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2013-08-07文杨红梅
文杨红梅
德宏州金融学会成立20周年了,此刻,我以一个读者、作者和编者的身份回望着与它结下的快乐之缘、细数着与它走过的每一段日子。
读者
1992年,成立不久的德宏州金融学会开始创办自己的会刊《德宏金融》。我当时在人行潞西县支行计划股工作,每一期《德宏金融》我都仔细阅读,每一期的阅读都给生命中的某些空白注入了新的填补。在一个又一个寂静的夜晚,无论是皓月当空,还是细雨纷飞,或是乌云密布,温暖明亮的灯光伴着我,捧着《德宏金融》,理论探讨、工作研究、稽核工作、银行与企业……一个栏目又一个栏目,我都真诚地阅读、拜读;从中我了解到了更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到了他人的经验;阅读中,又因为期刊里的许多作者都是我认识的,所以读着他们的文字,心中更加感到亲切并涌起阵阵感动。
《德宏金融》是季刊,春夏秋冬里我翘首以盼每一期的精彩与心动,会刊的封面犹如刻印般印在了我的脑海:由人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的行徽和保险公司的标志组成的图案,周围有六枚古钱币,手工绘制,古朴且寓意深刻。1996年根据人总行有关精神,《德宏金融》在出刊20期后于1996年第4期停刊。为了保持德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学术理论研究的连续性,为了提供广大基层金融职工学习政策理论、业务知识、经验交流的园地,为了给地方党政领导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提供决策的参考建议,沉寂了一年之后,经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从1997年起出刊一份不定期的资料性的内部刊物,定名为《德宏金融调研》,金融学会又为大家筑起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再一次与会刊聚首,相亲相爱。
《德宏金融》创刊号封面
作者
1992年初夏,当我收到金融学会编辑部热情洋溢的征稿通知书时,竟不顾及自己的浅薄与羞怯,诚惶诚恐地向编辑部投去了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篇稿件——《对潞西县1991年货币流通情况的调查》,也投出了一份期待。当稿件变成实实在在的铅字印在《德宏金融》第2期栏目上时,我心中说不出的欢喜,就像刚入学的孩子得了一朵小红花。不同的是,孩子的欢喜在脸上,我的欢喜在心里。这是我向写作迈出的稚嫩的一步。第一次的成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之后,又有几篇文章陆续被刊用,这份激励让我拥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信心和勤奋!从读者到作者,经历了日日夜夜的磨练,也经历了苦思冥想的分分秒秒。我是一个感性且有些木讷的人,本就不善表达,是《德宏金融》为读者和作者架起了一座通达心灵的桥梁,给了我锻炼的机会,使我有幸与文字结缘,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激,同时也不敢懈怠。
编者
1999年,因工作需要,我从货信科调到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同时兼职金融学会的日常事务工作,参与《德宏金融调研》的编辑。从数字报表中走出的我,开始了一直向往的与文字为伍的生活。
编辑部里,有德高望重的原德宏州人行行长黄维勋、文思敏捷的郑艳玲主任,跟着经验丰富的他们,我开始学习编辑工作,从对每一篇来稿的分类登记,到如何审稿、改稿、组稿、校对,丝毫不敢马虎,认真向大家学习并请教。我记得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自己审一篇文章要花很长时间,反复查看很多很多遍后才敢交回给老行长。经过多次的循环和往复,慢慢地我才可以独立审稿。因为编辑工作,我更有机缘最先欣赏到每位作者的文字,听到他们的笔墨心声。所有来稿,在经过主编画龙点睛的小修改,或大刀阔斧的删改后,就可以让它们去迎接前台的掌声了。
因为文字我记住了许多不曾谋面的名字。原中国银行德宏州分行办公室主任赵保明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常惊叹他是如何让人生的情感在笔下幻化成文字,而且直抵心灵,为何他寥寥几笔便可生成一道人间风景,为何只是几个简单、平常的字眼,在他的笔下却能散发出迷人的光泽和悠远的诗意?多年来他用文字义无返顾地支持着金融学会的工作,而我却只见其文,不见其人。直到金融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才真正认识了赵主任。因了赵主任的这份执着,因了他美丽的文字,2004年,内退以后的他被返聘到金融学会工作。又因了文字的缘,我们成了编辑部的同事,我三生有幸地与我敬佩的人一起为文字工作而工作。
2007年,金融学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将具备了10年积淀的会刊《德宏金融调研》由原来的简报式不定期刊物,改为双月刊,彩色封面,增加了栏目、内容和图片,增强了刊物的吸引力,得到了全州金融员工的拥护和祝贺。时任金融学会会长的尹以庄以《希望与信心》翻开了《德宏金融调研》改版后第1期的第一页。作为编辑部中的一员,我心中的自豪实在难以言表。
编辑部几易其人,不变的是编辑们的一份真诚。而今,已担任副行长的郑艳玲依然为编辑工作身体力行,赵主任、熊主任、我,还有80后的金玲、徐建秋,我们将继续用真诚和奉献的心一起演绎《德宏金融调研》版的“编辑部的故事”。
我们的会刊是一本实用的杂志,它没有华丽的装帧,没有昂贵的印刷,但是从主编到编辑到每位作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真诚铸就这本杂志,今天,这份永恒的真诚迎来了德宏州金融学会成立20周年的喜庆日子。二十年的春华秋实记载在173期会刊里,无论是已泛黄的《德宏金融》创刊号,还是刚刚“出炉”的色彩明艳的《德宏金融调研》,它们完整无缺地保存在金融学会编辑部里,也留存在每个人的心底,成为一生的财富。
从《德宏金融》到《德宏金融调研》,从读者到作者再到编者,我眼前闪过一个个记忆的画面——手捧杂志仔细阅读的惬意,轻轻敲打键盘自由组合文字的愉悦,一字字一句句伏案校稿的辛苦……一切,痛并快乐着。20年,我用我的眼我的心见证着金融学会的发展,见证着与《德宏金融调研》一起走过的路。金融学会这个特殊的组织、这本特别的杂志,磨砺了现在的我,让我从一名热心的读者、热情的作者,成为了一名热诚的编辑工作者。我愿意继续快乐地做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纽带,将朴素文字所承载的闪光智慧铺陈在各位面前,一起携手再创下一个光辉的十年、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