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氮平与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2013-07-22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4期
关键词:丁螺环氮平焦虑症

陈 伟 罗 捷

米氮平[1-2]是属于特异性5-HT 能抗抑郁药(NaSSA),除抗抑郁作用外,还具有抗焦虑等作用。为进一步观察国产米氮平(商品名:米尔宁)对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丁螺环酮为对照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11年3月~2012年9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third version,CCMD-3)焦虑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评分≥15分;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及近2 周接受过精神药物治疗者。共63例,随机分为两组,米氮平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0.5±8.6)岁,平均病程(3.7±1.4)年;丁螺环酮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27.8±7.1)岁,平均病程(2.6±1.6)年;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1.2 方法 米氮平组初始剂量7.5mg/d,2 周内增至治疗量30~45mg/d,平均(32.5±8.5)mg/d;丁螺环酮初始剂量为5mg/d,2 周内增至25~45mg/d,平均(30.7±10.3)mg/d。疗程6 周。不合用其他精神药物。以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SI)、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 周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6 周进行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脑电图检查。治疗结束时,按HAMA 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30%~49%为好转,<30%为无效。量表一致性测验Kappa=0.89。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米氮平组痊愈12例,显好10例,好转4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70.97%,总有效率为83.87 %;丁螺环酮组分别为8例、10例、5例、9例、56.25%、71.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HAMA 评分比较 治疗后第1 周起两组HAMA 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4、6 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HAMA 评分比较(,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HAMA 评分比较(,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1。

2.3 CGI-SI 评分比较 治疗后第1 周起两组CGI-S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4、6 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CGI-SI 评分比较(,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CGI-SI 评分比较(,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1。

2.4 不良反应分析 米氮平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19.35%),以轻度头痛、恶心、厌食等不良反应为主。丁螺环酮组15例(46.88%),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干、便秘、失眠、食欲减退、一过性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均出现于治疗第1 周内,程度较轻,不需特殊处理,病人均可以耐受。

3 讨 论

本研究表明,两组HAMA、CGI 评分均在治疗后1 周均下降,说明二者均有明轻焦虑症状的作用,治疗第4、6 周末米氮平组HAMA、CGI 评分均均低于丁螺环酮组(P<0.05),提示米氮平对焦虑症疗效可能好于丁螺环酮,与文献报道相符[3-4]。这可能与焦虑症的发病机制与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失调有关[5-6]。本研究还显示,米氮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丁螺环酮,且轻微(P<0.01)。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需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1 汪卫华,王焕林.新型抗抑郁药米氮平临床疗效评价[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1):25~28.

2 刘福真,李智强,王继法,等.米氮平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0:80~81.

3 唐伟.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5):279.

4 宋传福,陶忠,武慎彬.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5):323~324.

5 袁勇贵.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2):878~879.

6 方贻儒.米氮平快速起效的机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3):175~176.

猜你喜欢

丁螺环氮平焦虑症
焦虑症应用安定片联合盐酸丁螺环酮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
米氮平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性研究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焦虑症应用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丁螺环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轻中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