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艺术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
2013-07-20罗豪畅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5
罗豪畅 (湘潭大学 湖南湘潭 411105)
一、齐白石的艺术
齐白石(1864~1957)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在诗、书、画、印四个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齐白石作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他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其章法多是信手拈来,随意而成,极为简括大气。齐白石画虾享誉艺坛,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画秋色没有萧瑟寂寥之气,而是灿烂、浓烈,充满生机。齐白石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二、齐白石艺术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艺术的渊源与内容。艺术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反映物,民族的文化又总是为它的艺术所反映出来。通过欣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到,其中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天人合一的儒道哲学
齐白石有大量花鸟虫鱼的作品,他经常注意它们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还有许多山水画,境界新奇而又充满诗意。白石老人充分将儒道向往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融于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
几千年来,儒道哲学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炎黄子孙,已渗透于他们的血液之中。儒家以“仁”为核心,要与人为善,以礼相待,孟子宣扬“养吾浩然之气”,注重个人修养,以达到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道家代表人物庄子认为应该追求天地自然的美好,按照本性生活,保持恬静淡泊的心态,这样才能使身心充分与自然相互交融,达到天人合一的生命最高境界,儒道的这些哲学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齐白石在多年拜师求教、静心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了这些思想,同时数年的游历,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大大开阔了眼界,创作出了众多有着浓厚乡土气息、礼赞生命、自然清新的作品。
(二)民族意识与民本思想
齐白石的绘画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1937年,“七七事变”后,齐白石闭门谢客,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索画,也不卖画,表现了宁可挨饿也不丧失气节的精神。他画了《群鼠图》以讽刺日本侵略者,还写了不少抒发国破之愤的诗。他为了讽刺旧官们的腐败,画了《不倒翁》和题有“看你横行到几时”的螃蟹。这些作品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本思想。国家危亡时刻,也是国人民族意识爆发的时候,每一位爱国人士都会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梅兰芳先生蓄须留志,坚决不为侵略者表演,体现了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节。齐白石则用他的绘画艺术表达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民本思想在齐白石的画作中也有鲜明的体现。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数千年来深入民心。齐白石不同于古代消极避世、超脱孤寂的文人画作,其民本思想发自内心,将健康、恢谐、倔强、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融入画作当中,以百姓的日常生活为描写对象,表达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用平民化的画风无情的嘲讽与鞭挞了旧社会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的昏庸和腐朽。
(三)创新思想与进取精神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从湖湘大地走出去的艺术大师,齐白石继承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湖湘文化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齐白石艰苦求索,纵然生活贫苦,他没有放弃,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在爱国大义面前,他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弘扬了湖湘人民的英雄主义。无论是为人还是艺术创作,无不彰显一种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与湖湘文化精神高度契合。
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这种变革创新的精神影响了齐白石的文化品格和思维方式。在陈师曾的鼓励下,从1920年到1929年,齐白石开始他的“衰年变法”。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融进文人画中,这不仅拓展了文人画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的新篇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危亡时刻,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自我批判并具有启蒙意义的文化运动。齐白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20世纪中国文艺争鸣的影响。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批判旧思想旧文化,“试图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构筑新的文化体系”,对美术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对齐白石影响最大的是陈师曾。陈师曾直陈中国传统绘画的价值,他认为文人画完全可以在新思想新文化的社会结构中存在,阐发了文人画的意义。他创作了如《北京风俗》等作品,论证了自己的绘画理论。陈师曾的绘画理论和思想直接影响了齐白石的“衰年变法”。随着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蓬勃兴起,实现艺术社会化、文艺贴近普通大众,以及对传统中国画价值的重申等绘画理论对齐白石的画风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与启示作用。
三、齐白石艺术的文化价值
绘画等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表征。齐白石的艺术是中华文化视觉形式的典型代表,他主张形神兼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对中国绘画“神妙能逸”等美学观念的延续,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继承与发扬。一个时代的艺术通常和那个时代的文化紧密相关,因此齐白石的艺术就是对他所处时代文化的高度展现,充满平民趣味的选材和创作,与五四时期的“民主”相应和,平民化的创作将时代清新气息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既反映出民族的文化内涵,也表明中国文化必将源远流长。
[1]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操奇,朱喆.艺术文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季琨.齐白石与湖湘文化[J].麓山文谭,2006.
[4]王志坚,文鸣,罗豪畅.第二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在齐白石故乡莲城举行[J].美术,2007.
[5]宛少军.齐白石艺术的世界视角[J].美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