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五腧穴穴位电导率观察
2013-07-25刘琴,毛慧娟,孙佳等
五腧穴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特定穴之一,掌握五腧穴的生物物理特性能够促进我们在临床上更好地去运用它。目前在五腧穴生物物理特性的研究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研究,但有关五腧穴电导率规律性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试验运用一套较完善较先进的穴位电导测量系统,通过对肺经五腧穴电导率测定来探索手太阴肺经五腧穴气血充盛的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3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男女不限,年龄在22~25岁之间。要求所测穴位部位皮肤光洁无疤痕。
1.2 试验仪器
Powerlab多导高速生理记录仪(澳大利亚埃德公司研制),ML116GSR测量探头(澳大利亚埃德公司研制)。
1.3 试验方法
1.3.1 准备
保持室温在空调温度 24度,在安静的状态下,取卧位。受试者先卧床休息15 min,然后用75%乙醇棉球清洁所测部位皮肤,5 min后进行测量。依次测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穴以及对照点(少商穴内侧旁开0.5 cm,其余穴位外侧旁开0.5 cm)的电导值。
1.3.2 固定压力大小
将测量电极连接于张力感受器,再与主机相连。试验时,操作者先将电极及所连线保持垂直作用于人体腧穴表面,调整支架的位置,使电脑屏幕上的压力显示为零。操作者测定时,仪器屏幕可显示所施加的压力值,本研究固定压力值在100 g。
1.3.3 测出穴位电导率
受试者一手握住已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裹的无关电极。测试极于受试者另一侧体表相应的穴位上,按照先左后右,先穴位后对照点的次序,依次测量。电导率以mS/cm为单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试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穴位与对照点以及左右穴位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肺经左右五腧穴与对照点电导率比较
从表1可见,肺经五腧穴的电导率均大于对照点,左太渊穴与对照点的电导率相差最小,为0.1 mS/cm,右太渊穴与对照组的电导率相差最大,为0.4 mS/cm。
表1 肺经左右五腧穴与对照点的电导率比较(n=30) (x ±s,mS/cm)
所测得的10个穴位中,有7个穴位与对照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太渊、右鱼际、右尺泽与对照点的电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肺经左右五腧穴电导率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右侧五腧穴电导率测定值均比左侧大。但经统计学检验后,只有左右太渊穴电导率之间存在差异(P<0.05),其余穴位左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肺经左右五腧穴电导率比较(n=30) (x ±s,mS/cm)
2.3 肺经左右五腧穴电导率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肺经右侧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依次测得的电导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情况,最高为尺泽穴,最低为少商穴。而左侧五腧穴中太渊穴比鱼际穴的电导率略小,但其余穴位均符合电导率呈逐渐升高的情况,总体上还是符合井、荥、输、经、合电导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
图1 肺经左右五腧穴电导率变化
3 讨论
穴位存在独特的电阻特性,能够反映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1-2],从解剖结构上看穴区的皮肤、皮下组织、肌层、血管神经等均具有导电能力,且全身不同的穴位中,上述组织的种类、数量和组合形式差别很大,所以不同穴位的导电能力有所差异。因而不同穴位的电阻特性会出现差异,也会随着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3]。
在大多数穴位电特性的研究中,多把人体作为一个固体对象来看待[4],但人体体重的60%是体液,人体更接近于液态。电导率是描述物体导电能力的物理量,主要是测定液态物质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电导率的基本国际单位是西门子(S)。有关人体穴位电导率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试验以穴位电导率为测量指标,可以更客观真实反映人体穴位的这一特性。
影响穴位电阻检测的因素很多,在测量中,电极与皮肤接触的压力不易控制是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压力过大会使有效的皮肤-电极接触面积增大,导致检测的电阻值比实际的电阻值要小[5]。为控制测量电极压力在一个固定的范围,本课题采用在测定电导率时将测量电极连接于张力感受器,固定测试压力的方法,确实可以减少试验误差,测量结果可重复性提高,在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
五腧穴是一组具有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泛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以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穴位的电导率的研究不仅能够反映经络的存在,而且能够反应出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在五腧穴电导率的研究方面也有所发现,徐冬梅等[6]进行健康人胃经体表阻抗的规律性研究,研究中发现各个季节组胃经五腧穴体表抗阻均呈现明显的规律性。李光华等[7]进行五腧穴生理电位值测定分析中也发现相邻的井、荥、输、经、合各组腧穴电位值均有明显的递增趋势。在本试验结果中,五腧穴井、荥、输、经、合的电导率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内经》中所描述的“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的气血运行规律一致,反映了井、荥、输、经、合气血由浅到深,电导率与气血的变化呈正相关的关系。
试验发现,右侧五腧穴电导率均比左侧电导率大,这一结果提示肺主气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人体右侧,在《内经》中就提出“天气通于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及“同气相求”等中医理论,叶天士指出:“肝以左升,肺从右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即肺主气且这种功能主要体现于人体右侧,与肝气共同形成人体气机左升右降的规律。提示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解释以及验证经典。但所测的健康人中肺经左右手穴位电导率从统计学上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所测的穴位中,只有左右太渊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左右经脉运行基本具有对称性的特点。但由于本试验所测定的对象是健康在校大学生,所以并不能否定在病理状态下存在差异性的可能,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
[1]Chiou SY, Chao CK, Yang YW. Topography of low skin resistance point (LSRP) in rat[J]. Am J Chin Med, 1998,26(1):19-27.
[2]黄治物,瞿继恂.穴位的电特性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0,18(3):157-160.
[3]杨威生.低阻经络研究Ⅲ:对经络组织学本质的推断[J].北京大学学报,2008,44(2):277-280.
[4]王文艇,钟季康,马骏,等.人体阻抗模型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22(6):736-738.
[5]马忆南,杨华元,陈静静,等.穴位电阻检测与技术研究分析[J].中国针灸,2011,31(12):1087-1091.
[6]徐冬梅,谢玉华,余乃登,等.健康人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的规律性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6):523-524.
[7]李光华,朱玲勤,刘红梅,等.五输穴生理电位值测定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