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013-07-20闫函
闫 函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7)
1 前 言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规划环评的重点技术环节,正确合理的分析评价,有利于迅速全面推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这对于更好地提高污染防治的有效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发活动为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同类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2 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规划要点
2.1 规划范围
大同医药产业是大同市的支柱产业,也是山西省医药产业六大集群之一,产值占全省30%,大同市政府为了促进全市医药产业整体升级,提出了医药产业集群化和园区化发展。
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0km2。北至落阵营村南,西至御河东路南延段,距离西侧御河最近处1000m,南侧边界距桑干河河道1000m,东侧边界距同浑公路500m,东西长约5.1km,南北宽约4.1km。
2.2 规划定位
华北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以成品药生产为主,原料药生产为辅,配套研发、检测、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职能,配套少量的居住和服务职能。
环境优美的生态产业园区:园区内各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实现废物、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做好医药废水、大气等污染防治,利用园区靠近桑干河、御河的良好自然条件,打造生态化园区。
2.3 规划年限
近期(起步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30年。
3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和规模,结合园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园区及周边的环境特点和环境质量现状,识别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影响类型、影响性质等,得出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见表1。
表1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结果
其中,正/负效应中“+”表示有利影响, “-”表示不利影响;影响程度中“1”表示影响较小, “2”表示影响中等,“3”表示影响较大;影响时段中“L”表示长期影响,“S”表示短期影响。由上表可见,该工业园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的、较小的不利影响。
4 规划实施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1 对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医药园区建成后,评价区(原桑干河自然保护区长胜庄分区和册田水库及其周边湿地生态系统)内耕地面积减少了1061.33ha,占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12.8%,林地减少643.5ha,占区域内林地总面积的6.1%。其他用地(主要包括村庄及居民点、交通道路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面积有所增加,其增加值主要由减少的林地与耕地组成,且变化值均发生在医药园区规划范围内,未涉及园区以外用地类型的变更,见图1。
图1 评价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可见,医药园区建设占地对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的程度小,未对评价区土地利用格局产生明显影响。
4.2 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评价区景观以林地景观为主。在医药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施工活动将破坏、改变原有地貌景观,形成暂时的劣质施工景观,与周边林地景观不协调;规划实施后,园区内将形成以企业集中区、居住区、公共设施集中区、道路广场、生态绿地为主的五大景观,原有景观将逐渐被以现代化建筑与完善连续的公共空间为主的绿地景观与工业景观所取代。通过“两带、一环、多点、多轴”绿地系统的建设,包括在各功能区边界建设的生态隔离带、在桑干河西干渠两岸建设生态绿带、以现状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建设公园绿地、道路两侧及园区边界防护带的建设等,园区内将形成结构与功能较稳定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状绿地系统,将园区内外各类型景观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园区内部及其与周边景观的相融性与协调度。
4.3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评价区内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黍子和山药等,土地较瘠薄,农作物产量低于大同地区平均水平15.2%。由《大同县基本农田分布图》可知,园区规划用地中53.07%为耕地,其中81.2%为基本农田。因此医药园区的建设将直接减少耕地约11.05km2,其中包含基本农田约9.0km2。按照大同县耕地平均产量初步估算,园区建设将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约为每年1184t,占大同县粮食年产量的2.4%,需通过开垦新的耕地来补偿。大同县具有较丰富的可耕地资源,实施耕地补偿可以做到。
4.4 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的影响分析
由野生动物的现状调查可知,桑干河湿地流域内约有脊椎动物21 目50 科170 种。受保护的野生鸟类主要分布在桑干河河道两侧湿地、山区森林和灌丛间,规划范围内多年未见受保护鸟类活动。但园区建设还是会使一些夏候鸟的繁殖区受到干扰,并对经常活动在规划区内的鸟类栖息地产生破坏,由于相邻区域有大面积的林地和湿地环境适合上述鸟类的繁殖、迁徙,因此园区建设对候鸟的影响相对不明显。园区建设不会对周边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产生不利影响。
园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利用,可能会导致生境破碎化,从而阻断或改变了动物迁移途径。园区规划中针对区域主要动物的生活习性与迁移规律,距离桑干河1km 的湿地保留了生物通道,并在园区设计了东西向的中央景观通道,因而对桑干河流域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栖息地产生阻隔效应较小,也不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减少。在建设期会对规划占地范围内的动物产生一定程度的短暂的影响,园区建成后影响基本消失。因此,医药园区的建设不会对该区域的动物群落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4.5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规划区内的生态系统以小叶杨人工林生态系统为主,另有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包括小叶杨—草本人工群落、小叶杨—樟子松—草本人工群落、小叶杨—油松—草本人工群落、樟子松—草本人工群落和栽培植被5 种植被群落。这几种生态系统类型在流域内分布广泛,医药园区建设所破坏的森林面积占评价区森林面积的6.10%,比例小,不会造成某一类型生态系统的消失。因而,规划用地内人工林的损失不会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产生影响。
规划区内的海拔以及经纬度的差异微弱,林地内部的环境极其相似,加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单,分布其中的脊椎动物中仅是常见的鼠类、兔类、两栖类和小型鸟类,无珍稀受保护的物种;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将改造原有较好的林分并修建更加自然化的人工林带,为动物迁徙和生态系统间的能量流通提供通道,维持占地范围与周围区域内的生物连通性。医药园区建设并没有对当地的生物物种种源造成影响,其种源仍然稳定,并且可获得,对该区域物种种源稳定性和可获得性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对规划用地内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会对评价区内野生动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影响。
4.6 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分析
评价范围内的防护林营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年来主要的生态功能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园区的建设直接减少的643.51ha 森林中,绝大部分林种为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防护林,因此,林地的破坏将会对区域的地下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所占林地面积不大,并且该区域的林地内冠层结构和林龄结构单一,大面积属于小叶杨“小老树”林和针叶人工林未成林地,涵养水源功能不突出,防风固沙的功能退化;园区建成后,除了重建区域防护林外,还要对部分建设过程中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工作,因此,可以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医药园区的建设主要对评价区植被覆盖度产生影响,对区域物种多样性、林层和枯枝落叶层均影响不大,依据非带状防护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医药园区建设后,区域综合生态功能得分为61,下降了3 分,生态功能等级依旧为二级,生态功能水平良好。因此,医药园区的建设,对该区域综合生态功能影响轻微,未改变区域原有的生态功能等级。
5 结 论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规划环评的重点技术环节,正确合理的分析评价,有利于迅速全面推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这对于更好地提高污染防治的有效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发活动为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同类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参考。研究表明,大同市医药园区的开发建设,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森林覆盖率降低,林地面积减少,阻断或改变动物迁移途径等,因此建议在开发的同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具体政策措施如下:第一,应规划生物通道,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第二,重建人工林,移植针叶林;第三,抚育利用现有林地,最大化利用资源;第四,布局设置防护林带,加强区域的生态功能;第五,进行园区内绿化建设以及确保补偿政策的落实。
总之,通过这些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逐步恢复区域生态平衡,维持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程金香,马俊杰,王伯铎等.石油开发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6):64-65,78.
[2]韩永伟,高吉喜,李咏红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1:58-60.
[3]成文连,刘钢,智庆文等.生态完整性的理论和实践[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6):162-165.
[4]王伟.简析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评价内容[J].山西水利,200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