1.

[3] 周宏琛,田晓林,闫秋成,王勇,朱涛.从“肯定列表制度”谈我国蔬菜对日出口形势.安徽农业科学,2008.19.

猜你喜欢

速冻进口蔬菜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奇怪的蔬菜
蔬菜
速度食品下的健康密码
巧煮速冻饺子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蔬菜也“疯狂”
处理工艺对四种速冻蔬菜品质的影响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