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市某农村地区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2013-07-22余成民杨丽娟李宁佳李正发刘国清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3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年龄问卷

余成民 杨丽娟 李宁佳 李 薇 李正发 刘国清 蔡 捷

所谓特殊家庭就是指家庭成员构成特殊,缺少健全机制的家庭。特殊家庭相对于完整健全的家庭来说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家庭的正常功能,这给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1]。目前在我国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缺失,家庭教育不足等,容易出现价值观偏差、道德意识模糊、心里障碍和社交障碍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但对于单亲、父母双亡、父或母服刑、父或母丧失劳动力、领养等特殊家庭环境下的留守儿童的关注还十分有限,这部分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用个性、孤独感及自我意识等能有效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特征,对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A组)、一般家庭留守儿童(B组)和非留守儿童(C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社会组织和机构提供咨询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1年3月~2012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阆中金城乡中心小学校四到六年级的在校学生231名。发放问卷231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年龄范围7~13岁。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级、性别、年龄、家庭情况和抚养人情况等。②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CLS)[3]由Asher 等于1984年编制,是用来评定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不满程度的量表。含24个项目,可用于评定3~6年级学生的孤独感与社会不满程度。为正向记分,高分表示孤独感与社会不满较重。③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CSCS)[3]由美国心理学家Piers 等于1969年编制,主要用于评定儿童自我意识状况。共80个条目,适用于8~16岁儿童。为正性记分,凡得分高者表明该分量表评价好,即无此类问题。④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4]由H.J.Eysenck 编制,龚耀先等修订,主要测量7~15岁儿童的个性类型,含88个条目,分属精神质(P)、神经质(N)、内外向(E)、掩饰性(L)4个维度。每一项有是、否两个答案,分别计1、0分。

本研究以艾森克个性问卷P、N 维度T分数大于60分,孤独量表总分大于均数一个标准差,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及任意一项因子分大于或小于均数一个标准差的类型,为心理不健康状态。

1.3 调查方法 测验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团体测验的方式,由心理学专业工作人员作为施测员,施测前进行培训,以统一指导语引导答题。

1.4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 进行数据处理,三组儿童EPQ、CLS 和CSCS 评分比较采用F 检验;不同性别及年龄儿童个性、孤独问卷、自我意识量表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三组儿童心理不健康状况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A组49 人,平均年龄(11.18±1.95)岁,与父母分离的时间1~12年,平均分离时间(4.03±3.21)年;与父母分离时的年龄1~13岁,平均年龄(7.38±3.15)岁。B组79 人,平均年龄(11.26±1.88)岁,与父母分离的时间1~12年,平均分离时间(3.85±4.01)年;与父母分离时的年龄1~13岁,平均年龄(6.87±3.32)岁。C组75 人,平均年龄(11.13±1.98)岁。

2.2 三组儿童心理不健康检出率 特殊家庭、一般家庭、非留守儿童组心理不健康检出率分别为83.67%(41例)、70.89% (56例)、20.00% (15例),特殊家庭和一般家庭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康检出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组(χ2=94.04,P<0.01)。

2.3 三组儿童EPQ、CLS 和CSCS 评分比较 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儿童的个性、孤独感与自我意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A组的内外向因子分、行为及合群性因子分低于B、C 两组,而情绪不稳因子分、孤独感总评分高于B、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儿童EPQ、CLS 和CSC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三组儿童EPQ、CLS 和CSCS 评分比较(分,)

2.3 A组不同性别、年龄EPQ、CLS 和CSCS 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中男性N分、自我意识、焦虑及行为方面得分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自我意识、智力、躯体得分不存在年龄差异(P>0.05),但孤独感、性格内向、行为焦虑、合群性、幸福感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的儿童存在越多行为与情绪问题。见表2。

表2 A组不同性别、年龄EPQ、CLS 和CSCS 评分比较(分,)

表2 A组不同性别、年龄EPQ、CLS 和CSCS 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亲子关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其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而缺失早期信任感和安全感会使儿童逐渐形成一种孤独无助的性格[5]。对于单亲、父母双亡、父或母服刑、父或母丧失劳动力等特殊家庭环境下的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和心理发育等方面更易出现偏离,甚至使个人发展出现重大偏差[5]。

本研究发现,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一般家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P<0.05),心理状态上更加倾向于内倾、情绪不稳、焦虑担忧。有研究发现该类儿童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幸福感低,一些儿童甚至产生仇视、憎恨的畸形心态,乃至暴力化倾向[6]。这可能与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的家庭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有关,如父或母早亡、犯罪坐牢或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在心灵留下深深的创伤,情绪不稳定,失去精神支柱和依托。另一方面,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7],同学、亲朋好友的不理解甚至辱骂、取笑,教师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以及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恰与此相悖,也进一步加重孩子的心理异常。特殊家庭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结构,使得其某些方面生存状况明显不如正常家庭[8],从而使其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特殊家庭留守儿童中男性的自我意识高于女性(P<0.05),女性更倾向于情绪问题,男性更倾向于行为问题。在家庭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后,可能是隔代监护人对儿童普遍较溺爱和放纵,同时农村还存在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对于男孩的溺爱、纵容更是大于女孩,因此家庭教育环境的恶化,更容易形成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较低的自我意识水平,使其消极情绪容易过分泛滥,导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2]。此外,寄宿在亲戚和学校的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正确引导,如果在学校中也得不到鼓励和赞扬,则容易缺乏幸福感和生活乐趣,从而导致心理缺陷和行为问题。对于部分性格偏激的男孩,不良社会环境更容易诱发其反社会和攻击性行为[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10岁以下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高于10岁以上的特殊家庭留守儿童(P<0.05)。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在家庭结构遭到破坏后大都和父母以外的其他亲戚住在一起,个别还寄宿在无血缘关系的邻居家里,据调查,越是低龄的儿童其“被遗弃”的自卑心理越是明显,长大后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对这段生活的评价多为“一段痛苦的经历”[10]。推测原因可能在于10岁以下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年龄较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较差,面对父母的分离而带来的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压力,缺乏适宜的自我调适机制,更容易产生孤独情绪和自卑感。

综上所述,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个性更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更加焦虑、担忧,行为及合群性方面较差、幸福感低。性别、年龄等均是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象为南充市某一地区的特殊家庭儿童,样本代表性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将继续扩大样本量,以排除地域性差异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另外将作多中心合作研究,进一步进行不同教养方式、不同家庭结构的研究,以期为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干预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1 王凤玲.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7,81(3):72~76.

2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03~304,307~310.

4 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1983:1~6.

5 黄俊霞,周春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6):106~107.

6 刘佰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评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53~54.

7 储文革,赵宜生,刘翔宇,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2,25(3):147~148.

8 袁碧涛,董国营,林应和.特殊家庭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07~208.

9 程航,姜德国,李霞,等.温州留守中学生自我意识、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状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1):8~10.

10 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3):55~60.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年龄问卷
变小的年龄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年龄歧视
问卷网
算年龄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