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主题”在音乐剧中的作用

2013-07-20周晓杉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音乐学院重庆401331

大众文艺 2013年11期
关键词:玛利亚唱段主题

周晓杉 (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音乐学院 重庆 401331)

“主题”一词在汉语中最早让我们接触到的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其义在于作者通过文章来表达中心思想。文学作品的优势在于叙事,所以通过文字“主题”能很好地展现作者想要表达的立场。而“主题”在音乐中却不仅指其内容含义,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创作、发展的素材而存在于音乐中。音乐不同于文学,其优势不是叙事而是抒情,它通过主题材料的不断变化发展来加深听觉上的印象,进而深化其内在的感情因素。

音乐主题作为音乐的结构因素以及创作法则,在西方古典音乐很早的时期便出现了。比如巴赫的《创意曲集》《十二平均律》等,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主题在时间横向上以及声部空间纵向上的变化。再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悲怆》,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曲家通过激烈的主题对音乐发展,从而感受到音乐中那种悲愤的情绪。再往后的浪漫主义、印象派、北欧的民族乐派乃至二十世纪的现代音乐创作,都离不开对音乐主题的塑造;甚至可以说,一个音乐主题塑造的好坏与否,便决定了一个音乐作品能否抓住听众的耳朵,进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在早期也能够与视觉表现所结合,在视听综合艺术中表现其巨大的作用,最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西方的古典歌剧。在这个融合了舞台、戏剧、表演等众多艺术门类的艺术形式中,音乐作为一条完整的脉络在其中统一贯穿。同样的,歌剧中少不了对音乐主题的确立与发展。在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威尔第的《茶花女》、比才的《卡门》等多部歌剧中,观众都可以听到一个主题材料由始至终贯穿全曲。同样,在中国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原野》《伤逝》等多部歌剧中,也能够听到音乐主题对全剧情绪的统一。

可以看到“主题”作为一种古老的音乐创作方法,不仅存在于听觉的纯音乐艺术中,也存在于视听艺术中,并能够在其中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对于二十世纪以后,新兴艺术创作手法的出现,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音乐在舞台艺术中的表现力迅速地扩大。

我们可以将音乐剧看作二十世纪后出现的全新的视听综合艺术形式,同样也可以看做是古典歌剧的衍生物。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古典歌剧虽然融合了视觉艺术,但音乐占据了绝对统治的地位;而音乐剧中,舞台、表演、灯光、音乐等多种艺术的地位都得到了平等的对待。而音乐唱段中,虽然会用到类似的创作方法,但音乐剧中的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区别与结构特点已经被极大的淡化了。

音乐剧创立了新的舞台视听感受,但作为听觉部分的音乐,其创作手段依然离不开对“主题”的塑造。在百老汇的众多经典剧目中,听众都可以通过对主题材料(唱段)不断变化发展的感受,来理解创作者对于音乐思想的表达。

在剧目《西区故事》中,作为托尼与玛利亚爱情主题的音乐材料《TONIGHT》便多次出现在剧目之中。时而以乐器演奏,时而人声演唱,通过这些不同的乐器音色变化与速度情绪的变化,将全剧的爱情故事通过听觉完整统一。其中,这个主题作为唱段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托尼与玛利亚夜晚相会,整个主题用柔软温暖的弦乐铺垫,两人深情的吟唱,表现出年轻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而第二次出现在听觉中就没有这么单纯了,其中加入了“鲨鱼”与“喷射机”两派相争的情节,从而在音乐中就将这个爱情主题复调化了。在配器上显得十分有力,而多声部多线条的演唱也在听觉上更加强化了爱情主题以及两派剧烈的争斗。这两个唱段中,主题音乐通过速度、配器、声部叠加等变化展现出了不同的听觉形象,从而对观众在听觉上强化了视觉形象的感受。

在剧目《悲惨世界》中,观众也能够体会到音乐主题对于全剧在听觉上的统一。剧中运用了多个音乐主题,从听觉上来表现不同的人物与事件,从而最终达到视听感受的一致。其中有作为表现冉·阿让个人精神的音乐主题《LOOK DOWN》。在冉·阿让为自身奋斗,为百姓解决困难或者是与狱警的再次相遇的各个段落中,观众都能够听到用响亮的铜管、低沉的弦乐或者愤怒的人声来表现这个下行大跳动机组成的富于力量的音乐主题。作者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渲染与发展,将冉·阿让的命运听觉化地表现了出来。而作为巴黎革命者的音乐主题《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在全剧的后半部分起到了很好的听觉统一作用,此主题中附点音符的应用在听觉上表现出年轻人的朝气和狂热,同时也表现出革命事件力量。此主题第一次出现就是巴黎城里聚集渴望革命的年轻人,而作为片中结尾的唱段,这个有力的主题很好地展现出了冉·阿让戏剧性的一生以及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经典的音乐剧剧目《音乐之声》中,观众也可以听到主题音乐的应用对于人物性格的展现以及剧情发展变化的推动。剧中与剧名相同的音乐主题(唱段)《THE SOUNG OF MUSIC》在一开始便由女主角玛利亚演唱通过听觉传达与观众的感受之中。这个段落可以看到玛利亚在蓝天白云环绕的群山之中欢快歌唱,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综合作用,可以感受到玛利亚是个无拘无束的女孩。而在剧目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听到此主题改编为童声小合唱。透明清澈的音色与缓慢的音调同玛利亚开始情绪活泼的主题陈述形成对比,同时又在听觉上相互呼应。而此段落正是上校对玛利亚产生误会,而后误会的化解正是通过对音乐主题的变化发展为童声合唱,从而在听觉上推动了叙事的发展。

可以看到,音乐主题作为传统而古老的音乐创作手法,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同样也发挥着对听觉与情绪重要的统一作用。音乐剧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其中的音乐主题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对主题材料的重复,而是能够展现出更多的作用。音乐艺术的在现代不只是听觉的体验,能够与更多的综合艺术相结合并表现出来,才是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玛利亚唱段主题
绵绵古道连天上
一弯新月挂半天
在白宫的童年
——玛利亚·奥巴马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灯节上的玛利亚
火呀火呀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玛利亚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