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政治动员力 构筑组织保障
——都江堰市委有效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做法与启示
2013-08-08罗开敏
●文/罗开敏
彰显政治动员力 构筑组织保障
——都江堰市委有效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做法与启示
●文/罗开敏
政治动员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权威主体自下而上地发动民众参与某种特殊的政治活动,对公众行为的引导或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的过程。政治动员力主要描述政治动员程度和动员客体范围的大小。综合各地在危机应对中的经验和做法来看,地方政府始终是危机应对的主体和政治动员力发挥的主体,危机状态中发挥政治动员力的程度则是有效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危机的关键所在。都江堰市委在近年来历次的自然灾害中不断提升政治动员力,有效应对了多次突发性自然灾害。下面以“7·10”暴雨泥石流灾害为例进行阐述。
快速反应、统筹部署发挥组织导向力
面对突发的暴雨泥石流灾害,都江堰市委第一时间成立抗洪救灾指挥部,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各级党组织在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紧急集结,吹响了抗洪抢险的“集结号”。第一阶段,救人成为主要导向。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指挥部对救援转移任务迅速部署,最大限度号召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入抗洪抢险,明确要求救援排查不留死角。第二阶段,紧急转移过程中,明确了做好安置的任务导向,在指挥部统一协调下,各乡镇(街道)根据受灾点位分布科学部署,在两天的时间内,建立了以学校、村(社区)活动中心为主的集中安置点,确保群众及时就近安置。第三阶段,险情预警解除后,面对大量的伤亡群众及受损房屋现状,市委明确了恢复重建的任务导向,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及时安抚和受损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恢复建设。
协调资源、整合队伍发挥组织联动力
上下级之间的联动。按照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市委纪律检查部门、组织部门、宣传部门、统战部门分别建立了听从统一指挥,动态向上汇报,随时执行监督的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负责人员调配和党组织动员;宣传部门负责执行统一口径的对外新闻和数据信息发布,稳控社会舆论和统一思想;统战部门负责对各民主党派力量的动员和宗教人士的转移动员安置工作;纪律检查部门动态监督各工作岗位和各条战线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履职尽责情况,形成了“各负其责、有序参与、尽职高效”的工作格局。
部门之间的联动。灾情发生后,指挥部多次召开“灾情通报会”、“灾情研判专题会”等,在做好分工负责工作的基础上,互相支持配合;按照指挥部的统一要求,国土、交通、公安、民政、财政、水务、卫生、旅游、气象、法制办、应急办、电力、通讯等10余个部门主动协调支持。民政、卫生、通讯、电力等部门及时落实食品、饮用水、药品等必需物资供应,加快水、电、气、路、讯等受损基础设施的恢复;气象等部门密切监测气象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组织避险转移,切实做到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从根本上规避次生灾害。
人员之间的联动。根据救灾和善后安置的需要,在全市抽调215名干部,分成8个小组,由市委组织部总协调,副局级领导干部任组长,分别负责综合协调、现场控制、失踪失联者及寻亲者信息核实登记、转移群众及游客家属安抚、应急处理、后勤保障等救灾和善后工作。
靠前指挥、积聚力量发挥组织整合力
各级党组织通过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果断决策和科学协调,促进了救援和安置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有序。市委主要领导按照责任片区分工驻守一线,靠前指挥,日夜坚守。在市委的统一指挥下,全市1024个基层党组织、2万多名共产党员及时到位,第一时间集合党员“救援军”,“亮身份、戴标识、作表率”;200余名公休期间的干部主动提前返岗,充实救灾力量;指挥部组织了抢险救灾、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生产自救、治安巡逻、宣传报道、联络调解等300多支党员突击队,战斗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前沿;各乡镇(街道)紧急调动大量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日夜奋斗在道路抢通的第一线。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下,全市10余万普通群众积极开展自救,部分灾情较轻的乡镇党员干部,也在开展自救的基础上主动请缨,自发组织志愿队参与重灾区的抢险救援工作。
广泛发动、全体动员发挥组织凝聚力
在全面发动党组织力量基础上,注重发挥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力量。面对万余人受灾现状,政府和专业的力量显得不足,指挥部确定了在中兴镇、青城山镇、虹口乡等沿山乡镇建立乡镇党委牵头,村(社区)党组织负责,自治组织安排落实的整合方案,形成灾害预警的“巡查员+党组织+领导小组+专家组”联动模式,动态掌握险情,提前发出预警。社会组织发挥“志愿军”的作用。广泛应用志愿者队伍、社会工作者队伍等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在安置点群众情绪的疏导、心理健康支持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充实了工作力量。
做实工作、促进和谐发挥组织控制力
在救灾的各个阶段,市委明确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严格做事方式方法,对党员干部表现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根据实际认真做好安置点的科学管理,积极调配各项生活物资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志愿队伍配合安抚小组认真做好群众情绪疏导工作,让群众知晓利害、理解支持;实行24小时巡逻制度,坚决杜绝个别群众自行返家现象,防止二次受灾的发生。成立善后工作组,依法依规尽可能满足遇难者家属的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建立市级部门对口帮扶制度,认真配合各乡镇做好安置点管理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各乡镇成立专门工作组积极与成都市相关部门对接,认真配合在我市开展的对口帮扶工作,努力将帮扶物资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从“5·12”汶川地震到“8·13”、“8·19”特大泥石流灾害,再到“7·10”暴雨泥石流灾害,都江堰市近年来经历了多次的灾难考验,在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市乡(镇)党委政治动员能力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得到不断锤炼。(作者系都江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编:贺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