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013-07-20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陈 聪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一、内容与形式的构成因素
在阐述二者关系之前,我们首先对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构成因素进行抽繁存简的罗列。
内容构成因素:主题-统帅题材的灵魂
题材-对主题具有一定约束作用
(以上二者具有隐蔽性和思想性)
形式构成因素:结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
(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虚实相生、留有余地)
艺术语言—造型、色彩、线条等
(是具有形式感和形式美的载体)
当然,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构成因素也不仅限于以上罗列,将其大致捋顺一个脉络,是为了更好的阐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内容非他与形式非他——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非他,即形式之回转到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回转到形式——黑格尔
关于黑格尔对内容与形式的阐述,抛开非对即错的界定,仅作为一种言语上的思考与情感上的认同,我们可以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解为如下两个方面:
1.内容通过形式得以呈现
在内容与形式的构成因素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即主题和题材。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内容是主体与题材的载体,同时也决定了作品的形式。
(1)墨子在《七患》里说:“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家们从维护政权和国计民生出发,多以节俭为由反对民众的审美主张,所以只要满足生存需要即可。这里,墨子否定的是内容上的需求,要求一切“节欲”为美。艺术的形式,在这个内容的约束之下,呈现出“节欲与节俭”的特征。本人实则是想表明一种观点,即内容通过何种形式得以呈现,最终又呈现出何种形式是可以上升到人类哲学的高度。它不仅仅体现在某一具体的绘画、雕塑抑或音乐中,甚至因时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不同而影响到这个时代艺术作品的呈现形式。
(2)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内容对形式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19世纪末期,当西方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之时,由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审美理想决定了他们对手工艺形式奢华、精致的需求,造就新兴资产阶级对装饰的极度渴望,由此产生了装饰艺术运动,诞生了诸如蒂芙尼这样具有经世之美的原创艺术品。此时,对艺术作品内容的要求把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满足新的艺术内容的新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内容通过形式得以呈现,包括了对形式的约束与推动,不同的内容要求造就了与之相契合的不同的形式语言。
2.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如果从艺术的形式即艺术作品的结构与艺术语言的角度来考察内容与形式,形式也反过来推动内容。
(1)从物质、材料、技巧等有形的物质角度看,形式能够更好的表现内容。有创作经验的人都不难理解,当艺术家从生活中摄取得来的某种主题和题材时,往往只有用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才能使它得到最充分的表现。譬如,玻璃的流光溢彩、金属的精细坚硬、纤维的温暖与漆艺术的静谧幽远等等,使艺术作品从形式构思之初就具备了一种“慑人心魄”的魅力。
(2)从线条、色彩、构成等意识角度看,形式更易于唤起人们对内容的认同感以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为例,商代的饕餮纹的对称形式与青铜器浓重的线条,更容易引起人们“天赋神权”敬畏,而唐代牡丹的雍容与华贵更易于让人联想到大唐盛世的辉煌,元代的松竹梅遒劲的线条与“秀骨清风”的色彩则更好的诠释了文人对自我品格的认同等。
艺术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而且是通过多层次的表现得以实现的,从而使我们能从不同的形式法则上去揭示内容的隐秘与深刻。
三、“有意味的形式”—关于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的思考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关于“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点的阐述影响了很多人。贝尔在《艺术》认为“在每件作品中,以某种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和色彩、特定的形式和形式关系”也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激发了我们的审美情感,他还解释道“我把线条和色彩这些在审美上打动人的形式称为‘有意味的形式’”。
上升到一定程度的艺术形式,对于其形成的形式美与形式感,我们就不能仅仅将它看作形式本身了,譬如,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无论是黄河边上陶钵上飞动的线条,还是青铜器上神秘象征的图形,亦或秦砖汉瓦里所沉淀的历史,这些形式的出现与重复,构成了我们称之为文化的熟悉内容,代表了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平民抑或贵族的审美内容。当这些文化以某种形式出现时,哪怕仅仅是一种形式也同样具备了审美的价值。
我想关于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的判断”,必然是离不开有意味这三个字,如果单独拿出某一形式,必然的结果就是吴冠中先生关于“笔墨归零”的最好诠释。
四、存在与意识、现象与本质—艺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说内容决定形式,实际上是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思考两者的关系而得出的结论,因为艺术家总是要先有某种情感的蓄势与冲动、创作的意图和关于意向的思考才能进而将其物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2)而说形式先于内容,则是从艺术欣赏即艺术接受的角度考察二者关系得出的。形式是内容的外观,正如欣赏作品时,我们首先看到的由物体色彩、线条和形体等构成的有形体,并透过这些物化的形式看到艺术作品真正展现的内容。艺术若没有了与之相应的物质形式,那么内容以何为载体哪?无法得以体现的内容当然是不存在的。
美感的生成需要依靠两个基本层面,表示现象的形式和表示精神的内容,如同两个发展系列,艺术作品只有在存在和意识、现象与本质这些深刻的矛盾中,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