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2013-08-13田中华

河南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河南省变量因素

田中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一 引言

长久以来,农业的发展问题都是一个备受政府、学者、群众等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河南省是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每年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河南省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个国民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在于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什么因素影响农业经济的增长,进而寻求到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什么因素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如何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张斌(2008)发现农业劳动力投入、化肥使用量等传统农业投入要素是影响新疆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李晓嘉(2012)深入研究了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发现对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匡远凤(2012)发现1988-2009年间,我国大多数省份农业经济增长的实现依赖于农业技术的进步与物质性要素的投入,农业技术普遍的无效状态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阻碍作用。韩作生(2011)运用VAR模型对山东省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远大于农业的物质投入。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农村金融环境(如王丹等(2006))、农业结构调整(如何剑(2008))以及城镇化进程(如苏金发(2011))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前人的研究表明,农业经济的增长受到农业要素投入、技术进步、政策支撑乃至外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在研究河南省农业增长问题时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农用化肥施用量、城镇化率、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农民平均教育年限、农业结构调整程度以及农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作为研究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农业总产值。所选变量数据来源为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原始数据或由相应的数据计算整理得到,变量时间区间为1988-2011年。

由于C-D生产函数在生产问题中计算因素对产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选取不受约束的多因素C-D生产函数的双对数形式进行分析,其理论形式设立如下:

式中分别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X1)、播种面积(X2)、农业从业人数(X3)、化肥使用量(X4)、城镇化率(X5)、财政农业支出(X6)、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X7)、农业结构变异系数(X8)以及农业新增固定资产数额(X9)等各项因素,Y代表农业总产值,α与βi为待估系数。

三 河南省农业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反应各方面因素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选取了9个因素作为分析的变量,直接估计的情况下则为多元回归分析,但对于多元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是估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本文先运用Spss软件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解释变量lnX1、lnX2、lnX4、lnX5、lnX6、lnX7、lnX8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这说明所选取的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减少变量的维数以消除共线性,同时较多的保留各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所蕴含的信息,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

Spss在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变量处理之前会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之后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用ZlnX1、ZlnX2、ZlnX3…ZlnX8和ZlnY表示;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功能对数据处理得出各主成分的特征根与其方差对主成分总方差的贡献率,在提取主成分的过程中,所提取的主成分要满足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只有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并且主成分F1和主成分F2的方差对总体方差的贡献率达到94.163%超过了85%(实际应用中方差累计方差贡献大于等于85%是选取主成分的另一原则),说明运用主成分F1、F2代替原有因素来解释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有94.163%的可靠性。表1中列出了主成分F1和F2中各因素的载荷。

表1 F1和F2的因子载荷矩阵

由上表可以得出主成分F1和F2的表达式如下:

用得到的主成分F1和F2代替原来的8个变量对标准化过后的lnY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T值) (24.349) (-2.011)

在用量个主成分代替原来8个变量进行回归的结果中,主成分F1通过1%显著水平下的t检验,主成分F2通过了10%(接近通过5%)显著水平下的t检验,新的模型消除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并且R2=0.964455,F检验通过,所得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因而将两个主成分与标准化过后的各变量的关系带入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到下式:

根据取对数后的原始数据与标准化后数据之间的处理关系,用取对数后的各项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代数式替换对应标准化的变量可以得到下式:

根据模型最终结果,可以计算出所选的8个因素在1988-2011年间对河南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从高到低,如下表4所示。通过表4可以发现所选8个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达到89.41%,即所选8个因素解释了在目标研究时期内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89.41%的增长来源,这说明模型选择的变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同时还有约10.59%的农业经济增长不能通过已选择的变量进行解释,这可以通过增加变量来对模型加以改进。为了更清晰的分析各个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将这8个因素分为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对技术的吸纳、农业内外部发展趋势与投入等4个方面(如表2中所示)。进一步将各类别因素的贡献合计得到表3。

表2 1988-2011年间各因素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贡献度测算及归类

从表3可以看出在新分出的5种类别的因素中,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农业对技术吸纳的程度,贡献率为28.20%;其次为农业投入与农业生产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 23.30%和 21.43%;政策支持达到 16.48%。这说明在1988-2011年间,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农业对技术的吸纳程度与农业的投入,农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则相对小些。

在这几类因素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投入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依据表2中的结果,农业劳动力人数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所起的贡献为负,这说明河南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仍有剩余,从而导致平均劳动生产效率的降低,而平均教育年限对农业经济增长却有较大的贡献作用,这说明农业劳动力质量的提升弥补并掩盖了河南省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数量剩余所带来的效率低下。

四 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建议

根据前文分析的结果,对河南省下如何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做好现有先进生产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通过做好先进的种植模式、好的化肥、新的机械的推广减少推广所耗用的时间,就意味着用较少时间实现生产力的整体提升,实现农业经济的更快增长;二是要做好新技术甚至替代技术的开发,一方面通过技术的革新消除以前农业生产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换代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飞跃。

(2)优化农业投入与生产结构,实现农业增产。由于受到耕地面积的限制,播种面积的增加潜力却有限,通过农业内部的生产的优化与调整,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外部市场需求,发挥地区生产优势,优化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实现河南省农业经济量的提升。此外将将农业中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加大对农民的培训以及增加农业资金方面的投入,用新的要素投入与那些已经达到最大利用的传统要素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生产组合,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3)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对于农业来说,政府不应该仅仅关注粮食补贴等一些无法形成生产能力的转移性支付,而应该在做好这些的情况下,同时重点加大在农田水利设施与交通情况改善,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落实农业机械补贴等方面上的支出,以形成河南省农业实现长久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农业未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1]张斌.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的新疆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评价[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04):27-31.

[2]匡远凤.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要素积累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基于SFA的经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01):3-18.

[3]韩作生.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86-92.

猜你喜欢

河南省变量因素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解石三大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