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兰台:风景这边独好

2013-08-08苏州市档案局

档案与建设 2013年1期
关键词:苏州市档案局档案馆

苏州市档案局

苏州市档案馆新馆效果图

苏州,我省经济创新发展的领头羊。2012年9月26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2年中国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苏州5个县分占第一、二、四、五、七位;9月15日“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科学发展百强县)”名单发布,苏州5县亦取得相似排名。珍惜优良环境的苏州档案事业也不断给人惊喜,近年工作亮点呈现井喷态势,2012年初获得两项全国档案系统先进表彰,诸多工作被国家、省档案局赞为表率。

榜样的光芒

这是2012年2月17日傍晚,一辆黑色轿车驶过横跨护城河的平门桥,进入已有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桥廊柱有一联:凭栏极目,读一城珠玑,三吴风物;逐浪飞舟,怀十里烟水,千古江山。而现存这座城市最早的地图——约绘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的《平江图》之拓片档案,正安静地躺在苏州市档案馆的库房中。

车内坐着刚参加完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的苏州市档案局长肖芃,会议于15-16日在北京召开。苏州市档案局获评全国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苏州所辖太仓市档案局朱丹获评先进个人。会上苏州市局作为先进集体代表登台发言,并接受《中国档案报》专访。经过多年勤恳积累的苏州档案事业喜获殊荣。

此次四年一度的评选我省仅有3个名额,珍贵性显而易见。省档案局在向国家档案局推荐时还是将这一稀缺荣誉颁给了苏州一市2/3。

由于市局和辖内各县、区局的整体发光,汇聚成让人不可置否的综合实力。近年具示范意义的工作更是接踵而至。

截至2012年底:苏州有国家一级档案馆8个,占全省1/3,居全国城市之首,市、县级国家一级档案馆测评的最高分也产生在苏州太仓;近年建成新档案馆7个,其中8.2万m2的苏州工业园区档案大厦之建筑规模、科技水平在区县级档案馆领先;有数字档案馆8个,其中太仓建成全省首家5 A级数字档案馆;有25项档案入选省珍贵档案文献,约占全省1/4,有49项编研成果入选省档案文化精品占全省1/5,其中《苏州商团档案汇编》获2009年省档案文化精品评选唯一特等奖,795万字的《苏州商会档案丛编》6集12册至2012年全套完成出版,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在参加第四个“苏州档案日”活动时对记者说:“研究近代经济史绕不开苏州”,并对这套书给予了很高评价。

2012年2月,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在京召开,苏州荣获两项四年一度全国档案系统先进荣誉

省星级档案室是反映基层档案工作水平的权威量化指标,苏州约92%的镇(街道、开发区)、90%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档案工作达省星级标准,其中最高等级省五星级档案室109个,以上3个数据均居全省前列。

2011年《中国档案》为纪念创刊60周年举办“全国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我省2个获奖案例均出自苏州。

杏花,春雨,江南。文人雅士流连于精致园林,贩夫走卒也有评弹、茶铺的消遣,说起苏州,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不争不抢,岁月静好。然而苏州档案团队诸多敢为人先的创新工作,一再刷新人们的成见。

2008年苏州建立了全国第一家集中管理改制企业档案的事业单位——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为市档案局直属部门。中心于两年后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档案机构中罕见,2012年9月14日,中心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馆测评。

中心至今已为万余名改制企业职工提供查档服务,为他们核准工龄、职称、荣誉等资质证明,在办理社会保险和再就业时提供档案依据,一方面帮助落实政府惠民政策,一方面帮特定人群维护合法权益。

由于中心的首创意义,2011年4月,国家档案局指定苏州承办中俄企业档案管理研讨会。中心经验成为4篇中方登台交流材料之一。国家档案局长杨冬权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苏州改制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经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可以向全国推广。同年中心案例获国家档案局评选的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这在苏州档案系统是破冰奖项。

2012年,继市档案局与山塘街合作共建苏州商会档案展馆之后,中心联合苏州历史文化名街平江路的管理公司开辟民族工业档案史料展馆,合作共建破解了经费和场地局限,使游客轻松领略档案的魅力。

市档案局领导在一次汇报中说,中心的成立和发展,既是在国企改制这一宏大事件中基于档案职能的主动作为,更是苏州档案团队顺应时势、创新求进的试验田和标本。

2009年10月12日,中共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少东视察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右起:商大民、王少东、肖芃、王新华

相比而言,另一项创新则体现出苏州档案人的自信和大局观。

2009年11月8日,第一个“苏州档案日”活动举办。苏州市档案局自此将每年11月的第一个周日定为“苏州档案日”,在省内有创新意义。档案日活动至今已举办4届,作为一个服务中心、贴近社会、汇聚资源的平台有序运作。

档案日分别围绕改善民生、文化苏州建设等市政中心工作确定过活动主题,并开展符合主旨的系列业务工作,产生了良好效果,实践档案为市政工作大局服务的观念。

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郭嗣平司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档案学界权威冯惠玲教授,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和省档案局主要领导、苏州市四套班子重要领导均出席过档案日活动。

重头戏则是市县档案部门亮点工作的整合。精品档案书籍和明信片的首发、珍贵档案捐赠、精品档案展览等活动都在活动当天密集进行,并广邀媒体参加。曾有热心市民捐赠近百年前苏经丝织厂第一张产品出口的海关税单,是民间档案捐赠行为的生动一幕,而“苏州市区十佳家庭档案展”更是让市民感到十分亲切。

以“苏州档案日”为引擎和平台实现了规模宣传,档案部门一改“含蓄”的传统形象,近几年,档案工作在苏州主要公共媒体年均出镜30次以上,2012年由于在《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开设了两个密集档案专栏,加上电视新闻报道,这一数据将逼近百次。

如同百强县排名中苏州各县的优异实力,县、区档案工作也呈你追我赶的态势。张家港建成全省第一家村级档案馆;常熟建成全省第一家乡镇档案馆,目前苏州已有省内首批乡镇档案馆9个;太仓建成省内第一个基层实时数字档案查阅点;苏州工业园区数字档案馆由中国惠普公司承建,国家档案局技术部肯定该项目在很多方面具有首创性和领先性。

争相探寻的“秘密”

2012年9月的三件事,似乎恰好揭示了苏州档案率先的“秘密”。2012年初《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期刊、省档案局《档案与建设》期刊均对这一“秘密”撰文进行解读。而自2月获得全国先进表彰至今,已有多批次国内同仁来苏考察,探寻先进的秘诀。

第一件。9月18日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和市委秘书长王少东召市档案局领导一起商议如何做好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外政要来苏活动档案的收集事宜。近期钓鱼岛事件让人们突然清晰地看到档案资料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历史上国家政要在此类问题上的表态发言也成为重要依据和关注热点。

9月21日,由市档案局起草的《关于做好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外政要来苏活动档案收集、移交工作的通知》,通过两办印发。《通知》除了对相关档案移交档案馆的时间做出清楚的规定,还明确档案局可派专人在获准之后进入政要活动现场,直接采集声像档案,组织、承办方应及时提供方便。

第二件。9月14日馆藏约200万卷的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馆测评,在国内集中管理改制企业档案的档案机构中,第一家正式纳入国家综合档案馆体系。

值得注意的背景是,2012年4月18日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司王雁宾副司长考察中心时表示,国家档案局正在考虑像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这种模式要尽快纳入国家综合档案馆体系进行管理。中心显然十分珍惜这一机会。

本世纪初国企改制大潮让人猝不及防,在庞大繁杂的清算、交接序列中,资产处置、人员安置是公认的重大任务,多为隐性价值或历史价值的档案资料面临散失危险,如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这样的特定机构应势成立,如今它们基本完成了抢救档案的历史使命,但最多只能说是有了一个漂亮的开始。

改制企业档案收藏了万千职工的个人信息,此后他们再就业或退休,都需查证,否则无法自证工作履历,无法享受相关待遇;这些档案还收藏了众多优秀企业的产品、科研信息,是后来者节省研发成本的第一手资料;一些国企的前身可追溯至解放前,许多企业一度名声响亮,后随计划经济时代一起黯然落幕,于是改制企业档案还收藏了一个地区约百年的民族工业历史,附着无数亲历者的感慨与情怀。

档案要发挥作用,建立在安全保管这一基础上,往前则需对进馆档案予以整理、并定期鉴定每一份档案的价值以便去芜存菁,往后看则要对档案进行分类编目便于检索,否则就像一团乱麻的记忆无从提取。信息化时代还要对档案进行扫描、著录,以转换成可有效提取的数字信息,满足社会的便捷用档需求。至于围绕档案而必需的馆库场所、特殊设施、工作人员等无不需要稳定的经费支持。

与起初在国家综合档案馆体系中尚无名分形成反差的是它们的馆藏量。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现有档案约200万卷,相当一般地级市档案馆馆藏的6倍。档案数量庞大,特殊身份加剧的经费和人员紧张,整理、鉴定、数字化扫描、编纂出版档案书籍、举办展览……这些国家综合档案馆在专项经费支持下按部就班进行的工作,在这里都可能是难以逾越的困难,就像一个骨架极大的人困于逼仄空间,连转身都异常艰难。

苏州市档案局组织档案进社区宣传活动,家庭档案盒受到市民欢迎

中心从2011年开始筹备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测评通过时二级馆测评组长、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项瑞荃表示,这次测评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做了一个示范。

而纳入体系给中心最切身的变化则是,库藏档案从此可据政策领到每年每卷2元钱的保管经费,按已初步整理的150万卷计算则是300万元,用来实现这个庞大身躯的灵活运转。转入正轨之后人们将看到更便捷的查档服务、信息更丰富的档案汇编书籍、更加图文并茂的现场和网上展览。

第三件。9月下旬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6个特殊的绸缎产品样品出炉,邀请档案馆研究人员去查看。此前该公司和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达成合作——中心提供部分绸缎样本档案,该公司根据样本和技术参数进行研发,并最终转化成产品,实现档案的再次利用。

有人说丝绸之于苏州,正如香水之于巴黎。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的“镇馆之宝”就是8万余件绸缎样本档案。苏州日报《8万件绸缎珍档秘闻》中惊叹它们数量之多,花样之齐全,国内罕见……成为见证近现代苏州丝绸发展史的“截片”,这些样本档案不少还注明工艺参数,对今后复制或开发生产同类产品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2012年3月,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专题调研了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和发展工作,市档案局嗅到机遇来临,迅速指导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形成《关于亟待抢救保护8万余件苏州丝绸绸缎样本档案的情况汇报》报市委分管领导,档案局领导班子也不失时机向市委领导作专题汇报。

6月,《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出台,设立产业专项导向资金,“丝绸档案的整理、保护、抢救”列入其中。

7月,市档案局联系苏州主要公共媒体对绸缎珍档进行重点报道,各界关注度升温。吴江市鼎盛丝绸即在此时慕名登门。

原本静躺于幽暗库房中的绸缎样本档案,就这样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成为热点,将档案的潜在价值漂亮展现出来,也成为落实国家档案局将“死档案”变为“活信息”指示的精彩个案。《江苏档案信息》说“苏州8万绸缎档案再利用走出产业化新路子”。

9月是收获季,以上三件事用体制话语来解读,可以是“有大局观,善抓机遇,踊跃争先,创新整合”,这至少是苏州档案率先的秘诀的重要部分。

将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建设大局来考量。加强政要来苏活动档案的收集,为集中保管改制企业档案的机构正名,产业化开发丝绸样本档案,所对应的领土主权争端、国企改制大潮、苏州丝绸产业振兴计划——无不是社会重大事件和市政重点工作。档案工作和所处的发展环境“心心相印”。

注重联合各方力量,形成档案工作的“统一战线”,这是体现大局观的又一证明。如联合商业机构进行实物档案开发、联合风景区建立馆外的档案展馆,即是跨界合作的成果。每年的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参加先进交流的单位60%以上来自于狭义档案系统(市、县、区档案局)之外,这种“合纵连横”的做法也曾被省档案局主要领导称赞。

谋事在人,创造这份事业的团队屡获嘉奖就在预料之中。仅在近五年间,仅苏州市档案局,就收获了省级五一劳动奖章、市劳动模范、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个人荣誉和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五一巾帼标兵岗、市政府授予的“集体二等功”等集体荣誉,并在全省档案系统唯一获评省级五五普法先进单位。

“让我们可以不再盲目辛苦”

2012年是张家港建县(市)50周年。至年底建立仅9个月的张家港市档案局图片中心已存贮1928年以来张家港境内形成的各类图片13万张,仅8、9两个月,向利用者提供图片983张,供各行各业纪念50周年的宣传、研究之用。“张家港精神”是江苏省三创精神的典型和苏州三大法宝之一,必然是建县50周年之际的宣传重点。档案部门精心收集“张家港精神”系列档案,向有关展览、影像宣传片提供档案利用390余件次。

常熟两院院士人数在全国县级市中位居榜首。常熟市档案馆名人档案全宗已达66个,名人档案5681卷、18848件,对应的66位常熟籍名人就包括22位院士。每年档案征集人员都要远赴外地拜访常熟籍名人,形成征集常态。2010年10月底在兰州,郑国锠院士捐赠了他的院士证书原件。

苏州档案馆藏集萃系列明信片

形成规模并持续丰富的名人档案库,为政府部门、公共媒体、教育机构、研究人员在办展、拍摄专题片、出版书籍、撰写论文和传记时提供第一手资料。需了解院士近况、通讯地址等细节者,寻求档案馆也是最佳途径。

苏州园林甲天下。2011年3月,苏州园林档案馆举办“回眸——园林档案精粹展”,以拙政园、留园、虎丘3个国家5 A级景区的特色档案为主,从17000余卷馆藏档案中精选出数百件展品。1902年清末印制的风景明信片、民国时期游客的照片等历史档案尤其引人感慨苏州园林的前世今生。

立足城市特色打造长板的做法还有:昆山市档案局着力征集昆曲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十周年纪念活动档案;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研究对象所在地吴江市的档案部门,和复旦共建“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吴江档案库”,已入库档案一万多件,其中有不少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初期反映农民生存的档案珍品。这些专门档案的汇集,都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极大便利。

城市化中的利益分配,企业经营、重大工程推进也都是档案价值的试金石。

2012年6月,全省首个民生档案基层查阅窗口在太仓市城厢镇启用,目前太仓市档案局已在3个镇建成同类窗口。村镇居民在窗口可凭身份证直接查询太仓市数字档案馆中包括婚姻、退伍士兵、建房批复、劳动就业、工商登记、土地流转、优抚等的12个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只需将身份证放在读取区域,系统自动比对之后立即将当事人档案查阅结果反馈至桌面。

家住璜泾镇的张某说,“非常方便,以前查档路上要花费上一两个小时,现在好了,档案馆就好像在家门口一样。”家住城厢镇的顾某则表示,是档案馆提供的拆迁档案证明,助其顺利得到补偿,而村里很多人都会利用档案来维权。

2008年上半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筹备上市,园区档案中心提供了出口加工区、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中新科技城等22个项目的立项文件、建设用地规划文件及竣工验收等档案,无一漏检,为公司上市提供原始资料。

2009年2月,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启动之际,档案部门应需调阅档案,提供沿线建筑物的建筑年代、结构类型和地下基础等相关信息,为轨道线路、车站等设计施工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类似以上的档案利用事件每天都在发生,仅苏州市、县、区综合档案馆,日均现场接待查档326人次,而未计入的网上查档、镇村档案馆和各单位档案室查档数据就要庞大得多。

管好档案,用规模和专业性为各界提供信息服务,用权威凭证性还原真相,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档案部门的职责和目标。查档窗口来得最多的,还是意在维权或享受社会福利的平民百姓,当他们终于查有所获而一扫焦灼,无疑是窗口工作人员最乐见的表情。苏州市档案馆阅档室留言簿上,市民陶琳写道:感谢让我们可以不再盲目辛苦。

档案是对抗时间的存在,在保存人类文明信息、解密历史真相方面,它的价值广为人知,然而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档案的现实利用价值才更加真切,它记录并证明组织和个人的一生,和时代演进、社会管理、日常生活丝丝入扣。责任和机遇面前,苏州档案工作者将站好这班岗。

猜你喜欢

苏州市档案局档案馆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省纪委驻省委办公厅纪检组到省档案局扶贫点监督执纪检查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0个)
2015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发行先进单位名单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