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前职后一体化: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模式探析

2013-08-13肖前鑫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8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体育教师

肖前鑫

(1.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 2.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体育教师教育是对体育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是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以面向基础教育和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以终身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把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作为出发点,将体育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建立起体育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师范教育体系[1]。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职前的预备性教育、职后的发展性教育这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教师进行知识和能力储备、技术和技能培养的从业准备阶段;后一阶段主要是教师补充、更新、拓宽、提高知识及能力,创造能力和开发智力的职业逐渐成熟和发展阶段,教师有创造性地传授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给学生,使自己和学生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只有把这两个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为统一体,体育教育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而传统的体育教师仅仅只是完成职前预备性教育,就是学历教育,这种教育只是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局限性,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是终结式的教育,脱节或中断了体育教师终身教育。可见,一体化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具有很重要现实意义[1]。

1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中学体育教师所接受的教师教育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见表1)。

表1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

虽然从大体框架上看,中学体育教师教育已实现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1 职前教育阶段

1.1.1 人文素质及道德修养方面教育的欠缺

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人文性,时代呼唤人文精神及人文科学。我国高等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一是开设人文课程过少;二是“重技术、偏竞技,重专业、轻文化”思想的严重影响,传授竞技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过于注重,缺乏包括社会、科学、历史、现实人生、艺术等人文知识的教育。致使体育师范生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适应能力、外语识读与听说能力和社会要求有一段距离,学生价值取向偏差、人生目标短浅、道德文化素质偏低等现象的发生。

1.1.2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致使体育师范生面临就业困难

一直以来,以单一人才模式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确对发展全国普通高等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对这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1)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的方向朝着大众化、产业化飞速发展,这导致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多样化,需求非师范类体育专业人才的量上升迅速。(2)几十年来,师范性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体育师资,然而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却呈相对减少之势,导致就业难的现状。因此为了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

1.2 入职教育阶段

1.2.1 岗前培训时间过短

岗前培训的形式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或网络课堂、专家面对面讲座以及小组讨论。在线学习有学习时间的要求,比如每天必须在线一个小时,课后还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参与话题讨论,对他人的作业发表评论等。这些内容都会在个人账号中有所记录,成为最终考核成绩的参考。但是调查显示,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入职前的国家、省市、校级等各级培训总时长不足1个月,且通常是一级培训紧接着一级培训,在相对集中的时段内完成。这样的时间安排,一方面在学习总量上达不到准体育教师们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灌输大量信息,使得教师难以消化。

1.2.2 岗前培训缺乏实践性

如果将高师体育院校的职前培养与就业单位的入职教育做一简单对比,那么应该是前者更具理论指导意义,而后者更偏重实际教学的实践价值。但事实上,无论是岗前培训的在线学习、专家讲座还是小组讨论都更倾向于理论。在线学习也是利用网络在线聆听讲座,小组讨论也是就理论问题进行探讨,而非实际操作。

1.3 职后教育阶段

1.3.1 在职培训的实效性较差

国家、省市、学校等各级在职培训的内容也无非是在线学习、专家讲座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这些方式对于年轻体育教师来说,由于刚入职不久,还比较热衷于这些培训。但对于老教师来说,经常是让年轻教师代为培训,尤其是在线学习,可能教师们根本没有进行学习,而仅仅是开启视频,积够学时而已。所以很难说在培训中真正学到有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3.2 假期集中研修效果差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招收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国家针对免费师范生有诸多优惠政策,其中的重要一项便是保障免费师范生的继续深造,只要经考核符合要求,学校就可录取其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职完成学业。2011年第一届免费师范生毕业,据统计绝大多数免费师范生都在工作的第一年报名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他们无须考试,只须缴纳学费即可享受在职研究生待遇。该政策无疑给免费师范生带来了诸多好处,为其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条件,满足了免费师范生对学历学位提升的要求。但是,由于无须进行入学考试,且在职研究生只能在寒暑假授课,实际上授课时间只有短短的1个月,这都无法保证教师的实际研修质量。

2 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建议

2.1 宏观层面的建议

2.1.1 正确看待学校体育的地位问题

体育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体育课经常被语、数、外等其他主要学科挤占。在升学考试之前,许多学校甚至将体育课取消,课外活动也仅仅成为课表中的摆设。体育课程的现状使学生及家长忽视体育发展,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学校体育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差,严重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即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2]。社会必须通过对学校体育地位的反思重新认识体育在培养一个完整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看作生命发展的有价值的资源,可以滋生智慧,孕育精神、人格,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5]。

2.1.2 职前职后教育的机构一体化

教师的发展成长经历新手教师、熟手教师、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从新手体育教师发展到一个专家型体育教师,其职业成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目前来看,职前培养机构和职后培训机构有着不同的隶属关系,这种现状很容易导致部门间的利益矛盾。所以应该建立机构进行职前职后统一管理,从整体出发,有机统一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之前后贯通,优势互补。这就要求师范大学的各个有师范专业院系与教育学院紧密联系、加强沟通,形成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4]。如建立教师教育学院,形成师范生的统一管理。

在一体化改革中,师范高等院校的体育学院应致力于建设承担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任务的一体化机构,促使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能够前后贯通。体育院系的办学目标应包含以下与教师教育改革目标相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1)培养致力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本科生;(2)发展学术与科研,培养体育教育专业的优秀研究生;(3)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4)与中小学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吸收优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参与到有关的研究活动中来。

2.1.3 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培养的有机结合

师范院校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师范性强,学术性不足。而非师范类高校恰恰相反,往往是学术性强于师范性。而就社会和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素质综合化是主流,应该将体育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积极推动师范院校的学术性建设。

2.2 微观层面的设想

2.2.1 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教育理念陈旧,脱离基础教育实践;课程设置单一,形成心理学、教育学、教法课三足鼎立的局面;片面的专业知识传授,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与学术性,忽视基础教育的实用性。在教师教育课程质量方面,欧美大学培养体育教师,其课程设置一般涉及四个方面:(1)广泛的文理基础课程;(2)至少一门精深的专业课程;(3)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4)严格的教育实习。某些高校还为师范生开设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课程,如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社会学、经济学、遗传学、地质学等等。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应该借鉴国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以体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思想。

2.2.2 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和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确立自己的新型角色[7]:由课程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信息的启迪者、提供者、独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诊断者;由学生成绩的评定者变成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3]。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积极推动新的教学方式的实行,如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方式,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最大化的发展学生的兴趣;个性化教学,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佳发展;远程教学方式,可以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为继续教育和校本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途径和内容,也为职后教育和培训提供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式[4]。

2.2.3 重构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方面虽然有政策法规为其提供制度保障,但对培训的整体效果缺乏监督与评价,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根据教育实践的要求,体育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对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做出客观评判,能够科学、全面地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对必修、选修课程、学生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等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根据对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不同要求,确定合理规范的评价内容[6]。另外,评价体系还应对接收单位和送训单位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估,涉及日常管理,导师选派,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培训目标的可行性,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培训机会的均等性,培训对象选择的公正性等方面;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评估应包括培训期间是否履行相关义务,培训任务完成等方面。建立新的体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3 结语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应实现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主要存在:职前教育阶段人文素质及道德修养教育欠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入职教育阶段岗前培训时间过短且缺乏实践性;职后教育阶段在职培训和研修实效性差等问题。解决方案从宏观上应实现正确看待学校体育的地位问题,职前职后教育机构的一体化,并将体育教育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微观上应该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及重构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1] 霍军,董翠香.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1,12:120-123.

[2] 林顺英.体育教师教育:国际比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3] 邵义强,宋允清.广东省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群众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5(1):77-79.

[4] 王选琪.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探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31-33.

[5] 王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命教育视阈下我国学校体育地位的反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报,2008(2):93-96.

[6] 吴秋.21世纪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应树立的几种理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3):14-17.

[7] 庄永达,陆亨伯.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立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7):9-11.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体育教师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