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于创业史下的情感大戏——《温州一家人》剧评
2013-07-20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陈 倩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叙事结构在叙事作品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规定着作品的叙事框架、脉络、顺序、层次、起承转合、照应、收束等环节,还直接联系着创作者的人生经验和哲理思考。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以温州一家四口经商为主线,同时用较多分量来阐述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从而形成了主线与副线交织对比、参照的多线索叙事框架。电视剧在展现雄浑拼搏的商业传奇之余,也呈现出细腻饱满的人物情感,从而将电视剧处理得更加圆润。本文从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的情感视角切入,从剧中主要人物的亲情、爱情、友情等多条线索进行分析,将该剧意义进行升华。
一、亲情的走失与回归
家庭是“文明的核心,是社会的细胞,又是子女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改革开放初期,遍地商机,物欲横流,商品经济繁荣背后所带来的亲情的走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
剧中周万顺的形象塑造具有复杂性,其个性具有鲜明性与生动性,也有其独特性。他具有强大控制欲及对金钱无止境的欲望,并将其带入亲情之中。在他看来,对子女严厉是其表达爱的独特方式。他控制儿子周麦狗的人生,留在身边帮助其挣钱;狠心将年幼的女儿周阿雨送出国去挣大钱。儿子与女儿都对这个“拜金主义”的父亲心生怨恨。金钱与亲情的冲突在一个个序列中得以呈现,推动情节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出走。母亲赵银花则充当了亲情的润滑剂。每当子女口出怨恨,她必是好言相劝;当丈夫无法得到子女理解时,她亦是宽慰开导。母亲形象的设置是亲情回归的一把推手,穿插其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将亲情的逐步回归做了一个交代。家是抵御社会风雨的情感避风港,它不仅表现为一种人伦关系,还体现着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人的心灵归宿。周万顺历经了创业途中人情冷暖,坎坷生活使他在临近暮年时对亲情的处理变得柔软。他读着女儿给自己寄来的信,深感自身的铁石心肠;女儿感悟到成功少不了父亲当年的“爱财如命”,彼此敞开了心扉。在跟随父亲身边经历了一件件事情之后,周麦狗逐步理解了父亲的脾性。父亲也逐渐地理解孩子并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择生活。家的美好与和谐是生命个体生长成熟的根基,是现代人“不可重复”的心灵依托,更是建构“家的和谐”的前提。该剧结尾时,使亲情恶化的因素得以消退,最终呈现给观众一个温馨圆满的亲情的回归。
二、多条爱情线索交织呈现
爱情是人类不分民族、阶级,不分地域、时代,共同认同的价值规范和人性价值。剧中选择了一个奇妙而又广阔的视角,即通过了对父辈的婚姻,年轻一代的爱情,时空与地域相隔的爱恋等角度切入,窥见含蓄而复杂的爱情。
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爱情。周万顺与赵银花的坚固爱情,见证了商业故事的发展。两人性格迥异,周万顺爱闯爱拼,赵银花踏踏实实;周万顺风风火火,赵银花思前顾后;周万顺感性至上,赵银花理性在场,互补性格成就了他们和谐的爱情之路,彼此用真心温暖着对方一直到老。
“三角恋爱”呈现真爱主题。身处国外的周阿雨与华人黄志雄相恋。黄志雄参加伊拉克战争,命悬一线。周阿雨勇闯伊拉克守卫自己的爱情。退伍后的黄志雄选择了和周阿雨结婚。至此童话应该圆满,但黄志雄却因无法忘怀伊拉克战争的阴影选择了隐居,离开了周阿雨。在周阿雨潦倒之际,雷昂用他热烈无私的爱照顾她,保护她,帮助她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周阿雨与雷昂患难与共,相爱相知。
一见钟情、纯洁质朴的爱情。在金钱社会下,单纯美好的感情来之不易。剧中呈现来自温州发达地区的周麦狗与陕北贫困村庄的姑娘禾禾的爱情故事。生性腼腆的周麦狗将爱情表现得十分含蓄;禾禾则在爱情出了大西北的豪爽,热烈而奔放。但地域以及物质上的差异使得两人的结合遭遇了重重阻挠。对于父亲的反对,周麦狗奋力反驳,在他看来,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心灵的回归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才是永恒。他们彼此不离不弃,坚守自己的爱情,终而获得圆满。这段感情纯洁而质朴的,热烈而美好,没有世俗社会的铜臭味,显得简单而纯粹。
三、患难与共的殷殷乡情
真情不仅体现在博大的父爱、母爱,真挚的夫妻情、手足情中,也穿插在非血缘的情感中,在《温州一家人》中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有那份深深的老乡情谊。
共同打拼的老乡情。在国内,周万顺与老乡四眼、棠梨头找准商机,在温州城里以股份制的形式合伙开办鞋厂。在国外,周阿雨相识了贝尔餐厅温州老乡,两人相互帮扶,共渡难关;结识好朋友林玉琪,她们一起改造废弃布料做餐巾赚钱,一起前往法国打工、做成衣赚钱,一起在普拉托成立成衣制作公司,共同为事业打拼。
患难与共的老乡情谊。创业的路上总会遇到磕磕绊绊,温州商人们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当周万顺的事业发展不顺时,温州老乡二话不说帮忙解决;当丛厂长的纽扣厂经营面对危机时,赵银花助其渡过危难;当赵银花有困难时,丛厂长也是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周阿雨与林玉琪从小患难与共,餐馆倒闭了就一起制作成衣,遇到官司则一起面对,她们之间的友情在各种艰难险阻中愈加坚定;当普拉托的温州商人遭遇当地人的反抗时,“三刀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温暖的情谊与经济社会甚嚣尘上的物质主义形成了强烈对比。浓浓的乡情将外出经商的温州人的心牢牢地系在了一起。
《温州一家人》不仅让观众看到温商创业史诗故事,还看到潜藏其中的情感大戏。由于民族、地理、历史、文化等形成的不同心理机制,造成了接受过程中千差万别的特性,但是人类的情感却能跨越重重距离,为普罗大众所感同身受,观众也能从电视剧中透视自己的烦恼,了解别人的生活,从而在人生的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注释:
1.戴清.家的影像:中国电视剧家庭伦理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48
2.曾庆瑞.通俗电视剧艺术论:世俗生活的神话[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11月第1版,第144页
3.戴清.家的影像:中国电视剧家庭伦理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02
4.戴清.家的影像:中国电视剧家庭伦理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02
5.曾庆瑞.通俗电视剧艺术论:世俗生活的神话[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147
6.曾庆瑞.通俗电视剧艺术论:世俗生活的神话[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