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浙闽新门户
2013-08-07余建红,许骏,项延苍
构筑浙闽新门户
苍南县桥墩镇
简介: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地处浙闽两省交界处,是浙江的南大门和苍南的后花园,是浙南闽北的生态绿谷、旅游胜地,境内有玉苍山、碗窑等国家级景区,有“8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全镇面积179.9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6个居民区64个行政村,人口8.6万人。历史悠久的小吃文化,培育了桥墩独具特色的食品工业支柱产业,丁源兴月饼香诱嫦娥,老李食品味盖山珍,乡巴佬卤味堪比海味。
近日,记者到达苍南县桥墩镇这个浙江最南边的乡镇,感受到了全镇干部以坚定的决心、扎实的措施创新创业的激情。
桥墩镇党委书记郑贤跑说:“以‘五地工程’为抓手,努力将桥墩建设成为浙南闽北最具活力的生态旅游经济强镇。”
重用“六敢四干”干部
“当前我镇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建设浙江南大门,干部队伍素质决定着事业成败。”郑贤跑说。
去年以来,桥墩镇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注重实际、少说多干的基层优秀干部,选拔重用敢抓、敢管、敢闯、敢试、敢作、敢为的“六敢”干部,努力打造一支肯干、敢干、实干、会干的“四干”干部队伍。
抓好班子队伍强核心。镇党委在班子建设中一直致力于“增进团结、提高水平、做好表率”,建立健全党委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建立了定期汇报、通报和沟通制度,促进党政班子成员和谐共事、共同进步,增强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充分调动了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联系桥墩发展实际,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学习,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
抓好干部队伍聚人心。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把干部放到重点工作一线去接受考验,完成了社区干部调整和“九办八中心”负责人轮岗工作,并为“一支撑三重点”工作建立专门班子,制订工作计划,实行倒逼机制,务求取得实效。
抓好基层党建惠民生。在全面调查摸底、分类定级、整改提高的基础上,组织党员成立了“企业发展帮扶队、项目推进克难攻坚队、生态创建志愿队、计生政策宣传队”等4支志愿者队伍,抓好党员“一句话承诺”活动,创新工作形式,形成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四解四促”进村入企走访服务活动,建立班子领导分别联系一个重点村、一个企业和一个重点项目的工作责任制,以“进村入企”走访活动为载体,动员全镇干部下基层调研走访,以“比学帮”的方式大力抓好后进村集中整治。
为民服务“全天候”
桥墩镇近年来一直实行住夜值班制度,开展“驻村固定日”、“民情夜访”、“基层案例讲堂”等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眼睛向下、重心向下、服务向下,构建乡镇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为民服务“全天候”。
镇干部在住夜值班期间,主要承担以下四大职责:
便民服务。积极为上门办事、来电咨询、急难求助的基层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做到“百姓来电有人听、群众来访有人接、突发事件有人管”。
应急处置。及时应对和处置好各类突发性应急事件,做到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向党政主要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促进工作。确保值班力量的情况下,在“驻村日”的基础上,值班干部要利用夜晚入户多跟群众交流沟通,就乡镇规划、重点工作、本村发展等,问计于民,拉近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日常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交流。利用住夜时间,深入开展“基层案例讲堂”活动,积极探索“一案一分析”的讲课方式,不断提高机关干部学、说、写的能力,不断加强工作和业务交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
镇里还规定,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建立首问责任制。在值班时间内无法解决或需转交他人办理的事项,由受理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向当事人反馈办理结果,保证受理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通过镇、社区、行政村公开栏等形式向党员群众公布住夜值班人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和值班电话等信息,方便党员群众联系,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值班日记制,每个值班班次由值班长明确专人记录。
镇里把干部住夜值班情况纳入干部个人年度考核,量化考核分值。对表现优秀的,在各类推优评先中予以重点考虑;对表现较差的,取消推优评先资格,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组织处理措施。
(本刊记者余建红通讯员许骏项延苍)
亮点
打造“五地工程”
今年年初举行的桥墩镇党代会提出:打生态牌、走旅游路、富老百姓,倾力打造“生态绿地、旅游胜地、种植基地、文化高地、三产福地”等五地工程。
以山水风光为依托,倾力打造“生态绿地”。作为远近闻名的风景旅游和历史文化古镇,桥墩一直以山绿、水清、天蓝、景美著称。2013年,镇党委正牢牢把握“浙江南大门”建设这一有利契机,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为平台,努力塑造桥墩“绿色门户”新形象。
以风景资源为背景,倾力打造“旅游胜地”。桥墩山水并利、资源丰富,该镇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业发展,突出打造核心旅游区,着力提升桥墩度假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生态绿谷,旅游胜地”的品牌形象。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倾力打造“种植基地”。重点围绕油茶、杨梅、马蹄笋、毛竹、茶叶、槟榔芋、黄栀等七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积极引入台商台资,扩大七个万亩农业基地的种植面积、延长加工链条,形成种植、加工、贸易一体化高效“产业轴”,努力把桥墩包装成台湾版的高效科技农业园,全力打造基础实、后劲足、实力强的农业强镇。
以人文景观为主题,倾力打造“文化高地”。作为吴越文化和闽越文化的交汇之处,桥墩镇正充分利用百年桥墩文化的影响力,围绕五凤茶文化、莒溪刘基文化、碗窑古村落、分水关古遗址文化等“四大文化”,把桥墩建设成为一个集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强镇。
以旅游开发为重点,倾力打造“三产福地”。桥墩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独特、民俗风情古朴,旅游业是最有可能、最有条件、最有理由在全镇率先突破发展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