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抛石护岸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2013-08-14孟邵锋孔祥平
孟邵锋 孔祥平
(河南省沙颍河勘测设计院,河南 漯河 462003)
一 工程概况
许昌市襄城县北汝河治理工程水下抛石护岸工程施工内容包括铅丝笼网石兜镇脚(以下简称镇脚)和散抛石两部分,镇脚铅丝笼尺寸为1.5m×1.5m×1.5m(长×宽×高),两排布设,散抛石厚度0.8m,镇脚位置由平面坐标及平距控制,散抛石顶高程79.76,选用块石要求饱和抗压强度大于50Mpa,软化系数大于 0.7,块石容重不小于 2.65t/m3,块石粒径 25~50cm,块石单粒重30kg~100kg,且50%以上块石大于50kg,抛投时大小搭配,从下游向上游,由远岸向近岸,循序渐进,分层抛匀。断面示意图如下:
图1 断面示意图
二 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水下抛石护岸施工工艺流程:抛前地形测量 — →抛投区划分—→放样、定位—→装石船抛投、移位— →竣工水下测量
(一)抛前地形测量
施工前,须对施工区域进行水上、水下地形测量。测量主要内容包括布设控制导线、施工基线、固定断面观测桩及横断面地形测量(断面间距一般为20m,地形变化处要加密,横断面测点间距为2~5m),通过测量,整理相关控制点的参数,绘制施工平面控制图及横断面图(比例不小于1/200)。
(二)抛投区划分
抛投区由区和段组成,区是指垂直水流方向的长度,也是横断面散抛石的水平长度,本工程区长一般为25m,段是指沿水流方向的长度,段长由装石船有效装石长度确定,本工程装石船尺寸为25m×5m(长×宽),有效装石尺寸为20m×4.5m(长×宽),因此,本工程抛投区尺寸一般为25m×20m。一个抛投区依人工或机械又有若干个档组成,档的宽度由抛幅确定,一般人工抛幅为1.5m,机械抛幅为3m,本工程采用人工抛投,档的尺寸为20m×1.5m(长×宽),根据测量成果,确定每个抛投区、档的量,以便指导施工。抛投区示意图如下:
图2 抛投区示意图
(三)放样、定位
放样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抛石的质量。由于抛石位置位于水中,无法在水中确立施工位置,根据施工平面控制图所确定抛投区基线桩的位置及镇脚距基线桩的水平距离,确定抛石位置。
定位前应进行现场漂距试验,本工程施工期间,由于上游来水量小、下游大陈闸蓄水,北汝河水位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因此,不考虑水流冲击产生的漂距。
本工程定位采用沿施工基线布设过河缆绳的方法,根据施工平面控制图,在缆绳上标记镇脚内侧位置,沿镇脚位置向近岸方向每隔1.5m用不同颜色的扣卡标记。
(四)装石船抛投、移位
控制装石的量是保证抛石质量的重要措施。对于散抛石而言,主要控制抛石吨位,首先要确定空载情况下装石船的吃水线(有效控制虚吨位),其次,采用人工过磅再装石的方法分别确定装载 20t、25t、30t、35t、40t时吃水线,以刻度尺的形式标记在船体上,确定装载吨位后,结合当地经验换算抛石方量(1.5t块石相当于1m3堆积体积);对于镇脚而言,主要控制装石的大小搭配、密实度情况、实抛数量以及抛投位置,杜绝形成中空和漏抛现象。
每个抛投区抛投顺序遵循先镇脚后散抛石、从下游向上游、由远岸向近岸的方法。装石船到达镇脚标记位置后,通过人工搬动翻板,将镇脚投放到指定位置,镇脚抛投完成后,开始散抛石。一个25m×20m标准的抛投区共划分为25个档位(不足1.5m为1个档位),每个船位依次错开1.5m,共进行9次抛投,抛投同时,将抛投情况记录在上档图上,并与设计量进行比较,一个抛投区完成后,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抛投,以此类推,直至抛石完毕。
(五)竣工水下地形测量
抛石完成后,对固定横断面进行通过水下地形测量,并与原始地面线进行比较,检查抛投的位置、方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者出现漏抛现象,须及时进行补抛和整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三 结语
水下抛石护岸工程因其是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比较复杂,不仅要加强现场监管力度,提高一线技术人员质量意识,还要严格规范施工工序及质量验收程序。本文通过总结经验,希望能为其他类似提供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S],1998.
[2]王成民,管木红.浅议水下抛石护岸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J).治淮,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