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商周青铜艺术的当代设计转化

2013-07-20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1期
关键词:饕餮青铜器青铜

卢 昉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商周时期是华夏文化形成的雏形期,青铜器是当时的主要物质载体。早期的华夏文化闪烁着光彩绚丽的青铜色泽。精美绝伦的青铜礼器,种类繁多的青铜日用器,令人眼花缭乱的青铜纹饰,数量众多的青铜部件和饰物,金声玉振的礼乐演奏及持干戈而舞的祭仪舞蹈,如此这些,构成了华夏早期文明的主要形式和内容。青铜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的丰富宝藏。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一直是青铜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被文物及考古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对青铜纹饰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有很多,得出的结论和观点也是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传统青铜艺术对当代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则尚属起步阶段,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一、陕西青铜艺术概况

陕西青铜器不仅能使我们了解陕西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制度,使我们认识当时的文化思想、时代风貌和审美趋向,还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那些抽象变形的青铜纹饰,让我们大开眼界,其神秘狞厉的艺术风格,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理论指导。

陕西是青铜大省,考古资料表明,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陕西境内就出现了青铜部件及小件青铜器。青铜纹饰的出现则渊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从商代早期中段开始逐渐丰富。作为象征王权和地位等级的物质载体,青铜器的地区差异性相当强,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陕西和周边地区的青铜纹饰风格差异较大。总体来说,陕西的青铜纹种类繁多,根据内容不同,大体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人物画像纹、火纹及其他纹饰五大类。

第一类:几何纹。承袭自新石器时代晚期流传下来的几何纹样。如三角纹、网纹、连珠纹、弦纹、云雷纹、直棱纹等。

第二类:动物类。动物纹是青铜纹饰中的一大类,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三类,分别为:

1.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如牛、羊、鹿、虎、熊、象、犀牛、鱼、蛇、龟、蝉、鹤等。

2.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动物。这类动物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人们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多以古代文献或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命名,如饕餮、夔龙、窃曲、蟠螭、凤鸟等。

3.人兽变形纹及人兽母题纹。

第三类:人物画像类。这类纹饰主要表现我国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

第四类:火纹,也称涡纹。

第五类:其他类纹饰。包括植物纹、陶纹、贝纹、人面纹等。

和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相同,陕西地区的青铜器也主要历经了夏商周三代,其间殷商中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是两个高峰期。殷商中晚期时,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礼兵,纹饰狞厉诡异,庄严厚重,风格繁褥奇丽,显示了处于鼎盛阶段的华美富丽、雍荣堂皇之气。这一时期,动物纹占重要地位,尤其是兽面纹为最。兽面纹也叫饕餮纹,是陕西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整个商代和西周中期以前的青铜器上,饕餮纹时常占据器物的主体部位。饕餮是一种传说中贪吃、有首无身的怪兽。通常情况下,饕餮纹采用镜像对称的方式水平排列,以细线阴刻纹来加强画面的层次感,在纹饰的空隙处饰满云雷纹、夔纹、回字纹等,以形成“三重满花”,达到紧凑、匀称、丰富的叠加装饰效果。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陕西青铜器的艺术风格逐渐从庄严凝重向简洁明快转变,与此同时,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礼器逐渐变成实用器,饕餮纹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值得注意的是,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重要纹样,解读它的形式及内涵,对当代艺术设计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如果细分,陕西商周青铜饕餮纹的发展演变大体可分以下六个阶段:

1.商代早期。这一时期是陕西青铜文化的形成期,饕餮纹写意抽象、粗犷简洁。

2.殷墟早期。此时青铜纹饰已逐渐趋向精细。饕餮纹较前期细致繁密,饕餮的五官刻画较为完备、精细。

3.殷墟中晚期至西周早期。该时期是饕餮纹具像化的时期。饕餮五官完备,形象鲜明生动,刻画精致繁密,精美绝伦,画面紧凑匀称。装饰手法采用“三重满花”的叠加手法,在主体纹饰上刻出细阴线条,类似于图案的骨骼;另外还在主体纹饰周围穿插装饰了云雷纹、回字纹等,以构成层次饱满的视觉效果。

4.西周中晚期至春秋中期。这一时期的饕餮纹再次出现抽象化,变体饕餮纹占主要地位。

5.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该时期的青铜纹饰倾向于追求结构的微型化及线条的精细化,饕餮纹的数量开始减少,不再占据器物的主要位置,交龙纹和蟠龙纹开始大行其道。

6.战国中晚期。饕餮纹已逐渐演变为新的抽象的几何形态或半几何形图案。

纵观陕西商周时期青铜饕餮纹的艺术特征和装饰布局,从平面设计的角度对它的设计理念、构图方式及艺术表现加以研探,大体可归纳出以下三个特征。

1.对称。观察陕西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不难发现,就单个纹样来说,饕餮均以鼻梁为中心呈镜像对称;从整个器形来说,则整个器物上饕餮纹都呈现镜像效果。这种装饰手法既表现出了画面的秩序感,又达到了视觉的平衡。

2.重复。通常情况下,在一件青铜器上,饕餮纹多以环带状成组连续排列,这种反复表现的装饰手法使画面整齐统一,加之饕餮本身散发的威严神秘,秩序和庄重感便被渲染地更加浓烈突出。

3.多元。在饕餮纹的刻画线条上,商周时期的青铜制造者采用了曲线、直线和粗细对比的多元结合的雕刻手法,构图上采用了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的表现方式。

二、陕西青铜艺术的当代设计转化

前文笔者对陕西商周青铜纹饰的形式语言进行了简要分析,下面将展开关于这种传统纹饰的当代艺术的转化的讨论。综合前述几点,我们不难看出来,陕西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变化风格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轨迹。这个轨迹是:抽象——写实——抽象。这一轨迹体现了青铜艺术独有的特性,这种独特性可以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灵感来源。形式美法则是当代艺术设计遵循的基本法则之一。陕西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表现出对称、重复、均衡、多样等形式美法则,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当代艺术设计应取其精华,注重形式美法则,让观者获得美的享受。总结其作用与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在吸收传统艺术元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推陈出新。饕餮纹是在商周时期生产力相对低下的背景下产生的。在新材料、新科技不断涌现的今天,实现形式美法则的手法应较商周更加多元化、多样化、更富于创造。除了通过点、线、面的变化实现多样统一外,还可以运用色相的变化,以单色或多色来表现色调。同时,还可以利用材料质地的变化,形成视觉及触觉的差异,以此等实现多样统一。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注重形式美的同时,着重发掘均衡法则。均衡是一种相对端呈现同量不同形或既不同量也不同形的平衡状态。均衡意味着感觉上的大小、轻重、质感等相互平衡。相对于“对称”的秩序与统一,“均衡”显得更加活泼、更富于生气,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我们知道,不论是单体饕餮纹,还是组合饕餮纹,其构图几乎都是完全对称的,这种对称固然能给人以有序理性的美感,但却缺少了变化,显得有些呆板、缺少生气。在现代艺术中,如果原样照搬饕餮纹的构图方式,一味追求对称,会使设计过于僵化。故而,我们除了要注重形式美,均衡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法则。只有在注重形式美的同时凸显均衡,才有可能创造出继承传统精髓,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品。

3.通过渐变、重复及有规律的变化等装饰手法体现画面的节奏感。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应注意体现合适的画面比例关系。除饕餮纹所体现的对称、连续、重复、对比之外,“黄金比”的运用也是巧妙的设计手法之一。一切有秩序、有规律的设计元素的变化,都可以使观者在欣赏之中产生节奏和韵律感。现代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多地通过块面的大小,形的渐变,点线面的分割等方法,体现符合审美取向的比例关系,表现出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感。

总之,当代艺术是多元的,在借鉴青铜艺术所运用的形式美法则时,不能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既体现传统风貌,又具备形式美法则,同时又富有时代性,与国际接轨的艺术品。

三、结语

陕西青铜纹饰是我国青铜时代的艺术宝库,是当代艺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陕西地区的青铜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精美的造型和纹饰令人赞叹,它独特的形式美及象征性为当代艺术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拥有这样肥沃的文化土壤,是当代艺术之幸。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当代艺术应学习借鉴传统的青铜文化,以此进行设计革新,让传统文化瑰宝作用于当代,呈现于世界,让之与世界接轨,让深入人心的传统艺术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注重遵循形式美法则和均衡,运用恰当的象征语言及图像语言,设计出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为当代中国艺术烙上新中式的“中国印”,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1]张光直.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 [J]. 考古与文物 1981,(2).

[2]吴丹.饕餮纹饰的象征意蕴 [J]. 装饰2004.(4).

[3]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 [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4]张建辛著.现代设计技法基础[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8) .

[5]杨伟著.现代图形创意与构成[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5) .

猜你喜欢

饕餮青铜器青铜
青铜之光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它就是饕餮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五月星空的饕餮盛宴
饕餮一夏 珍馐巡礼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苦难,使我们更坚强——读《青铜葵花》有感
认识“晋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