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达学院学生创业意愿调查研究
2013-08-13□文/李林
□文/李 林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80万人,创出历史新高,而2009年度只有74%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中国教育部,2009年9月1日所公布数据),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从增加就业,解决社会突出矛盾来看,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应该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积极为社会创造工作岗位,不但妥善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够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
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些年来,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大力营造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商业环境。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了众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如郑州市制定的补助创业大学生并允许大学生创业贷款4万元的政策,创建的科技孵化园鼓励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国内多个省份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各大电视台相继推出的“创业大赛”栏目,等等。
时代的要求赋予了大学生积极创业的使命,赋予了政府和社会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使命。对于升达学院来说,无论是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角度,还是从“打造品牌,建一流民办大学”的角度来看,升达学院重视学生创业都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本研究的构想。本研究通过对升达学院学生不同人群的调查、分析并进行横向比较,试图了解升达学院现阶段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通过对该现状的分析,了解学院现阶段大力鼓励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困难程度和困难因素,以期能为升达学院的创业教育开展提供依据。
二、创业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分析
(一)研究目的。通过对升达学院不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与检验,试图找到影响升达学院学生产生创业意愿及创业行为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
1、被试者选取。本研究的被试者来自于升达学院八个系的不同年级,根据实际需要主要分为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两类人群。(本研究主要是为了寻找影响学院学生产生创业想法和开展创业准备行为的因素,主要考虑的是广泛适用性,因此并未考虑专业之间的差别,并默认为其对调查结果影响不大。)
2、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形式。
3、程序。第一步:发放调查问卷,在校生300份,应届毕业生200份;第二步:计算回收有效试卷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到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三)结果。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51份,回收率为90%,回收情况良好。其中在校生占60%,应届毕业生由于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发放试卷难度较大,回收率不十分理想,占40%。
1、创业态度现状调查结果
(1)学生对创业意义的认识。人的意识决定着他们自身的行动,当他们在意识层面上认为做某件事情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他们大都不会采取行动。因此,学生对创业意义的认识决定着他们对待创业的态度,进而决定着他们的实际行动。
我们首先通过问卷第1-4题“大学生创业是纸上谈兵,意义不大”“、大学生创业是为了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都应该考虑开展创业活动”和“大学生创业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赞同度回答来考查学生对创业意义的认识,结果如表1。(表1)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不赞同“大学生创业意义不大”及“大学生创业是为了暂缓就业压力”的说法,比例占到总人数的63%(58.1%+4.9%)和62.5%(46.1%+16.4%)。赞同“大学生都应该考虑开展创业活动”和“大学生创业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说法,比例占到总人数的60.8%(6.9%+53.9%)和69.4%(9.3%+60.1%),说明被试者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他们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可行的、可操作的以及必需的;并且认为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而且对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这样正确的认识有助于他们产生正确的创业态度,进而产生行动。
表1 大学生对创业意义认识的频数、百分比统计表
(2)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对自身的评价。学生的创业需要自身具备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那么,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对自身的评价如何呢?对于问卷第5-8题“我对创业十分感兴趣”、“我曾经有过创业想法”、“我认为自身具备了基本的创业素质和条件”、“若创业失败我会再次尝试”赞同度回答结果如表2。(表2)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升达学院学生大都对创业感兴趣(59.6%+9.5%),且产生过创业的想法(42.6%+6.2%),特别是对“若创业失败会再次尝试”这一项有47.5%及11.5%的同学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这说明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和打击不会成为影响他们选择创业与否的关键因素。27.5%的同学认为“自身不一定具备创业所需素质和条件”,相当一部分同学(30.6%+9.3%)认为“自身不具备创业所需素质和条件”。这说明,升达学院学生的创业意识较强,但是对自身的创业素质和条件没有信心。这有可能是抑制学生创业的因素之一。
(3)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识。学生是否选择创业除了与自身态度有关以外,还会受创业环境的影响。即使学生十分愿意创业,但当他认为在当前环境和条件下创业很难成功,或成功后很难维持时,那么他们很可能会选择放弃。因此,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识十分重要。
问卷第9-13题“我的父母及亲戚朋友很支持我创业”、“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社会舆论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十分支持”、“企业对于大学生创业十分支持”赞同度回答结果如表3。(表3)由表3中数据得知,升达学院学生对家人、学校、企业及当地的经济环境、舆论环境是否支持其创业的认识模糊。这一结果至少反映两个问题:第一,现阶段社会创业氛围不浓厚,学生还没有感受到创业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第二,现阶段创业环境的支持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切实的帮助,尤其是家人对于自己创业的支持行为不明显,甚至感觉更多的是不赞同。
问卷第14-16题“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度较高”、“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十分到位”、“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落实十分到位”赞同度回答结果如图1。(图1)由图1可知,现阶段多数学生对政府扶持他们创业的相关政府行为并不十分了解,对政府鼓励大学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投入等方面也不十分清楚,无法做出判断。
表2 大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和自我评价频数、百分比统计表
表3 大学生对创业环境看法频数、百分比统计表
表4 大学生创业动机频数、百分比统计表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现阶段创业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的认识十分模糊,认可度不高。如何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良好的创业环境,愿意并实际进行创业活动,学生自身及学院应该有所反省。
图1 大学生对政府对待创业的态度认识现状图
图2 大学生创业学习行为现状图
图3 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行为现状图
(4)学生的创业动机。动机与目的往往决定了人做事的毅力和动力。问卷17-22题“大学生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创业是为了赶时髦”、“大学生创业纯粹是为了赚钱,过上富足的生活”、“大学生创业是为了不受约束”、“大学生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创业是为了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赞同度回答结果如表4。(表4)由表4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不同意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为了赶时髦(42.8%和43.0%)。但是,有37.5%的学生对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表示“难说”,还有31.9%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不受约束;而绝大多数的学生(45.5%和47%)表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些结果说明学生的创业动机比较明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较崇尚追求金钱和自由。这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心理特点相吻合。
2、创业行为现状调查结果。接下来我们调查的是升达学院学生创业准备行为的现状,看他们对于创业的认识、动机是否都仅止于停留在意识层面,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1)创业学习行为。我们首先调查的是想创业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问卷第23-25题“我主动学习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我积极参加创业的相关实践、比赛”、“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创业讲座或创业培训”符合度回答结果如图2。(图2)由图2可知,(34.2%+4.3%)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相关实践,21%的学生说不清;(49.1%+9.0%)的学生没有积极参加学校的创业讲座、培训,27.4%的学生说不清。可见,多数学生的创业学习行为是消极的,甚至没有相关创业学习行为。
(2)创业平台建立行为。其次我们调查的是学生的创业自我平台搭建行为。问卷26-31题“我会有意识的去结交想创业朋友”、“我积极搭建创业所需人际网络”、“我会主动的搜集创业政策相关信息”、“我会主动的搜集创业项目相关资料”、“我已经开始做创业项目规划”、“我正在为创业做各方面的准备”符合度回答结果如图3。(图3)由图3可以看出,现阶段升达学院学生有38.7%+25.2%的人会有意识的去结交一些想要创业的朋友,但是对于搜集政府相关政策信息及项目资料,对创业项目的规划及着手准备等方面不符合度相当高,分别为54.2%、52.1%、55.4%、62.3%,而对于在校期间的人际网络建立方面则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描述,高达43.3%。说明学生对于创业人际网络这方面的内容极其陌生。
(四)讨论。从态度的各项调查结果来看,现阶段学生对于创业意义的认识十分清楚、准确,具有积极的创业精神。但是,对现阶段的创业环境缺乏信心,对自身的创业素质表示怀疑。简言之,学生精神层面做好了创业准备,但是对于客观条件的把握还有一定的欠缺。
从行动的各项数据调查结果来看,现阶段学生的创业准备行为与创业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创业学习行为、搭建平台行为的各项数据指标均显示出多数学生行为意向较弱、行为方式消极、行为方向不明。简言之,就是“想”与“做”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调查总结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发展十分迅速。大多数研究者都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指导大学生创业,如何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忽略了大学生自己对创业的看法。他们想不想创业,如何准备创业?这些问题看似很小、研究很初级,但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为很多人都默认大学生是很愿意创业的,但事实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了解到了升达学院的大部分学生确实是愿意创业、想要创业,从具体研究数据上肯定了学生想创业的这一倾向。但是,在创业倾向转化为准备行动时,出现了一些断层和缺失,造成了现在实际创业结果不十分理想的局面。
首先,在态度上,学生认为外在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环境都对他们的创业行为支持不到位,他们面临着较为恶劣的创业生存环境。
其次,在行动上,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行动,甘做了“思想巨人”。由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及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积极的创业学习行为和创业搭建平台行为。在创业准备工作上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状态。被动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要求。并没有主动地去寻求与自己创业理想相关的信息和条件。
“想”和“做”之间巨大的差距,固然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但是当它上升到一个群体的共性时,我们就必须考虑它产生的根本所在。是否还是学院的创业教育不到位,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动手来改善这一状况?
因此,要鼓励学生将良好的创业态度,转化为积极的创业行为,还是得靠学院的提倡和老师的指导。因此,学院应该针对调查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
[1] 李明莉.大学生创业困境的探索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3] 何云景.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4] 崔万珍.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5] 肖红伟,姜敏,廖翔.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思考[J].教育决策与管理,2005.
[6] 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厦门大学学报,2008.
[7] 董元梅.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