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
2013-07-18李胜难四川大学
■李胜难 四川大学
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现代工业飞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然而,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现代工业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最为突出的便是环境问题。因此,环境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国有关于环境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却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比西方晚了二十年。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一门结合了环境学、会计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主要以会计学为基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和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揭示了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环境会计是在环境因人类生产活动日益恶化,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其本身是对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批判。与传统会计不同,后者仅从人类经济活动出发,同时强调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才有价格,才能在会计帐表中得以反映。
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污染废弃物。企业从事生产销售活动,必将耗费自然资源,充分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较为准确的衡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政府部门进行资源配置,同时,这一信息也将成为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未来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产生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缺失,将使得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任意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相比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仅需要披露法律法规规定的信息,越来越多人认为,企业与自然人一样,得益于社会也应回报社会,应当具备社会责任感。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信息的计量及披露内容缺乏规范。我国现行的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并且迄今为止,我国已颁布大约28项环保法规和70余项环境规章。然而,不论是准则,制度还是法规,都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出规范和指导,没有规定企业应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环境成本及业绩,没有明确企业应当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一个统一及健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尚未建立。尤其是会计准则和规章的缺失,使得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上缺乏规范和指导,也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法律监督机制。
2.披露的主体狭窄。环保总局规定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为“超标准排放污染物或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其他企业自愿进行。目前,我国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主要为上市公司,且集中在强污染行业,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进行相关信息披露的意识和意愿,这样不利于政府和公众对于企业环境信息的获取,同时也给政府的监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3.环境会计信息的提供不完整,企业受到的披露压力不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很大随意性,使得披露的信息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调查表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是使用者是政府机关,其次才是投资者、金融机构、顾客、新闻媒体等。说明我国目前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国家宏观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全社会对环境信息的渴求的不强烈也使得企业受到的披露压力较低。
三、加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健全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保障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同时,还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制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的环境信息,以保证披露内容的可比性和统一性。
2.奖惩结合,扩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体的范围,国家及政府应加大奖惩力度,对重视环境保护、做出减少污染排放贡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污染排放量大且不积极治理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并且对外公布和披露相关企业的违规行为。使得企业受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压力,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的责任,主动披露相关的会计信息。
3.建立“绿色投资”理念,提高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随着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建立公众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其在投资时有意识的选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污染小或是积极配合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企业,通过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利用社会公众的力量制约企业环境行为。
[1]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初探[J].当代财经,2002,(1),43~ 47.
[2]赖建阳,鲍晓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困境与出路.中国经贸,2011,(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