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元汤加减治疗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3-07-27黄秋良
黄秋良
宁乡县中医院,湖南长沙 410600
子内膜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的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患有子宫内膜癌的女性通常会出现阴道出血,以及阴道分泌物异常和患者的腰腹疼痛等。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采用手术与化疗的方法进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并在患者术后进行后期的辅助治疗。化疗与放疗都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是这两种术后治疗手段都会给患者带来手术后期的副作用,引起患者恶心,导致患者身体更加虚弱,给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与痛苦,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国传统的中医汤剂益元汤加减治疗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恢复,院方通过观察治疗患者的疾病疗效,将益元汤加减治疗法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益元汤加减治疗的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都经过手术治疗,处于术后的化疗阶段,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43岁,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采用术后的静脉化疗治疗手段,两组患者采用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病况严重程度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患者的手术后期,采用益元汤为基础方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用药加减。益元汤药物组成主要为:黄芪15 g、白术12 g、党参10 g、当归10 g、川芎8 g、熟地黄12 g、桑寄生15 g、陈皮10 g、沙参10 g、茯苓15 g、炙甘草6 g、砂仁6 g、土鳖虫12 g、由慈姑12 g、熟附子10 g、柴胡8 g、炙鳖甲15 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在患者化疗结束之后开始服用,观察组服用3周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周一次的治疗观察。
2.2 观察指标
①生存质量:院方采用对患者的口述生存质量评分,在患者术后化疗治疗每一周进行一次生存结果记录;②症状改善情况: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计分。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
3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总有效率和腹痛阴道出血停止症状平均时间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4 讨论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在中国中药医典之中早有记载,但是当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检测方式,与治愈标准很难体现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始把患者临床的生命质量作为治疗手段的核心标准,患者的生命质量会推广成为中国临床医学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标准。中国在使用患者的临床生命质量作为评定治疗效果的核心标准之后,可以更好的把中药治疗患者的疗效有形的体现出来。因而在院方实际治疗的中药临床疗效上,研究观察患者的生命质量作为中药益元汤的临床治疗的效果评定。
女性在患上子宫内膜癌在中医上把它归之于“五色带”、“崩漏”等的范围之内。院方常规的手术治疗与化疗可以作为对子内膜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手术治疗与化疗及放射性治疗对患者自身的也会有所伤害。手术带走患者血液与精气,放化治疗使患者的气色更加损伤。因此,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术后化疗会出现气血与内脏受损虚弱的症状。患者气血双亏,自然会大大的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益元汤加减治疗可以使得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术后化疗气血得到加固,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效的阻止肿瘤细胞的复发与转移,患者在术后的身体状态得到有效的恢复。
观察组在手术放疗之后通过服用中药益元汤进行术后辅助治疗之后,患者的气色开始好转,生存质量开始得到提高。患者的治疗结果表明,采用中药益元汤进行辅助治疗之后,可以固本培元,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大大的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中药益元汤可以帮助人体免疫系统进行人体术后的正常自我调节,为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提供较好的身体内部环境,尽可能的减小肿瘤给身体带来的损伤。因此,子宫内膜的术后化疗患者通过服用中药益元汤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存活率。服用益元汤的患者未出现临床的不良反应,所以,根据子宫内膜癌的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开具益元汤进行份量加减,患者可以长期服用。
[1]Armstrong DK.Relapsed ovarian cancer:challeng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a chronic disease.Oncologist,2002,7(supp15):20.
[2]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
[3]万崇华,陈明清.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中文版评价[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4):363.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9(修回: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