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研发联盟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研究

2013-08-07张晓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5期
关键词:收益分配因素企业

张晓钰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1 引言

研发联盟主要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者其它事业职能部门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各自独立的所有权,共同开发,以提高研发能力为首要目标,通过合同、协议等形式共同分担风险、分享成果,形成一个技术互补的合作研发联盟组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仅仅依靠单独企业有限的资金与技术难以满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需求,它们纷纷通过与外部组织建立研发联盟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研发联盟的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失败率却居高不下.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收益分配的不合理性、企业合作的复杂性等使得整个研发联盟组织时刻面临着风险,因而研发联盟组织的成功率比较低,有研究表明过去的几十年间研发联盟的成功率仅50%左右[1].本文试图在研发联盟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依据“风险触发器”的原理,构建企业研发联盟风险形成机理模型,并且通过对风险因素的量化评估,找出需要重点防范与控制的潜在风险,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研发联盟风险防范策略,为研发联盟决策者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2 企业研发联盟风险的识别

2.1 企业研发联盟风险因素分析

从一个系统的、完整的风险管理过程来看,最先进行的就是风险识别.Al-Bahar和Crandall认为风险识别是对风险进行系统、深入的发掘和分类过程[2].Pastor和Snadonis(2002)指出了四种风险来源:组织冲突问题、文化融合问题、机会主义倾向以及信息不对称[3].冯蔚东等将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等)和内部风险(技术能力风险、合作协调风险以及投资风险等)[4].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按照不确定的风险来源,本文将研发联盟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外部风险因素有社会政治风险、市场变动风险及金融环境风险;内部风险因素有知识产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以及成员道德风险(具体见表1).

表1 企业研发联盟的风险类别、主要风险因素和风险来源

2.2 企业研发联盟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通过研发联盟风险来源与风险因素的分析,认为外部环境风险(包括市场、社会、政策、金融环境等风险)、知识产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以及成员道德风险是企业研发联盟组建及运行过程中的重要风险因素.其中,外部环境是适应性要素;知识与人力资源是支撑性要素;收益分配与成员道德是协调性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风险因素处于动态变化中,当某种风险因素或者几种风险因素同时变化到一定程度,并且导致外部环境与内部组织无法与联盟系统协调匹配时,将会发生研发联盟解体或者合作研发失败.通过分析刘升福(2004)[5]的“风险触发器”工作原理来进一步研究内部、外部风险因素是如何引发研发联盟系统风险,进一步揭示研发联盟风险形成机理.

“触发器”来自物理概念,当电流或电压达到一定强度,将触发下一程序工作,研发联盟风险能否产生要依靠风险触发器来检验,各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会刺激触发器产生一定的脉冲,而这些脉冲一旦达到了组织自身调节的极限,将会对研发联盟组织的稳定性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危害(如图1).当研发联盟组织风险因素发生改变时,对研发联盟组织产生的冲击力如图中的脉冲q(t),试图冲破三个阀门(适应阀S、支撑阀Z、协调阀P),将其与阀门值比较:(1)当 q(t)>Min{S(t),Z(t),P(t)}(其中,q(t),S(t),Z(t),P(t)分别代表t时刻的脉冲、适应阀值、支撑阀值、协调阀值)时,阀门被冲开,通过滤波器产生新的脉冲,冲击研发联盟系统振荡器,一旦系统振荡器发生震荡,意味着研发联盟风险因素对组织稳定性产生危害.(2)当q(t)

图1 研发联盟风险形成机理

通过对研发联盟风险形成机理的研究,得知,研发联盟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将风险遏制在摇篮中.只有研发联盟风险因素达到一定的破坏力超过上文中的阀值,才会引起联盟组织解体和研发失败.因此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控,而监控之前需要对研发联盟风险进行系统、完整的评估.

3 企业研发联盟风险的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因素识别与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危害程度进行量化处理,区分出重点防范与控制的风险对象,以便联盟企业选择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风险评估方法如下:

(1)分析归纳出企业合作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可能风险;

(2)根据研发联盟项目的实际情况排除不具有威胁的风险;

(3)采用专家打分评估得出各个风险出现概率Pi(0<

(4)评价各个风险一旦出现将产生的可能损失

Si;

(5)分析各个风险的可控制程度Ki(0<

4 企业研发联盟风险的防范

在企业研发联盟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通过风险形成机理研究,揭示风险因素是如何导致研发联盟风险产生,并且凭借风险评估找出重点防范与控制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应对措施,提高联盟组织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巩固联盟组织内部知识、人力资源的支撑性,加强收益分配、成员道德与联盟组织的协调性.

4.1 加强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灵敏度

对于不确定的外部风险,是企业最难以控制的风险因素,因此只有迅速的调整自身条件来不断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合作研发项目前,应当对市场进行充分全面的调研,确保研发出新产品新技术一定是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同时密切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动向及经济发展走势和结构转变趋势,提前预备针对市场、政策、金融环境发生骤变的应急方案,以便及时调整研发方向,降低损失.

4.2 提高研发联盟相关人员技术保护意识

研发联盟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在实现技术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核心技能转移的风险.企业应当使研发联盟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技术泄露的严重性,对员工定期提供技术保护方法培训与咨询服务.研发联盟合作联络人员或者企业派出的研发人员在与其它联盟企业员工交往时应尽量避免谈论合作项目范围之外的技术问题.同时,参与研发联盟的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的技术进行等级划分,其中有三类技术需要特别保护,第一种是需要提供给研发联盟企业共享的技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第二种是仅限于研发联盟过程中使用,合作企业不得随意使用.第三种是企业不向联盟组织提供的核心技术.保护手段是与合作研发企业签订详细的技术保密条款,同时最重要的加强员工的技术保护意识.

4.3 提升员工组织凝聚力与责任感

人力资源风险普遍出现在合作研发过程中,不但影响研发项目的正常运行,而且对研发联盟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破坏.针对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应当建立和完善员工激励机制,给予员工充分的晋升空间,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凝聚力与责任感,丰富员工的业余活动,用“心”留住人才;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按劳分配,用“薪”留住人才;定期对研发人员进行新技能和新知识的培训,提高研发人员的综合能力,用“新”留在人才.

4.4 优化收益分配的公平性机制

收益分配方式设计的合理与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研发联盟的成败.其设计原则应当遵循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另外,考虑到企业的投资具有不可逆转性与机会成本的存在,因此收益分配还应当与投资额高度相关.一个好的研发联盟组织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才能实现企业的双赢.研发联盟的收益分配方法很多,通常有Shapley值法、简化MCRS法、核心法等[6].有的学者根据按劳分配、风险承担大小分配、资源投入多少分配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最后通过群体协商找出合理的分配方案,尽力避免分配政策波动性[7].

4.5 完善组织成员的道德约束机制

由于研发联盟成员的异质性;信息非对称性;知识技术公共物品的属性;技术市场以及法律惩治机制不够完善等因素,使得联盟成员企业出现自由、散漫以及搭便车的不道德行为.因此,必须完善组织中的道德约束机制,针对道德风险的根源制定有效完整的契约,采用激励和惩罚相结合方法提高组织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对搭便车行为的个体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在联盟组织中建立诚信黑名单,从源头降低研发联盟中的道德风险.

5 结束语

企业研发联盟在实现资源优化,技术互补,成果共享的同时,也时刻面临着威胁组织稳定性的潜在风险.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从识别提取研发联盟风险因素开始,利用“风险触发器”构建了风险形成机理模型,通过对不同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发现重点防范控制的风险因素,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研发联盟风险防范措施,为研发联盟决策者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1〕梅雷迪恩,贝尔滨.未来的组织形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Al-Bahar,J.F and Crandall,K.C.Systematic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0,(3):533-546

〔3〕Pastor,Snadonis New Product Go/No-Go E-valuation at the Front End:A Fuzzy Linguistic Approach [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VOL.51,NO.2,2002:3580-3590.

〔4〕冯蔚东,陈剑.虚拟企业中的风险分析与监控[J].中国管理科学,2001(5):36-39.

〔5〕刘升福.基于战略转换的战略风险研究[J].软科学,2004,18(1):44-48.

〔6〕生延超.基于改进的 Shapley 值法的技术联盟企业利益分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2009,30(2):34-39.

〔7〕马文斌.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8(22):65-67.

〔8〕熊国强,潘泉,张洪才.技术创新联盟收益分配的全体协商模型及求解方法[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5):67-72,79.

猜你喜欢

收益分配因素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有户口但无承包地 无权参与收益分配
解石三大因素
浅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背景下的收益分配
基于修正Shapley值的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分配模型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收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