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戒“三虚”
2013-08-10刘忠昌
刘忠昌
近日,在搜狐网上看到一则微博,说一些官员擅长表演,其演技可以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此微博语言固然有些夸张和尖刻,但也从一个视角为一些领导干部画了像。
细观当下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确实存在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领导干部在民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以致中央、国务院制发文件,要求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对此,一些民众在热切的期盼中也不禁心存疑虑地问一句:能落实吗?
民众之所以提出疑问,绝非空穴来风。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确实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人前一面、人后另一面的情况。由此,我认为有必要提醒领导干部:落实十八大精神,转变工作作风,要下大力戒“三虚”。
一戒虚伪。领导干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践行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人格操守和政德修养的重要维度。而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给自己戴上了假面具;有的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却搞小动作;有的官话、套话、空话张嘴就来,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大相径庭;有的会上义正词严,大谈反腐败,会下却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更有甚者,在人前道貌岸然,人后却苟且龌龊,最为典型的是不久前被网上视频曝光的雷政富。正是因为有了雷政富之流败类的表演,坊间遂有了“台上作报告,台下戴手铐”说法的流传,进而有了一些领导干部在民众中的诚信缺失处境。这一问题令人担忧,要下大力尽快解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戒虚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真理。古人告诉我们:“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应该说,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工作中都是脚踏实地、负重奋进的,但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不实、作风漂浮。有的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追求轰动一时的“规模效应”;有的工作摆花架子,眼睛向上,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工作懒惰、敷衍应付,用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报刊上有名、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热衷于迎来送往,把精力放在树形象、谋升迁上。工作作风关乎党风、政风,更关乎民心所向。古训云:“行不率则众不从,身不先则众不信。”领导干部只有扑下身子,率先垂范,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实利、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才能带领群众同心同德地开拓进取。
三戒虚假。政绩是检验和衡量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志,领导干部关注自己的政绩是正常的。但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不是把政绩作为对人民赋予权力的职责回报,而是当作自己进步的阶梯、升迁的铺路石。为了追求政绩,有的投机取巧,移花接木,不择手段;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贯彻上级指示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有的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弄虚作假,夸大成绩,骗取利誉。但假的就是假的,水中月、镜中花似的政绩换不来人民群众的半点儿实惠。正如古语所说:“画为西施,美而不可悦;刻为桃李,似而不可食。”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说得更直白:“空口说白话,眼饱肚中饥。”对虚假的政绩,人民群众不予认可;对造虚假政绩的人,人民群众嗤之以鼻。
领导干部“三虚”是表面现象,其根子是理想信念虚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导致腐化变质,容易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栽跟头、吃败仗,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因此,领导干部戒“三虚”,必须从坚定理想信念抓起,解决内生动力虚空问题;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机制、体制上解决社会和组织监督虚弱问题。
领导干部戒“三虚”,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级党政组织以及领导干部自身共同努力,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切入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长抓不懈,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