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职教育发展瓶颈,搭建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2013-08-06王文通
【摘要】做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最终手段、是高职院校向高层次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双赢联合的有效手段。政府、高职院校以及本科院校都应该为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做好准备。
【关键词】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133-02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我们整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大发展的历史阶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已经稳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依靠迅速扩张规模的外延发展形式,形成了空前的繁荣。但是,时至今日,随着生源数量的锐减,有些高职院校的招生由“皇帝姑娘不愁嫁”变成了“门前冷落鞍马稀”;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国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高职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剧了高职生找工作难,企业找工人难的“两难”境地。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一些专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在国家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的要求。对于高职教育教育而言,这个“立交桥”应包括两座,一个是搭建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这一点教育部已开始了试点工作,我们对这一工作的成果充满期待;另一座“立交桥”是连接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目前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少。下面我想就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谈点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意义
(一)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最终手段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并为劳动阶层的子弟在初等小学的基础上设立一些高等小学,毕业后可以升入职业学校或师范学校。在英国和法国,劳动阶层子弟到18岁,接受完职业教育,就再也没机会升入大学;在德国和俄国,大学只招收文科中学的学生。这些人都是富有阶层或贵族子弟。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有少数能进入较大学次一级的专科学校。这样劳动阶层子弟就失去了通过进一步学习提升自身地位的机会。在西方,这种职业教育被称为“到了头的教育”。这就构成了劳动阶层子女受教育的一条轨道。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富有阶层子女学习的文、实中学的一条轨,形成了平行的、互不沟通的“双轨制”。一条轨道担负着培养高等学校的新生或工商业管理人员的任务;另一条轨道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这种人为的对受教育权的按阶层分配是有违公平的,因而倍受非议。目前,西方诸国都已通过“并轨”的方式基本解决了“双轨制”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高校都有扩大招生的意愿,因计划生育而导致生源数量持续下降,又加上我们正在进行的搭建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工作,各阶层子弟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得到保障。但是,学生接受完高职教育之后,由于他们所接受的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差甚远,除了少数专升本学生之外,大多数的高职毕业生想进一步深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举个例子说,高职学校英语课程的开设,无论是在课时量和课程内容上,都和普通高校相差甚远。为高职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搭建桥梁,是促进高职生享受平等教育的最终手段。
(二)是高职院校向高层次发展的有效手段
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说哪个高职院校是由本科院校降格而来。中专学校大多不设科研管理机构,因此形成了重教学轻科研的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师对本学科前沿的东西不太关注。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和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又加之高职院校本身对科研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导致高职院校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是有难度的,能达到本科层次就有难度,更不用说进行专业硕士教育了。本科院校,大多建校时间较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科研上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职院校借助本科院校的力量可以迅速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高职院校通过与本科院校的联合,给高职生提供了一个向上层流动的途径,也满足了家长希望子女进一步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高职——本科——专业硕士”这一桥梁的搭建,必将会对解决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三)是实现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双赢联合的有效手段
随着高考生源总体数量的下降,本科院校必将降分与高职院校争夺生源。通过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桥”,可以把这种零和竞争变为双赢联合。
我国现有的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以培养高层次理论人才为主的。大部分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其结果是,许多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自身对工作待遇的心理定位与自己所能得到的实际报酬相差甚远。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其主要原因在于本科生缺乏实践能力,这一点正是高职生的特长。与高职院校联合能解决普通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当然国家也需要有一大批从事理论研究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但现有的科研院、所、“211”、“985”再加上部分基础较好的一本院校,以这些学校的招生规模就足够了。剩下的大部分本科院校与高职联合,可以优化利用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状况是,一本院校不愁招生,二本的还算可以,三本院校已经产生了招生难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高考毕业生,达到了本科线却报考了高职。一些二本院校也将会面临招生难的问题。与高职联合是优化教育资源解决普通本科院校生源问题的有效途径。葛道凯司长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说过,高校招生俏的状况不会维持太久。现在,在风雨欲来之时,未雨绸缪,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争取主动。
二、关于如何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几点思考
(一)政府从政策层面对联合形式进行规范
目前公办高等院校占我国高等院校的绝大多数。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可以加速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联合。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扩大高职生专升本的比例,进一步扩大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进行学制改革,在招生制度上,向具有职业学校学习经历的考生倾斜。使每一位有一定基础又有意愿进一步深造的高职生都有进一步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2.规范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的方式。可以通过两种类型学校合并的形式实现两种类型学校的深度融合;也可通过联合办学、联合招生等形式在不丧失各自独立性的情况下进行联合。
(二)高职院校应该首先做好联合的准备
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同时,下大力气提升师资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在高职阶段做好学生的分类与分流工作,对于有意愿接受本科教育的学生适当增加理论学时,以便为进步接受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打好基础。
(三)本科院校要降低身段做好转型工作
普通本科院校在重视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研究生招生应该以专业硕士为主,真正做到与高职教育的无缝连接。
衔接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对于完善我国学制,促进教育公平将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意义。加上搭建连接中高职的“立交桥”,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可以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完成了周天循环,必将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从量到质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通,刘万里. 教育平等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发展[J]. 潍坊学院学报,2007(3).
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 2011-2012 年“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学前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文通(1969—),男,山东定陶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