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型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

2013-08-11刘秀丽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20期
关键词:活动场所服务型全市

文/刘秀丽

近年来,东港市委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不断拓宽领域、创新载体、完善制度,着力构建“五型服务”体系,精心搭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平台,让党员在岗位上闪光,让群众在接受服务中得到实惠,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网格型”服务开启服务群众“直通车”。东港市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机融合,以县、乡、村三级服务窗口为依托,以“网格管理、便民服务”为重点,构建起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立体服务网络,探索出一条高效管理的新模式。县级行政大厅以改进和优化审批流程为重点,推进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科室审批、一个领导签字、一个公章办结的“四个一”审批机制,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乡镇服务中心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受理,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在全市普遍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由村干部为村民全程代办户口迁移、涉农补贴等事项。截至目前,村级为民服务代办点已遍及全市162个行政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9025个。

“帮扶型”服务成为联系群众“黏合剂”。东港市通过拓宽直接联系群众渠道,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接好地气,搞好帮扶,有力地推动了为民服务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2012年年初以来,东港市搭建结对帮扶平台,开展“三服务三促进”主题活动,全市党政机关干部与670名困难群众结成对子,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520余个。推进“双包双联”活动,116个机关事业单位和232名党员干部与63个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累计争取和投入资金2150余万元。市委组织部选派12名市直部门和事业单位后备干部担任后进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帮助后进村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促发展,累计争取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以及种植、养殖等项目30多个,资金近2500万元。

“品牌型”服务提升党建工作“知名度”。东港市以品牌理念引领服务,通过党建项目化动作,有效提升服务水平,激发促发展动力,为全市基层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委领导以及43名市直、乡镇主要领导,每人牵头负责一个重点党建项目,破解基层党建难题。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支部建在网上”,全市15个社区建立了“一站(党员之家网站)+一群(党员互动QQ群)+一卡(党群连心卡)”党员动态管理服务新模式。以“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思路,通过村集体办专业合作社、利用资源引进项目、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协同型”服务打好为民服务“组合拳”。东港市积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部门职能,通过部门联动,打好为民服务“组合拳”。利用网通公司信息平台开通“12316金农热线”,配置“金农热线”服务车,印发“农业专家服务卡”,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销售等实际困难1920余项。开通“3311619”民生热线,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党员群众对民生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协调相关部门联合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3580个,回复率达到100%。组织农经、林业、水利、农行、科技等涉农部门,联合建立“惠民大篷车”,定期深入乡镇、村屯宣传农业政策,传递科技信息,开展技术培训,办理农民贷款业务。已累计培训农民20余万人次,捐赠农村实用技术图书70.2万册,折合人民币近80万元。

“保障型”服务激发服务群众“原动力”。东港市坚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常态化,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和动力。定期组织集中培训班与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相结合,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和技术指导。创设“院士站”,搭建高端人才引进平台,进站院士、专家共31名,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9个,争取专项资金64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集中建设,新建活动场所102个,维修37个,提前完成了省委提出的消灭无活动场所村的目标。目前,场所建设已逐步拓展到农村产业支部、城市小区支部、“两新”组织支部等新领域。构建党内“立体”关爱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划拨党费、单位自筹和社会捐助等渠道,每年用于补贴基层组织党建经费、表彰“一先两优”和全市岗位竞赛能手、走访慰问等资金达上百万元。为使各项举措落实到位,采取窗口自评、群众测评、领导点评、部门联评、组织考评的“五评”方式,全方位检验活动成效。

猜你喜欢

活动场所服务型全市
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养老现状剖析及创新研究
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卫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依托活动场所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之探索
“四着力四突破”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