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引人入胜的英雄传奇—— 读《铁血河山》有感

2013-08-09赵振江

海燕 2013年9期
关键词:铁血纪实传奇

□赵振江

《铁血河山》 黄瑞 王顺 著文匯出版社 2012年12月

刚才,我在出席人员名单上看到说我是“评论家”,真的愧不敢当。我学过一点文艺理论,但因多年从事新闻工作,曾经的理论思维、语言系统已经陌生乃至废弃。现在我只能以一个读者、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去谈点儿感受。应该说,经过40多年的人生历练,我对历史、战争的看法虽没有被颠覆,但视角、感受等都发生了些变化。因此对这类题材的阅读,心理不免有下意识的抗拒。但这次阅读又淡化以至消除了我的抗拒。

黄瑞、王顺同志合著的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共16万字,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个阅读状态对于我这个有着繁忙本职工作的人来说是不常有的。可以说,整个阅读是轻松的、流畅的、贯通的、无障碍的。这首先归功于这本书中鲜活的内容、传奇的故事、感人的细节,还有随处可见的史料性和解密性,构成了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和超越历史教科书的认识价值。这是我本人特别喜欢的一种文体形式或文本范式。我当总编辑的大连晚报,就在周六、周日专门为读者开办了阅读专刊,即《晚报故事会》和《棒棰岛新闻周刊》,这两个专刊也经常刊发历史纪实文字,我的要求是选材以清末、民国到改革开放前为主。因为这段历史史料充实,图像丰富、真实可靠、不好演绎。最重要的是,和我们当代人的距离最近、影响最大,可以说是血脉相连、息息相通,所以读者也应该对此喜闻乐见、愉快阅读。

《铁血河山》无疑就是一部这样题材的作品,可以说十分契合我的阅读胃口。

这部作品给我们以巨大的信息量,也为我提供了多角度接受和多角度阐释的可能。这部作品为我们提供、展现了众多丰富的、慑人心魄的、陌生的历史细节。这是一个连队的成长史,也是一个连队的战史,但不是简单的战史。此前,我们这代人都看过并且津津乐道于《渡江侦察记》这部电影。现在看来,这部老电影确实只给我们展示了一段黑白画面,一幅水墨写意。而这部作品却真正地还原了、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细节,是写意和工笔结合的真实而又诗意的历史画卷。其曲折复杂、其坚苦卓绝、其震撼传奇、其惊险残酷,是原来的知识和想象力所不能及其万一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万舰齐发、摧枯拉朽、蒋匪溃不成军”几乎是我们的基本认知定势。这部作品并未颠覆历史,也不解构历史,而是庄敬地再现历史,丰富补充了历史。特别是创造这段历史的那些鲜活的、年轻智慧的、富于牺牲精神的侦察二连的侦察兵们——高锦堂、徐万里、王德清、张云鹏、修湘……应该感谢作者,让这些几乎要被历史掩埋的人都灵动地、闪亮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涤荡着我们心灵世界。

这部作品也以极丰富生动的笔墨向我们展示了一段传奇,英雄传奇。也就是说,这部作品的内容具有极大的传奇性,这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也许是无意识的成功继承和弘扬。作品向我们讲述了40多个侦察故事,几乎每个故事都看似简单,却又峰峦迭起、曲折复杂、惊险不已。最重要的是充满智慧,往往是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这些故事有的写得轻松、风趣、幽默,有的悲壮动人。印象比较深的,比如“特别护送”、“打击还乡团”、“消灭铁血团”、“在敌群中抓舌头”、“特殊的向导”、“智取青浦县城”、“苏州河畔牵敌”。这些情节鲜为人知,却真实引人入胜,具体而微,极大地弥补了我战争记忆的空白,是一般文学想象力所不及的。

当然,作为纪实文学作品,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人物服务的。传奇的故事也造就了传奇的人物,比如敢于决断、善于指挥的高锦堂,胆大心细、点子多多又略显顽皮的徐万里,英勇机智、多才多艺、不怕牺牲的高云鹏,甘于奉献、顾全大局、沉稳厚重的王德清,还有贯穿作品始终的修湘。如果不是作者写明这书是“纪实”,我都怀疑有些情节是“文学虚构”。25年前,我面对面聆听过文学评论家何西来先生的一段话:“假的东西像真的东西就是美的,真的东西像假的就是美的。”纪实的英雄传奇竟比文学虚构还惊险、传奇、精彩,这也是显示了这部作品已经达到的文学和审美高度。这些传奇的人物,引起我的极大兴趣,我一边读小说一边上网百度,慕思荣、王德清、修湘等等都查到了。而且这个连队后来、抗美援朝战争后编入了旅大警备区,修湘老人还是沙河口区老战士报告团成员,为大连中小学生做了无数场生动感人的报告。他们就曾经或正在我们身边生活,于是这些故事也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备感亲切。

人物塑造也许不是纪实文学的主要目的。但作者不经意的描写,使得所涉及的人物都活灵活现,犹在眼前。比如“特别护送”讲述陈毅,陈老总的直言不讳、风趣幽默,洒脱平易,几笔就跃然纸上;比如许世友,作者在很短的篇幅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爱兵如子、有情有义、粗中有细的形象;还有二连的英雄群像,虽白描手法,却有血有肉。

这些人物都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呢?我首先想到我们熟知的话语系统里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他们不是简单的英雄好汉,不是死打硬拼的鲁莽义气的一群。他们是精选出解放军官兵的精英,他们更是真正有理想的、自觉地肩负着责任和使命的一群。所以,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革命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是他们行为的支柱,是他们生命的底色,当然他们也是充满英雄气概、不乏浪漫的理想主义者。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写作功能。目前作家在题材取向方面分工也越来越明确,他们作品所付诸的读者群、审美层次也相对固定。这样,我的有些要求可能就显得苛刻。但既然把书读完了,我还是想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视角更多方位些

回顾历史既是为了弘扬汲取,也是为评判反思。在21世纪的今天,在地球村时代,在价值观不断颠覆和多元化的今天,站在更高远的地方,以当代的表达方式,以多视角对这段历史进行审视性展示与解读,也许会丰富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2、淡化一点诗化的描写

尽管是在解放战争中后期,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大趋势已明了,但我们侦察连有些活干得还是过于利落,过于诗意化。比如化装抓“舌头” ,可谓手到擒来。深入敌营,如履平地,动辄十几个、几十个抓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战争的复杂性、残酷性。虽然局部真实,但与战争的本质真实就拉开了距离。

3、人性的发掘更充分些

虽是纪实,但毕竟是文学,文学就是人学。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除了人的本能外,概莫离开历史与现实的引导、制约、超越。其社会性也是其行为的根据和活水源头。这部作品的人物几乎都“无父无母无爱人”,使这些人物多少失去了内心世界的支撑、人物形象的多彩与人性的感召力。

4、跃进更高的文学与审美层面。

对一部纪实作品来说,这个要求可能有点儿高。如果在语言、结构、人物塑造、背景展示、当代性的思考与表达方面,超越相对单纯的叙事偏爱和故事结构,再跃上一个审美高度,让作品更加精彩深邃,还是有可能的。

猜你喜欢

铁血纪实传奇
铁血忠诚
安-225,昨日的传奇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砚边纪实
铁血舰长闯也门
坚持,造就传奇
逍遥传奇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铁血战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