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高层项目结构方案经济性对比

2013-07-31王静薇

山西建筑 2013年24期
关键词:混合结构腹杆楼盖

王静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院,广东深圳 518048)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使用用途为行政办公楼,总建筑面积共10.53万m2。工程设计年限50年,地震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加速度值为0.1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地上共45层,标准层层高为4.0 m,核心筒顶高度为198 m,幕墙檐口高度208 m。地下室共5层,嵌固端设在结构首层楼面。主体标准层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南北短,建筑物长宽比接近2;外立面竖向线条为平滑的流线形,高宽比最小处为6.6,最大处为15.4。标准层平面图及立面效果图如图1~图3所示。

2 结构方案的选取

在设计的初期阶段,针对本工程特点,设定了三个结构方案进行对比研究。

方案一:此方案采用圆形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楼盖。其中梁、柱、墙截面见表1,中下部楼层采用型钢混凝土柱,中上部楼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为解决结构Y向侧向刚度不足的问题,在31层设置1道由6榀Y向桁架(第2榀墙柱~第7榀墙柱)组成的加强层,加强层水平伸臂构件采用斜腹杆桁架,斜腹杆采用Q390B的箱形截面,截面尺寸为□650×450×40×40,□650×500×40×40。

方案二:此方案采用圆形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楼盖。其中梁、柱、墙截面见表1,中下部楼层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中上部楼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为解决结构Y向侧向刚度不足的问题,在31层设置1道由6榀Y向桁架(布置同方案一)组成的加强层,加强层水平伸臂构件采用斜腹杆桁架。

表1 各方案结构构件尺寸

表2 各方案的结构计算指标

方案三:此方案采用圆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其中梁、柱、墙截面见表1。框架柱与核心筒之间采用钢梁与混凝土组合楼盖,楼板采用120 mm厚钢筋桁架楼承板。框架柱通高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为解决结构Y向侧向刚度不足的问题,沿结构高度利用设备层(16F和31F)及加建顶层设置了上、中、下3道加强层,加强层水平伸臂构件采用斜腹杆桁架,斜腹杆采用Q390B的箱形截面,截面尺寸为□650×500×40×40。

3 各方案对比结果

为进行比较,使用SATWE软件建立了三个模型,模型仅包含上部结构。三个方案的结构计算指标、材料用量指标、经济指标见表 2,表 3。

表3 各方案的经济指标

4 结语

从计算指标来看,方案一和方案二这两种混凝土结构方案,各方面指标都相当接近。方案三这种混合结构方案与前两个混凝土方案比较,结构自重减轻了14%,地震剪力减小了11%。但由于方案三外框架较弱,为使层间位移角达到规范要求,方案三较混凝土方案在顶层和16层多设了两道加强层。抗震方面,混合结构方案的抗震性能较好,自重轻。

从经济指标来看,混凝土结构方案较混合结构方案的用钢量低21.83 kg/m2,混凝土用量是混合结构方案的1.33倍,增加了0.37万m3。从造价上看,方案一最低,方案三最高。从施工可行性方面看,方案三施工速度较快,约4 d~5 d 1层,可比混凝土方案提前约3个~4个月完工,且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连接简捷,便于施工。方案二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连接施工难度较大。通过对比分析和综合考虑,业主选择方案一为最终的实施方案。

[1]DBJ/T 15-46-2005,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补充规定[S].

[2]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猜你喜欢

混合结构腹杆楼盖
空心楼盖
塔机起重臂腹杆变形问题的研究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铰斜腹杆合理夹角分析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正式实施
塔身腹杆非常规布局的力学特性及设计方法研究
两类石膏模壳空腹楼盖结构弹塑性分析
建筑新型结构的现状与发展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合结构设计施工办法
交错桁架结构不同刚度腹杆下的受力性能分析
新平法规范中有梁楼盖楼(屋)面板钢筋施工与预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