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标签的矿井人员搜救仪
2013-07-30石美峰
石美峰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山西 太原 030053)
在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事故,比如瓦斯爆炸、透水、巷道坍塌、中毒等。在发生这些事故的同时,井下供电几乎中断,照明一般也只能依靠矿灯实现,照明情况较差,对事故受伤人员的搜救工作难度较大。目前,普遍采用生命探测仪对事故现场人员进行搜救,但是大部分的矿山企业基本没有配备生命探测仪,主要是价格相对较贵,并且对于生命体征微弱的人员,探测效果较差。生命探测仪在矿山企业配备不全,严重影响了对于事故现场人员的及时搜救工作。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搜救出更多的被困人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矿井人员搜救仪,主要是在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矿井已经安装了人员定位系统的前提下,对事故现场每个携带RFID标签的人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搜救工作,对减少事故的死亡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搜救仪的原理及功能
1.1 搜救仪的原理
RFID技术具有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速率高、工作可靠、适用于恶劣环境等优点。随着自动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1]。搜救仪也主要基于RFID技术,实现与RFID标签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从而实现对矿井人员的搜救功能。
搜救仪硬件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由核心处理芯片FPGA、高分辨率的触摸屏、TFT液晶显示屏、RFID无线收发模块、USB接口、时钟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指示灯和蜂鸣器构成。充电管理模块组要负责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可以通过操作触摸屏,并结合TFT液晶显示界面的相关内容,设置成搜救模式,与此同时,RFID无线收发模块被打开。同时开始向四周发送特定的频率信号,当有RFID标签处于此信号覆盖范围内时,RFID标签能接收到此信号,并会立即回传一帧数据。这时RFID无线收发模块根据对应频段的信号强度(RSSI)进行判断,当信号强度达到规定的要求之后,就能接收到此RFID标签的信号,并可获得相应标签的ID号。由于每个RFID标签的ID号所对应的姓名、部门、工种、照片都存储在搜救仪中,因此,在接收到RFID信号之后,TFT液晶屏上可立即显示出此ID号所对应的姓名、部门、工种、照片等信息。
图1 搜救仪硬件原理示意图
1.2 搜救仪的主要功能
1.2.1 RFID无线信号发送和接收功能
在进入搜救模式后,可以不断地向外发送无线信号,并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信号发送。然后FPGA再控制RFID无线收发模块进入到接收模式,接收等待的时间最长达1 s。当附近有RFID标签存在时,搜救仪可快速地识别到此标签的无线信号。
1.2.2 TFT 液晶显示功能
搜救仪的相关设置或相关搜救结果的显示都是通过TFT液晶屏来实现。本搜救仪采用320×240全彩色液晶屏,利用 FPGA[2]高达100 MHz的快速晶振,实现了TFT液晶显示屏的快速换屏,而不会有明显的刷屏感觉,显示界面清晰、平滑,能满足矿井下对于搜救人员信息等内容的详细显示。
1.2.3 触摸按键
搜救仪还带有全触摸的按键,较高的分辨率能有效降低误操作的可能性,并且此触摸按键能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可靠工作。
1.2.4 时钟功能
由于在整个搜救的过程中,对每个携带RFID标签的人员搜救,都是一个细致的工作。本搜救仪人性化的设计了时钟功能,能记录搜索到的RFID标签的具体时间,基于时间的搜救数据能够对后期分析工作提供帮助。
1.2.5 USB 接口功能
当搜救仪在搜救的过程中,记录的搜救数据被存放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那么在搜救工作结束之后,可以通过本搜救仪自带的USB接口,实现搜救仪中的数据到电脑的传输,并把数据保存在电脑中,方便以后进行查询和研究。
2 搜救仪的技术指标
无线工作频段:2.40 ±0.08 GHz
调制方式:FM
调制信号:16位二进制编码
同时搜索能力:200个
搜救距离:与人员标识卡之间0~150 m(可调整)
存储容量:≥500000个
接收灵敏度:-65 dbm
电池工作时间:≥10 h
3 软件设计
本搜救仪采用高性能的FPGA作为核心处理器,主频[3]高达100 MHz。由于外设芯片较多,如何能让这些外设芯片合理、可靠地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各个外设芯片的功能,是整个程序设计的难点。
3.1 RFID无线搜救程序设计
由于目前2.4 GHz的RFID芯片,仅能实现半双工的无线数据收发,因此,为了降低整个设备的功耗,只设计了一个RFID芯片。由于其半双工的特性,因此,采用分时复用的原则,以实现可靠的无线双向数据传输。其软件流程见图2。在数据的发送过程中,仅仅占用约2 ms的时间,而在接收的过程中,等待时间由随机函数来产生,间隔时间在0.6~1 s。在数据发送到达过程中,采用广播模式,因此,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只要在信号覆盖范围内的RFID标签都接收到此信号,就会立即回发应答信号。由于RFID标签在回发的时间延时上也是采用随机函数,可有效降低无线数据冲突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对RFID标签信号接收的可靠性。经过测试能够达到200张RFID标签的同时识别水平。完全能够满足小范围内密集人员的搜救工作。
图2 无线搜救程序流程图
3.2 USB数据传输
USB数据传输主要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能够及时把数据库中的人员档案信息更新到搜救仪上,时刻保持数据库中的人员信息与搜救仪上的人员信息完全一致。第二,能够把已经搜救的人员信息传送到电脑上,实现数据的可靠保存,并给以后的查询提供方便。USB数据传输的中断函数软件流程见图3。
4 结束语
本搜救仪结合先进的RFID技术,采用分时复用的方法,实现了单个半双工RFID无线收发模块的双向数据传输。该搜救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到矿井灾难事故的人员搜救工作中去。并能通过调整RFID无线收发模块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以实现不同搜救的距离;还能够实现搜救人员姓名、部门、工种、照片的可视化直观显示;所配备的USB接口可实现数据的及时转移、存储。该搜救仪提高了矿山事故的搜救效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目前,该搜救仪已经在山西长治郭庄煤矿、四川德阳清平磷矿、安徽丁集煤矿、任楼煤矿等矿井得到应用。
图3 USB数据传输的中断函数流程图
[1]游战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10.
[2]王 诚,吴继华.Altera FPGA/CPLD设计(基础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5-20.
[3]王 诚,吴继华.Altera FPGA/CPLD设计(高级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