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担“课程助导”工作对高职生实务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

2013-08-06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实务心理咨询

赵 杰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职院校的常规实务教学中,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并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大量的教学内容。但是高职院校的专业绝大多数是实务性极强的专业,学生最需要的是实务学习能力。而过去的常规实务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因此,不少高职院校开始探讨“助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但是,常规的“助导式教学”模式往往由教师承担“课程助导”的角色。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以教学内容为蓝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承担指导工作,指出正确的内容、理解或操作,纠正错误的内容、理解或操作,此教学法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从而克服了传统高职教学中“一听二看三练习”的呆板实务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现有的“助导式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更加优化?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实务能力甚至为今后的就业提供帮助呢?为此,笔者针对心理咨询专业学生进行了“助导式教学”模式改革。由高年级学生承担“课程助导”的工作,探讨学生承担“课程助导”对其实务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13级心理咨询专业两个平行班开设《心理咨询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为配合课程的教学,从2012级心理咨询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承担“课程助导”,共有10名被试。

在实验前,对10名被试的学业成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被试的学业成绩与2012级心理咨询专业全体学生没有显著性的差别。同时,对10名被试和其他2012级心理咨询专业学生进行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大学生学习动力自我诊断测试,两个群体没有显著差异。

2.研究方法

(1)心理测验法

实验前后,对被试进行心理测验,检验实验前后被试在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异。

(2)访谈法

在实验结束后,对所有被试进行结构化访谈,了解被试在承担“课程助导”工作后对“课程助导”的认识,同时了解其通过“课程助导”工作,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三、实验过程

1.“课程助导”工作内容

《心理咨询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分为课堂专业教学和课下机构实务教学两个方面,课堂专业教学采取合班授课。在课堂专业教学部分,“课程助导”承担组织课前预习、课后答疑工作,同时定期组织学习小组活动;在课下机构实务教学部分,“课程助导”承担机构联络与沟通,组织机构探访,组织、确定、撰写机构探访计划,组织撰写机构探访总结和报告。

2.“课程助导”分组情况

《心理咨询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课堂专业教学采取合班授课。2013级心理咨询专业两个班一共79人,因此每位“课程助导”随机分配9-10名学生。

3.“课程助导”指导过程

“课程助导”的指导时间从2013年2月开始至7月结束,为期五个月。每周课上指导一次,课下指导2-4次。每次以团体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模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心理咨询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结束后,通过心理测试法、结构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了解承担“课程助导”对学生的实务能力和成长的影响。

1.承担“课程助导”和未承担“课程助导”学生的两项心理测试结果对比

表1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测试结果对比

表2 大学生学习动力自我诊断测试结果对比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测试:总分在35-40分,说明被试社会适应能力很强;总分在29-34分,说明被试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总分在17-28分,说明被试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总分在6-16分,说明被试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5分以下,说明被试社会适应能力很差。

大学生学习动力自我诊断:总分在0-5分,说明被试学习动机上有少许问题;总分在6-10分,说明被试学生动机有一定的问题和困扰;总分在14-20分,说明被试在学习动机上有严重问题和困扰。

结论:

(1)与不承担“课程助导”的学生相比,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强,能很快地融入群体,同时也在社会交往等方面能力更好,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环境,与人交往、沟通顺畅。

(2)与不承担“课程助导”的学生相比,“课程助导”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更强,学习的目标也更加明确。

2.学生对承担“课程助导”工作的访谈结果

(1)访谈对象介绍及访谈内容

A同学(心理咨询专业2012级二班,女):“在机构探访的过程中,对我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以前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现在慢慢地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自己和机构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自己也觉得专业能力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自己所学的知识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的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巩固。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B同学(心理咨询专业2012级二班,女):“这次的助导体验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在带大一去机构探访的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些知识,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他们的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专业的热情深受他们的感染”。

C同学(心理咨询专业2012级一班,男):“其 实 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所在专业指导方面还是有很多不懂,只能尽力,但是给我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很好地提升了自己的实务能力,同时在指导大一新生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提高”。

D同学(心理咨询专业2012级二班,女):“通过这次助导工作感受自己有几方面的收获:1.增加了自己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2.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所学知识、职业技能、自己的能力),方便今后的实务学习做到有的放矢;3.增加了自己的团队意识,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2)访谈分析与总结

通过与10名“课程助导”访谈,获得以下信息:一是多数同学通过承担“课程助导”工作重新回顾了大一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对专业知识的再认知有较好的效果;二是通过指导团队的机构走访活动,极大地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对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有较好的提高;三是通过与大一新生的交互学习,提高了对专业的认同感,加强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四是深入机构,扩大眼界,极好地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实务水平;五是对未来的就业有更加明确的认知。

五、研究的不足

1.由于研究的样本较小,该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2.在该研究中使用访谈作为一项了解研究结果的方式。虽然此方法能够获得较为丰富和详细的研究结果,但是被试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带有很大程度的个人色彩,也就是说该研究结果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因此,研究结果的信效度方面难免受到影响。

3.由于研究的时间较短,因此该研究主要采用横向研究来对比承担“课程助导”的学生和未承担“课程助导”的学生在实务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如果能够延长对比研究的时间,通过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结果的准确性应该更高。

4.该研究将大学生适应能力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判定学生实务能力的指标,如果能够增加直观的实务学业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实务学习能力的指标,结果更具有有效性。

六、结论

通过该次由高年级学生承担“助导式教学”模式中的“课程助导”工作的课程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由高年级学生承担“课程助导”工作,极大地加强了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间的专业交流,促进了双方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

2.承担“课程助导”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助导工作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今后的发展与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承担“课程助导”的学生通过助导工作在自主学习和学习动机方面与未承担“课程助导”工作的学生相比较有较明显的提高。

4.通过“课程助导”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实务能力水平。

5.“课程助导”对专业的发展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对未来的就业更加明确,对今后的实务学习也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1]刘向东,李蓉.运用“集体助导”,推进课程改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79-82.

[2]张晓琳,张美娟,李丽朝.助导式教学法在基护实验课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10):765.

[3]张茂玻.略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4]张雪.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5,(2):14-27.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实务心理咨询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沙漠里的精灵
ODI实务
FDI实务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