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中国风俗油画的风格及代表性艺术家

2013-07-20宿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1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风俗油画

吴 梅 (宿州学院美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风俗油画是人物画中的一种重要的绘画题材,它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绘画形式产生于民间艺术的土壤之中,因而与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格外贴近。在如今的国家繁荣富强的社会环境下,当代中国的风俗油画艺术精彩纷呈,而它们风格类型也就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总结

一、对风俗油画的艺术风格的认识

风格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指人的风度品格,亦可用来表现人的个性气质或行为方式。艺术风格,一般指的是“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特征”,通过艺术品来传递稳定、内在、深刻的艺术内容,亦能真实的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个人思想理念、审美情趣及精神气质等内在特征的外部标记。

成熟的风俗油画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国民间特有的传统风俗是密切关注的,饱含了画家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关注,体现了在西方艺术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对民族传统文化、民间特色、社会风俗、历史及道德等价值观念的认同和免遭同化的抗争,亦是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思索与追求。而他们的艺术风格正是在这样的艺术实践中探索到的比较稳定的艺术样貌、特色、格调,是建立在拥有了精深的油画语言基础之上的个人艺术特色。这种特色恰好能够巧妙地以油画语言为媒介,把大家熟悉且关注的日常生活及风俗人情,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准确地传达出来。风俗油画反映的不仅仅是风俗人情,它更具有深刻的人生感悟及文化内涵,寄予了对人的生命及人性、时代及民族命运的探索。因此风俗油画家并不是为了单纯的追求画面的形式美感而去探寻艺术风格,更多的是在欣赏赞美朴实的民风、民俗,并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向观者展示一段有新的意境、新的层面和新的绘画风格的风俗油画,同时也为了表达自身追寻的乡土风俗旺盛的生命力,是风俗油画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

二、 当代中国风俗油画的风格

(一)古典唯美的风俗油画

古典唯美的风俗油画,从题材的选取上追求着中国风俗特色,造型生动严谨,融入了东方文化的审美理念,画面充分体现了中国民间特色的唯美和恬静的特征。

代表画家——王沂东

王沂东,是中国著名的油画家,以严谨牢固的西方古典油画技法结合沂蒙本土文化,是中国浪漫主义古典油画的实践者和大成者。王沂东先生数十年来始终如一的坚守着乡土题材和民间趣味,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其实是对纯粹精神的讴歌,亦是画家对沂蒙山村民俗文化及民间色彩的重新解读,画家对风俗题材的痴迷使得他数十年来一直拥有着旺盛的创作激情,使得它的风俗油画流露着真实的感染力。艺术形式上,他自觉地借鉴西方古典油画色调的单纯,重视色彩的细微变化与厚重感,以此来表现中国北方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画家最真切的感受。他的独特性在于他以古典主义画法为基础,在唯美主义的氛围中再去营造民族身份特征鲜明的民间乡土感形式的创作。

他的风俗油画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画面的色调也是遵循了中国传统的色彩规律,并有一系列的创作使用的是在中国民间具有特殊意味的色彩—红色。红色,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代表着喜庆、热情、奔放,中国人在吉日时偏爱红色,王沂东同样选择了红色,并将红色推向了极致。他艺术风格成熟期的大量作品便是以红色为主调,并将这种色调推向了极致。

王沂东是中国古典主义绘画的佼佼者。作为一个成熟的写实艺术家,他有着十分明确的艺术目标,并用这份执著的艺术追求来信守着对艺术的热爱。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将继续以北方农村为创作源泉,吸收中国本民族的绘画语言与艺术思想,充分吸收中西文化的精华而不失自我,从而完成自己的风格”

(二) 照相写实主义的风俗油画

照相写实主义出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利用照相机来采取视觉影像,对照片中的人物进行逼真的真实再现。“照相写实手法的目的是通过关注细节达到对现实的‘扭曲’,从而揭示现实的虚幻性。而中国‘乡土’绘画的照相写实手法却是为了真实地观察和表现人生的真实。”

代表画家——陈安建

陈安健先生的“茶馆系列”的风俗油画不仅是关于一个群体,而且还是关于整个社会的。也就是说,他的作品具有人生在世的深层含义在里面。他仔细地刻画着每一个走进他画面的人物神态、动作与表情,细到每一根头发和每一条皱纹都被如实精雕细琢。陈安健的照相写实主义技法,工整、严谨、一丝不苟,没有丝毫的讨巧的花样和貌似深刻的观念掩蔽,同时,它又是风俗油画艺术中少见的最纯粹又最见功底的语言方式。画家利用照相写实主义的风格把茶馆里的茶客真实细腻的搬到自己的画布上,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真实再现,而是画家内心深处对老茶馆里那些真实的社会生活的感动。

(三)新写实主义风格的风俗油画

新写实主义绘画与写实主义绘画是有一定区别的,它是在写实绘画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探索的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变化,之所以在前面加上个“新”字,因为它传承了传统写实绘画的优点,摒弃了其过于僵化及规范教条性的东西,这种绘画方式不仅在创作内容上敢于标新立异,并使用别具一格的绘画语言表达现实中的生活场面,同样在形式上也取得了创新。

代表画家——宫立龙

宫立龙,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也是乡土绘画的领军人物,他的风俗油画色彩艳丽,人物极具雕塑美感。

在乡土绘画中,宫立龙的新写实主义油画带有些矫饰的意味,他的极具特色的画风格外引人注目。宫立龙是聪慧敏感的,多年来从未终止过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并且坚持不懈的试图用他那敏锐的直觉去把握当下的社会现象。这也是他早期风格不断变换的原因。在他大学毕业时,在古典主义油画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并且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可是这时他的心境确实迷茫的,在绘画表现手法上僵在了真实人物的塑造上,使得自己的画面形式感总是过于平淡和肤浅,在画面中过分的做到了面面俱到的具体细节的调整,处在了一个矛盾和困惑的境地。直至80年代末作品《温柔玉》的问世,并且在首届油画大展中获得了同行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在一片肯定的语言中,画家茅塞顿开,并从中找到了自己多年来一直苦苦追寻的绘画风格,此后便逐渐进入了他油画风格的创造期。

直至现在,宫立龙的油画风格已经非常成熟,在绘画语言上富有浓厚的东方风情与个性样貌。他说:“我到农村主要是去感受,我的作品不一定画我看到的,但却是我感受到的,我从没有看到农村姑娘在大院里走时装步,但我确信她们中间有人试过。”他的风俗油画内容是自己根据真实的乡村生活想象出来的,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的那么一种样式,但仍不可避免的要借助客观真实形象,再加入自己的艺术处理给画中人注入某种精神内容,以此来表达画家对于乡村质朴生活的审美追求。正是画家对于中国现实的敏感关注,使得他的创作形成了独具民间特色的油画风格。

(四)表现主义风格的风俗油画

表现主义风格的风俗油画,在表现手法上对客观物象进行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画面中强调画家自身对民俗风情所产生的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

代表画家——段正渠

说到表现主义风俗油画,代表画家非段正渠莫属,但是他说:“生活只是提供一个参照,我们不是去画风俗画,我是很在意、很怕把自己的画画成风俗画的。”段先生的乡土画面没有具体的风俗事件,他的画面表达的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并添加了很多抽象的元素在里面。他还说到:“其实自开始画陕北,我就没想画陕北人‘真实的’生活。我不想让画成为生活简单的反映,不想把画画成风俗画。”可见画家对直接表达生活,直接对现实中人物进行简单的描摹再现是比较反感的,虽然他的乡土绘画描绘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隙间情景,但在搜集创作素材时对于那些风俗活动不论是加入之中还是置身其外,他已经被那些乡土风俗的某个形象、动态或是色彩所感动,并感悟到生命的意义、人文情怀等有关人生价值的问题。他的一部分创作是从陕北的民歌中获得的灵感,是来源于世俗生活的,无论他使用什么样的表现语言,那些绘画主题是围绕着这一风俗民情而展开的,所以把他的以陕北民歌为灵感来源的这部分画作仍放入风俗油画的范畴里。段先生的民歌系列的作品以陕北人歌唱中的生命状态为基点,这种浓厚的人文底蕴,加上自身的独特的表现性绘画语言,最终形成了他个人浓郁神秘的绘画风格。

当代中国的风俗油画饱含了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关注 ,体现了在西方艺术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对民族传统文化、民间特色、历史及道德等价值观念的认同和免遭同化的抗争 , 亦是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思索 与追求 。无论画家运的风俗油画属于什么样的风格,皆是弘杨了艺术家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体恤的人文情怀。

[1]王兆军.王沂东的风格[J].艺术界,1997(2):26

[2]高名潞.85美术运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7

[3]璞石.渴望生活—谈宫立龙的艺术风格[J].美苑,1998(2):36

[4]段正渠.自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9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风俗油画
一张油画
太平风俗美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油画《塬下》
油画
《岁月长又长》(油画)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