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实证分析

2013-08-10刘凌

当代经济 2013年3期
关键词:播种面积生产能力总产量

刘凌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的产业。作为中国的粮仓,河南省如何确保其粮食产量稳步增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2011年9月28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此背景下,研究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仅有助于明晰中原经济区建设在农业生产上的方向,也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河南的农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小麦,播种面积占到全国的21%,产量占到全国的27%。但其仍然存在着诸如灌溉技术落后、过度依赖农药化肥投入、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近年来,河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下降,由1980年的15%左右下降到如今的10%左右。鉴于河南农业生产的粮食主产区地位,着眼河南省粮食生产中的问题,展开对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显得迫切而必要。

一、建立理论模型

1、确定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一般就是要分析的问题,本文着力分析的是河南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由包括产出能力、耕地保护能力、环境保持能力等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所代表的,考虑到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地位以及环境数据等的不可获得性,选取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

2、确定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一般是指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从理论上来讲,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和土地,另一类是其他投入,如水、电、化肥等的投入。因此,本文选取包括乡村从业人员、粮食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有效灌溉面积共五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分析。

3、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

本文选取Cobb-Douglas生产函数这个在经济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函数模型来分析影响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该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Y=AKαLβ。其中A代表技术水平,Y代表产出,K代表基本物质投入,L代表人力资本投入;α、β分别表示K、L相对于Y的产出系数。

依据研究内容,制定多变量形式的函数模型:

Y=eC·X1a1·X2a2·X3a3·X4a4·X5a5

为了方便运算和估计,将上述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建立如下双对数形式的生产函数模型:

lnY=C+a1lnX1+a2lnX2+a3lnX3+a4lnX4+a5lnX5+ε

其中,Y: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万吨);X1:乡村从业人员(万人);X2: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X3:农用机械总动力(亿千瓦);X4:化肥施用量(万吨);X5: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ε:残差;a1、a2、a3、a4、a5、a6 为待估参数,分别表示粮食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农业从业劳动力数量、化肥施用折纯量和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的生产弹性。

二、数据收集

依据前面确定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本文收集了1995到2010年共21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乡村从业人员、粮食播种面积等各指标的相关数据(数据略)。

三、模型参数的估计

通过回归分析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分析方法为普通最小二乘法,即OLS回归分析方法。运用Eviews 6.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输出结果。

图1 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多元回归估计

由图1可得回归方程为:

四、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1、模型的检验

首先进行统计检验,统计检验准则有拟和优度检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从图1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出,R2=0.937,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较高。由F=44.256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F>Fα=Fα(k,n-k-1)=F0.05(5,15)=2.90,即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比较显著。

在对每个解释变量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时,给定显著水平α=0.05,可得临界值tα/2(n-k-1)=t0.025(15)=2.131。由图1知,除LNX2通过检验之外,其余变量均未能通过t检验,并且LNX1和LNX3等的经济意义也未能通过检验,因此需考虑各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多重共线性。并且通过Eviews软件获得的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中,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关系,很多甚至超过了0.9,这也说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确存在着多重共线性的现象。

2、模型的修正

由于模型存在着多重共线性的现象,因此对模型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去除引起共线性的变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输出结果。

图2 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二元回归估计

从图2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拟合优度R2=0.927,R2=0.919,F=114.124,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较高,通过方程的显著性检验。LNX2和LNX4的和统计量也较高,说明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得n=21,k=3时的dl=1.13,du=1.54。输出结果中 D.W.=1.718,有 du<D.W.<4-du=2.46,因此,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在进行异方差检验时,采用怀特检验法。运用Eviews软件可得,怀特检验的辅助回归的可决系数为R2=0.0978,nR2=21*0.097=2.054<(5)=11.07,说明不存在异方差。即修正后的模型不仅能通过统计检验,并且也能通过包括自相关、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在内的计量经济学检验,说明修正后的模型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因此,可以用修正后的模型来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修正后的回归方程可以写成:

五、结果分析

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二元回归估计说明,粮食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两个因素对河南粮食产量的保持和提升都具有显著的影响。解释变量LNX2和LNX4前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1.9395和0.4118,都为正数,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农业化肥的投入量的增加对河南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前的回归系数为1.9395,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使河南粮食总产量增加1.9395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前的回归系数为0.4118,表明河南省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将会有0.4118个百分点的提高。

对比分析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对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比化肥施用量大,这一方面说明提高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以提升和保障粮食播种面积为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确保耕地面积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化肥施用量前小于1的参数估计值也说明了河南省目前存在着化肥施用过度的现象,这和河南省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指标选取的合理性与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六、提升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框架下,河南的粮食产区必然会得到中央和地方两级政策的大力扶持,但也必须考虑到粮食产业的长远发展,从根本上入手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提升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

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他投入都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耕地才能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护和提高发挥作用。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必须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这是粮食生产最基础的要求,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要求。同时,土地面积是有限的,要想提高粮食总产量,除了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外,努力提高单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适度使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

目前,河南省的施肥手段还比较传统,主要采用的是人工田间播撒的方式,施肥效率低。1995年至2010年,年均化肥施用量增加3.65%,而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只有2.49%。从前文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二元回归估计也可以看出,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河南的粮食总产量增加0.4118个百分点。这已经说明了河南省化肥利用效率较低,而化肥施用过度这一现象在河南也如在全国一样普遍存在着。大量并过度使用化肥,将带来各种各样的危害,因此,必须适度使用化肥,并采用科学的手段,寻求多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3、抓住机遇,科教兴农

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抓住机遇,科教兴农,走出一条有河南特色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之路。

[1]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祖力、肖海峰: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证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7(6).

[3]张学浪、李俊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国家粮食安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6).

[4]解宗方、张伟:提高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4).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生产能力总产量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措施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
201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509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