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2011年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2013-07-27周艺枝余卓文马健强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顺德区丙肝安全套

周艺枝 余卓文 马健强 谭 覃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佛山 528000

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也是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本研究于2009—2011年对顺德区强制戒毒所在押戒毒人员开展了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旨在了解顺德区吸毒人群HIV、梅毒和丙肝感染状况和行为学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9—2011年4—6月顺德区强制戒毒所新入所的戒毒人员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经过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由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问卷填写后由督导员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对每位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5 mL进行HIV、梅毒、丙肝检测。

1.3 检测方法

检验方法均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执行。检测试剂由国家统一提供。

1.4 资料分析方法

将填写完整且无逻辑错误的个案调查表录入EpiData3.1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 0 0 9—2 0 11年,累计调查1 2 0 0人,男性占9 6.3 3%(1156/1200),女性占3.67%(44/1200),男女性别比为26.27:1。年龄为14~59岁,平均年龄为35.16(35.16±6.795)岁,20~45岁年龄段占92.25%(1107/1200)。婚姻状况未婚、已婚、同居、离异或丧偶分别占36%(432/1200)、48.67%(584/1200)、6.75%(81/1200)和8.58%(103/120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91.5%(1098/1200),高中或中专占7.5%(90/1200),大专及以上占0.17%(2/1200),文化程度不详占0.83%(10/1200)。户籍分布以本地户籍为主,占67%(804/1200),外地户籍(主要为广西、湖南、贵州、湖北、福建、江西户籍等)占33%(396/1200)。

表1 2009—2011年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009—2011年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1.00%、85.25%、85.5%,有统计学意义(χ2=7.596,P < 0.05);8个问题中除“看上去健康的人是否可能携带HIV”和“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未达80%,其余均达85%以上,见表1,表2。

表2 2009—2011年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

2.3 吸毒种类

吸毒人群吸食毒品种类以海洛因为主,占9 1.8 3%(110 2/12 0 0),冰毒、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占11.0 0%(132/1200),其他占2.58%(31/1200)。吸毒人群吸食海洛因的比例较平稳(χ2=0.16,P > 0.05),吸食新型毒品的比率达11%,吸食率较高,见表3。

表3 2009—2011年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员吸毒品种调查情况

2.4 高危行为特征

吸毒方式与共用注射器吸毒方式以注射吸毒为主,占63.25%(759/1200),其中共用注射器吸毒占23.19%(176/759),共用注射器吸毒比率逐年上升趋势不明显(χ2=5.686,P > 0.05)见表4。

表4 2009—2011年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员注射吸毒调查情况

性行为与安全套使用率在接受调查的吸毒人员中,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比例为43.33%(520/1200),其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38%(28/520);有商业性性行为的占20.92%(251/120 0),发生率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χ2=2.126,P > 0.05),其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6.25%(91/251),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变化不大(χ2=0.844,P > 0.05),见表5,表6。

表5 2009—2011年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员与配偶(或同居者)性行为调查情况

表6 2009—2011年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员商业性行为调查情况

2.5 血清监测情况

2009~2011年共监测吸毒人员1200名,采血1200份,检出HIV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0.75%;梅毒抗体阳性36例,阳性率3.00%,丙肝抗体阳性810例,阳性率67.50%。见表7。

表7 2009—2011年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员HIV、梅毒和丙肝感染情况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顺德区吸毒人群HIV阳性率均低于1%,较2004年顺德区吸毒人员HIV阳性率(2.33%)低[1],在押戒毒人群HIV阳性率低可能与入所前对阳性者已转解到其它场所如三水等地有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维持在85%以上水平,2009—2011年知晓率有差异,且2009年知晓率高达91%,这可能与2009年结合“世界禁毒日”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宣传有关。顺德区吸毒人群以男性、20~45岁年龄段青壮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青壮年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文化水平较低,吸毒、性观念开放,卖淫、嫖娼的现象仍有发生,容易引起艾滋病的传播,给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的逐年深入,丙肝抗体阳性率为67.5%,比高凯[2]2001年报道的85.1%和刘勇鹰[3]2002年报道的91.6%的阳性率明显降低,但仍比一般人群丙肝阳性率5.7%[4]高约12倍,而丙肝感染情况是针具共用程度评价的辅助指标之一[5],说明共用注射器或曾经共用过注射器情况严重;另外,注射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没有下降,说明毒品的成瘾性不完全受高知识水平影响,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上升及行为改变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有所反弹,且知识的提高较行为改变要快[6],因此解决吸毒人员在毒瘾发作时能获得干净针具显得很重要。针对此问题,可尝试用针具交换方式和加大美沙酮替代疗法等综合措施来降低吸毒的危害。

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4.19~6.79%),这会成为HIV通过性行为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传播方式,因此提高一般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商业性行为的发生率和每次使用安全套比率无明显差异,每次使用安全套比率在34.09%~40.54%,这比浙江省温州市吸毒人员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每次使用率14.34%[7]高,这可能与顺德区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的逐渐深入有关。

2010—2011年吸食新型毒品的比率达10%以上,吸食率较高。新型毒品的使用除导致严重身心损害外,受药物作用影响,吸食者会产生极度的性兴奋,而且新型毒品的使用多在夜总会、酒吧、KTV等公共娱乐场所[8],极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使HIV等性病的感染风险搞高,因此,今后控制艾滋病流行方面应多关注使用新型毒品带来的危害。

[1]卓凡,马健强,符发龙,等.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5,21(7):1035-1036.

[2]高凯,徐慧芳,熊远,等.广州市某戒毒所戒毒人员HIV、HBV、HCV及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1,8(4):257-258.

[3]刘勇鹰,林鹏,许锐恒,等.广东省吸毒者HIV感染状况和危险因素谳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351-1352.

[4]史小楚.广东珠江三角洲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分型[J].广东卫生防疫,1995,4(21):1-3.

[5]陶晓燕,冯铁健,石向东,等.深圳市静脉吸毒人群AIDS流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5):341-342.

[6]张芹,吴涛,黄毅,等.2006-2010年南充市顺庆区吸毒人群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1,9(1):38-408.

[7]叶振淼,王大勇,张洪淼,等.2004-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2):112-114.

[8]杨茜.新型毒品在中国蔓延的特点及在艾滋病传播中的风险[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3):2494-2495.

猜你喜欢

顺德区丙肝安全套
在公园观昆虫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3KC佛山市顺德区展翼家具有限公司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谈高中数学抽象教学*
——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
怎样戴安全套才能防艾滋
安全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