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而不厌 业有所精——关于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几点设想

2013-08-02孙丽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作业数学设计

孙丽娟

每当提到作业,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一种心理上的反感和厌烦。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做我所想”。于是我尝试在作业布置上推陈出新,除了平常的课堂、家庭作业外,我还尝试增添作业的形式和花样,指导学生完成“有兴趣”的作业,努力让作业不再是“枯燥”的代名词,不再为做题而做题。

然而在各种实践过程中,尤其是最近在检查各年级作业时,我发现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并不十分乐观。我通过观察发现,在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作业量偏大;作业题目难度设置不合理,对某一难度的题目机械重复训练的现象广泛存在;作业形式单一,多为笔头作业,单元小卷等;教师在批改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批改单一、缺少与学生沟通性激励性的语言等……

在了解这些现状之后,我不禁思考,形成这样表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面对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学生,我们在数学作业设计方面能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什么样的数学作业设计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帮助呢?我们在作业设计方面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数学教学主任,带着这些问题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并加以整理有了以下一点自己的设想。

一、了解学生情感需求,体验成功快乐

所以首先我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对所布置的作业所布置作业遵循:对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学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对高层次学生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按学生的认识规律,按层次这样设计的练习题。

第一层次:三角形的底是6.2分米,高是0.4分米,求s=?

第二层次: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米,高比底少3米,求s=?

第三层次:量一量老师分给大家的三角形纸板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分别求面积?

第四层次:有一块塑料布,长4米,宽1.5米,要剪成底为1米,高为0.4米的三角形块。能剪成多少块,怎么剪才合理呢?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二、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如计算教室的面积,探讨压岁钱怎样存储能获得更大的收益,筹备班会的预案等。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如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后,可要求学生做一回小当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如何做小当家的记录下来。

三、设计作业要富有探索与思考性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中的潜在内涵,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敢于创新。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之后,给学生留一个思考作业:为什么车轮子是圆形,加深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自主探究圆心到圆周的距离是相等的。在作业设计时,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探索者。

如:1.观察性的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他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后,可布置学生找生活中的实物,你发现在生活中哪些立体图形在什么地方应用最多,为什么会这样搭配?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在北师版的“实践与综合应用”中,可以让学生以“节约”为主题,从收集数据开始,整理资料、进行调查,以某一节约主题为主,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

3.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规律后,可要求学生给自己设计一张桌布,并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

4.数学日记、手抄报。以某一天学习的知识点为发散,可以图形、数形结合,写自己的感受和对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巩固知识,知道除教材外还有许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尝试创新作业的呈现形式

小学生的作业自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大多是填空、计算、解答应用题为主,加以少量的画线段图、画几何图等题,形式单一,非对既错,缺少生机,缺乏创新。作业形式再不改革,学生将成为知识的容器,解题的机器。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多样的作业形式:调查报告、以某一知识点为内容的数学手抄报、数学作文、数学童话、数学日记等,这样不仅让学生自主作业,回味获取知识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和自由的暴露思维的过程,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拓宽师生交流的情感时空,从而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十分重要的素材和信息,使数学作业更加丰富多彩,使数学学习更具有魅力。为此我觉得作业还应作如下调整:

1.合作作业。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制作一张数学小报或数学小卷,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教师也减轻了工作上的压力和精力。这样的作业可以在讲授完每一单元后进行一次,对于学生来说不但是复习提高的过程,更是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的一种捷径。

2.阅读作业。有人觉得很奇怪,阅读不是语文科的事情吗?其实数学科也要阅读。课外书的阅读是没有学科之分的,语文有语文的阅读书籍,数学也有相应的书籍,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不仅仅是文科的事情。例如倡导“数学名人”,“数学史”等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

3.基础作业。这类作业是显性知识的表现,也是知识的突显。所以这类作业要一目了然,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例如:在讲完四则运算中的简算方法之后,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则平行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数学评价方式多样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我们要在评价中进一步体现这种思想。根据学生的差异,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所以批改作业、讲评作业是教师掌握学生学情、学生了解自身学况的双向窗口。认真、及时、合理地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提高作业效率。

1.作业的批改。我在批改作业时,遇到学生不对的情况下,我都先不打“×”,而是在旁边画一个哭脸,代表这道题有错误,让学生拿回去重新检查,如果学生能自己改正错误,还是评为“A”,如果还是检查不出来,就当面提示一下,直到改对为止。这样既帮助学生改正了错误,同时由于作业本上再没有那么多“×”,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增强了。了解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后面的讲评才会有的放矢。

2.作业的讲评。作业的讲评要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和激励性。首先,最好做到当天讲评,每次讲评时都将在批改作业时找出的一些普遍问题、典型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找错,加深理解。而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错误,则单独面谈,了解学生的错误根源,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正确做法。其次,还可以进行互评作业,让学生自己讲解错题,教师及时跟踪提升。

以上是自己对于作业改革的一些粗浅认识,很不全面,但我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能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使其最大发挥好作业的作用,让孩子们真正做到“作而不厌,业有所精”,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作业数学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设计之味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