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节的现代化与学校

2013-08-01文迪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2期
关键词:世俗化鹏程神圣

卷首

春节的现代化与学校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不过春节了,也不过清明、中秋等诸多传统节日,甚至包括一些乡村的农家。究其原因,难言而自明。

拜全球化、现代化之赐,即便大多数要过春节的,春节的过法也早已商业化。春节前夕,我收到好几位朋友发出的自驾游、海南行邀约。而留在家里过节的,也无非是在麻将和春晚里、在互赠的红包与“恭喜发财”声中领受点滴的庸福。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神圣意义,已被现代化逐渐剥离。而春运的巨大存在,却依然隐喻着传统春节的恢宏价值——这一月里,祖国的大江南北,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辗转在机场、铁路和船舶上,甘愿忍受商家的盘剥、道路的拥塞,完成一次自身及家人的“乾坤大挪移”,如朝圣一般回归到乡邻和桑梓中。

因为,春节包含着华夏文明的全部秘密,它是中国人的信仰情怀、文化归宿和身份认同。它不仅是时令的节日,也是生命的节日,再也没什么比春节更能表达人性的关联与“天人合一”的通感,它是汉民族的感恩节和狂欢节,是情人节,也是亲人节。

记得多年前的一次春节,我回到故乡的小镇上。当我在客人面前掏出平常抽的中南海香烟时,突然发现,父亲的脸上闪过有一丝羞愧。除夕夜,父亲背着母亲塞给我一条中华,说:“过年了,抽点好烟吧。”

世俗化的香烟品牌,也附着在春节的意义之上。

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世俗化,人们关心的,是世俗社会中的活动与价值,诸如社会成就、身份认同、升官发财之类,而对神圣意义的价值,则不感兴趣,甚至完全陌生。

在某些场合,神圣性还没有完全消失,比如教堂、医院或法院,在病床上面对医生,在法院里面对法官,人自然会表现出敬畏和谦卑,而大多数场所已失去神圣性,现代化的学校则是其中之一。

西方大学因由教会大学发展而来,大多保留着一些神圣,校园的最高建筑物往往是教堂或代表教堂的钟楼。而中国古代的书院,也有“左庙右学”的传统。而现代化的学校,大多以行政系统为建筑中心,礼仪上也放弃了祭祀先贤、“鼓箧”、“释菜”等礼制。

但是,仍不断有人在校园里尝试恢复礼乐。2000年,星云大师创办佛光大学,首任校长龚鹏程先生据《礼记·学记》设计了“开校启教”之礼。媒体报道后,社会反响颇为强烈,其后,龚鹏程先生受台北市政府委托,编写了一套《礼仪通用手册》。

同样,2012年发端于北京、山东的“儒家文化修身营”尽管备受争议,但本刊记者还是在春节前往广东,亲身体验了“释菜”等一系列修身之礼(参见本期《艺·美育》栏目)。

是沉渣泛起(如网友所言),还是礼乐重建?读者们当见仁见智。正如春节,从来就没有统一的过法,甚至过不过春节也没有强制的规定。

而传统与现代,也并非水火难容,在时间的长河里,它们是相融的、流动的、相互生成的。迷恋于一端,让我想起了著名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的告诫:“我们的自恋不要太过分、太得意,不要把它当作可以依赖的美德,而是要抱着有来就有去的感情,就像我们对待道路、车辆等纯手段的东西一样……”

猜你喜欢

世俗化鹏程神圣
GLEASON’S PROBLEM ON THE SPACE Fp,q,s(B) IN Cn*
A PRIORI BOUNDS AND THE EXISTENCE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WEIGHTED FRACTIONAL SYSTEMS∗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THE CAUCHY PROBLEM FOR THE TWO LAYER VISOUS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神圣大陆(下)
FOR YOU, O DEMOCRACY
神圣的使命 光荣的担当
神圣的简约
19世纪中晚期英国基督教世俗化原因初探
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解读清前期西藏世俗掌政人物传记世俗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