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带宽自适应滤波的低频振荡Prony分析

2013-07-25杨芳马建伟杨利波

电气开关 2013年6期
关键词:余弦波形滤波

杨芳,马建伟,杨利波

(1.广东电网清远供电局,广东 清远 511500;2.贵阳供电局,贵州 贵阳 550000;3.湖南省电网工程公司,湖南 衡阳; 421002)

1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日益发展和复杂化,大规模电网的互联,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危及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1,2]。

目前基于量测轨迹的低频振荡模式识别的方法主要有傅里叶算法[3]、小波算法[4]、Prony 算法[5-7]等。傅里叶算法精度受数据窗的限制,无法反映信号衰减信息从而不能正确反映信号的特征。小波算法可以反映信号的时变特性,在时域和频域分析中都有很好的分辨能力,但存在小波基难以选取的问题。Prony方法是通过一组指数函数的线性组合来拟合等间隔采样数据,从而估算出给定信号的频率、衰减、幅值、相位等信息,算法简便,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式的识别。但是Prony算法对信号输入要求很高,对噪声较为敏感,识别含噪低频振荡信号时误差较大,因此在采用Prony法分析含噪声信号前需要进行滤波预处理[8-10]。文献[8]采用低通滤波器进行信号预处理,但在使用低通滤波器时,需进行时频变换之外,还需预先设定相应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信号带宽,这对仅从实际信号确定滤波器参数和所需系统模型相对困难。文献[9]采用模糊滤波预处理,但模糊系统缺乏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其隶属函数参数的调整、模糊推理规则的制定依赖于启发式知识和人类专家的经验,而这类知识有时很难获得;文献[10]提出采用基于小波对信号预处理,但此方法存在小波基难以选择,分层数和阀值难以确定等问题。文献[11]研究了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RLS)的自适应滤波及其在DSP上的实现,不需预先知道信号及其噪声的自相关范数,可以自动调节滤波器参数,实现最佳滤波,效果较好。

鉴于此,本文采用基于RLS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方法对带噪信号进行预处理,提高了算法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再进行Prony分析。另外,可通过调节性能指标阀值,实现计算速度和精度的平衡。

2 带宽理论

信号带宽是指信号频谱的宽度,它由信号(或噪声)的能量谱密度或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中的分布规律确定的,单位Hz。

设低频振荡信号为

则截断时间内e-at的傅里叶变换为

低频振荡的傅里叶变换为:

由帕萨瓦定理可知低频振荡信号在正频域内的总能量为

3 基于带宽分析的余弦基神经网络的滤波研究

对于非周期低频振荡信号f(t),(0≤t≤T)将f(t)以周期T延拓而成的周期信号记为fp(t),则有

其中m为整数,显然,当时间t为0≤t≤T时有:fp(t)=f(t),因而周期信号fp(t)的连续时间傅里叶级数在周期(0≤t≤T)内同样可表示为式(5)的形式。

对于频带有限信号f(t)(0≤w≤Nw0),式(5)可改写为

只要获得an和bn,就得到了信号x(t)的幅度谱特性An和相位特性φn。当x(t)是复杂信号或未知信号时,求an和bn是困难的,将上式离散化为下列形式:

式中Ts为采样周期,且Ts≤π/ωmax,采样序列k=0,1,…,M,其中M=T/Ts。

由式(7)可建立余弦基神经网络[14],如图1所示。

图1 神经网络模型

图中,wi为神经网络权值,ci为为隐层神经元激励函数,即

设权值矩阵W=[w0,w1,…,wN-1]T,激励矩阵C=[c0,c1,…,cN-1]T

则神经网络的输出为

其误差函数为

设误差矩阵为:

则性能指标为

权值调整量(梯度下降法):

权值调整:

其中η为学习率,且0≤η≤1,α为动量因子,且0≤α≤1。

经过多次迭代运算,当性能指标达到所要求的精度范围后,对此时的权值进行分析,确定带宽范围,取带宽内的信号部分,可得滤波后低频振荡信号。

为了比较滤波前后的有效性,定义公式如下:信噪比:

误差:

其中:f(n)为输入的理想信号;^f(n)加噪后信号或滤波后信号。

图2 理想信号波形

4 仿真分析

4.1 叠加脉冲噪声信号的滤波识别分析

算例1,设低频振荡主导模式为

对该信号加入脉冲噪声干扰,如图3所示。我们取采样周期为Ts=0.01s,时间长度为T=10s,频率阀值~ω=2.5Hz,图2为理想信号波形,图3为加脉冲噪声的波形,图4为固定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理想信号的比较,图5为动态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理想信号的比较。表1为滤波前后效果对比分析,表2为滤波后的模式辨识结果。

图3 加脉冲噪声的波形

图4 固定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信号的比较

图5 动态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信号的比较

表1 滤波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表2 滤波后的模式辨识结果

由图3可知,在信号2s,5.5s,7.5s处加入了脉冲噪声,如果直接进行Prony分析则会出现大量多余模式,且误差较大。由图4和图5可知,其中蓝线为滤波后信号,红线为加噪前信号,它们几乎重合在一起,滤波效果较好,由表1、2可知,余弦神经网络方法有效的滤除了脉冲噪声,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提高了Prony法的抗噪性。其中固定带宽滤波效果要略好于动态带宽滤波法。

4.2 叠加高频噪声信号的滤波识别分析

算例2,对算例1中的信号加入工频的3次谐波和5次谐波的高频噪声干扰,即

对该信号加入高频谐波噪声的干扰,如下图所示。我们取采样周期为Ts=0.01s,时间长度为T=10s,频率阀值~ω=2.5Hz。图6为加噪后波形,图7为固定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信号的比较,图8为动态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信号的比较。表3为滤波前后效果指标分析,表4为滤波后的辨识结果。

图6 加高频谐波噪声的波形

图7 固定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信号的比较

图8 动态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信号的比较

表3 滤波前后效果指标分析

表4 滤波后的辨识结果

由图7和图8可知,其中蓝线为滤波后信号,红线为加噪前信号,两者几乎重合在一起,滤波效果较好。由表3、4可知,余弦神经网络方法有效的滤除了高频谐波噪声,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提高了Prony法的抗噪性。其中固定带宽滤波效果要略好于动态带宽滤波法。

4.3 叠加白噪声信号的滤波识别分析

算例3,对算例 1中的信号加入信噪比为24.8112dB的白噪声干扰,如图9所示。我们取采样周期为Ts=0.01s,时间长度为T=20s,频率阀值~ω=2.5Hz,图9为加噪后波形,图10为固定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信号的比较,图11为动态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信号的比较。表5为滤波前后效果指标分析,表6为滤波后Prony分析结果。

图9 加白噪声后的波形

图10 固定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信号的比较

图11 动态带宽滤波后波形与加噪前信号的比较

表5 滤波前后效果指标分析

表6 滤波后Prony分析结果

由图10和图11可知,其中蓝线为滤波后信号,红线为加噪前信号,两者重合程度较高,滤波效果较好。由表5、6可知,余弦神经网络方法有效的滤除了随机白噪声,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提高了Prony法的抗噪性。其中动态带宽滤波效果要好于固定带宽滤波法,这是因为随机白噪声分布在整个频谱上,动态带宽可以滤除低频振荡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点白噪声的影响。

5 结论

采用了一种余弦基神经网络的滤波方法。首先,利用余弦基神经网络逼近低频振荡信号,通过对权值的分析,可确定信号有效带宽范围;然后根据信号带宽进行带通滤波,再将输出信号导入Prony模块分析。分别在脉冲噪声、高频谐波噪声、随机白噪声背景下进行了算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对提高Prony法模式识别的准确度具有积极意义。

[1]倪以信,陈寿孙,张宝霖.动态电力系统的理论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鞠平,谢欢,孟远景,等.基于广域测量信息在线辨识低频振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22):56 -60.

[3]T.Hiyama,N.Suzuki,T.Funakoshi.On-line Identification of Power System Oscillation Modes By Using Real Time FFT[C].IEEE PES Winter Meeting,Singapore,2000.

[4]张鹏飞,薛禹胜,张启平.电力系统时变振荡特性的小波脊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6):32 -35,66.

[5]肖晋宇,谢小荣,胡志祥,等.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在线辨识的改进Prony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7):883 -887.

[6]竺炜,唐颖杰,周有庆,等.基于改进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式识别[J].电网技术,2009,33(5):44 -47.

[7]王洋,王宁会.基于Prony算法的静电除尘器放电信号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1):141 -144.

[8]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杨芳,马建伟.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的低频振荡Prony分析[J].中国水轮及电气化,2012,86(4):32 -37.

[10]李大虎,曹一家.基于模糊滤波和Prony算法的低频振荡模式在线辨识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14 -19.

[11]刘森,赵书强,于赞梅,等.基于小波预处理技术的低频振荡Prony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4):64 -67.

[12]熊俊杰,邢卫荣,万秋兰.Prony算法的低频振荡主导模式识别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8(1):64 -68.

[13]袁杰萍,杨育红.自适应变带宽滤波器的设计和仿真研究[J].通信技术,2006,23(1):141 -144.

[14]曾喆昭.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长沙:湖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余弦波形滤波
基于LFM波形的灵巧干扰效能分析
用于SAR与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波形
两个含余弦函数的三角母不等式及其推论
实施正、余弦函数代换破解一类代数问题
基于ARM的任意波形电源设计
双丝双正弦电流脉冲波形控制
分数阶余弦变换的卷积定理
图像压缩感知在分数阶Fourier域、分数阶余弦域的性能比较
基于自适应Kalman滤波的改进PSO算法
RTS平滑滤波在事后姿态确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