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写辉煌——记国家一级档案馆海安县档案馆
2013-08-08海安县档案局江苏南通226600
王 玲(海安县档案局,江苏南通,226600)
省档案局局长谢波(右二)与查档者亲切交谈
2012年11月16日,海安县档案馆在长江以北县级档案馆中率先通过国家档案局专家组测评,顺利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以骄人的业绩迎来了档案馆发展史上又一个辉煌时刻。
多年奋斗耕耘,铸就今朝辉煌成就。海安兰台人几十年如一日,忠实地履行着对历史的承诺,把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明天紧紧相连,薪火相传。作为档案的重要承载者,海安县档案馆秉承“开放、务实、和谐、创新”的理念,紧紧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主线,以服务求发展,以发展促服务,以坚持不懈的创新使馆内各项业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强化社会化服务、档案信息公开,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档案馆不断向着拉近与人民群众距离的目标迈进。
馆藏见证历史沧桑
海安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10月,2009年新馆建成,总建筑面积5388平方米,是集中统一保管海安县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重要档案资料的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在南通市率先被命名为“江苏省巾帼文明岗”、“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县政府指定的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场所和档案资料、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现有馆藏档案192个全宗,收藏有清末时期至今的各类档案资料近46万卷(件、册)。馆藏档案历史悠久,卷帙浩繁,史料价值极其珍贵;以纸质为主,同时还有大量的照片、音像、缩微胶片、地图、实物等,主要包括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档案。这些档案展现了海安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轨迹,是探寻海安变迁和发展的第一手资料。馆藏《海陵丛刻》已被列入《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
档案资源异彩纷呈
立馆在于资源,资源在于特色。海安县档案馆肩负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将档案资源始终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之本,固本强基,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依法接收的主渠道不断拓展,接收范围由县直单位拓展到基层单位,接收档案门类由单一文书档案拓展到专门档案、照片档案、多媒体档案和实物档案等。特别是在新馆建成后,敢于创新,将入驻政府行政中心各部门、各单位形成的会计、审计、统计、公证、婚姻等专门档案以及涉民档案提前接收进馆,在全市探索出一条档案资源整合新路。档案征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征集到海安首任县委书记戴盟书法作品、图书资料3000多册(幅)、海安国家级、省级书画名人字画、青墩古文物、反映海安地方特色、风情民俗的老行当照片、各类实物300多件(张)。这些档案资料比较系统地记录了海安城市发展的历程,成为档案馆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核心资源。
国家级、省级海安书画名人在县档案馆现场创作书画作品
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海安县档案馆位于县政府行政中心西侧,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布局合理,集社会性、开放性、文化性、多功能性和现代性为一体。馆内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设置了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档案资料、现行文件、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大厅以及查档人员休息室,配备纸、笔、饮水机等物品,努力营造亲民、惠民的服务环境和温馨、舒适的阅览环境,千方百计满足各类查档者的需求。建有影视厅、图书阅览厅、专题展厅、档案史料陈列馆以及珍贵档案特藏室,常年免费对外开放,供社会各界和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休闲娱乐。配有恒温恒湿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档案管理网络系统以及互联网、局域网等网络设施,使档案馆真正成为一座集档案安全保管、查阅利用、信息传播、展览教育、学术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档案馆,成为全方位展示海安发展历史的全景式窗口,成为社会公众查询信息、学习知识、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县档案馆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大了电子档案查询、电子文件查询、现行文件、政府信息公开文件集中查询平台建设力度,实现了档案查询、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和政府公开信息查询的网络化服务,使之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政府权威信息的畅通渠道,成为利用者可以自由获得政务、公开现行文件等信息“商品”的“网络超市”。
档案服务以民为先
海安县海陵小学学生参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服务赢得口碑,品牌铸就形象。海安县档案馆始终把服务看作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在服务中赢得尊重,在服务中获得支持,在服务中求得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把服务工作的重点由为领导服务、为机关工作服务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上,努力把“死档案”转化为“活信息”,使档案真正“贴近群众,贴近工作,贴近生活”,实现由“旧时王谢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转变,档案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加强接待窗口建设,采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办结”的服务方式,简化查阅手续,实行公民“一证查档”,推出了函电查询、网上查询、委托查询、咨询服务及服务效果跟踪等一系列便民服务项目,把文明、高效的服务贯穿档案利用的全过程,使查档者进门有亲切感、咨询有信任感、出门有满意感,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树立了新时期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档案馆年平均接待查档近9000人,提供档案、资料30多万卷(册),查档满意率达100%,为社会和群众研究历史、编史修志、文化交流和解决工龄、工资待遇、确认身份、房屋产权等提供了有力凭证,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多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2009年县档案馆开始了系统化、大规模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对馆藏重要文书档案、婚姻、人口普查、土地征用等利用率较高的民生档案及珍贵档案进行了全文数字化,建立了各类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目前,馆内拥有档案目录数据200多万条,全文数据500多万页,实现了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网络化转变,形成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档案馆工作体系。信息化建设走在南通市前列,成为档案馆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
不仅如此,县档案馆还深入挖掘馆藏,创新档案展览,先后举办了《再现历史演变华章》《情系民生》图片展、《戴盟书法作品展》及反映海安民风民俗的《老行当、老玩艺照片展》等大型展览。精心策划的《记忆海安》陈列展采用高清多媒体,配以丰富的实物、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综合与典型融为一体,全方位展示海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海安、宣传海安的一张靓丽名片。
辉煌永载史册,重任依然在肩。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海安县档案馆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起点开局,创新型推进,跨越式发展,谱写档案事业发展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