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的历史与现状
2013-09-11温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李 嫱 温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这其中,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中国政府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方针紧密相关。日本的中小企业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加上世界范围的经济不景气等原因,加快了对华投资的脚步。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所谓中小企业,各国都有其不同定义。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可以总结为下表。
业种分类 基本资金 从业人数制造业 三亿日元以下 300人以下批发业 一亿日元以下 100人以下零售业 五千万日元以下 50人以下服务业 五千万日元以下 100人以下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并没有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资金。但正是这样的企业在日本经济社会中起到的作用却不容小觑。也正是这样的企业本着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快对华投资的步伐,为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二、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的历史发展
追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历史,可以从明治时代开始谈起。当时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签署《南京条约》,首次把外国资本引入中国。1877年,日本最初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在上海开设了涉外的第一家分店,日本的企业终于拉开了对华投资的序幕。但当时的主要投资企业都是日本财阀,其直接投资额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直到1931年日本军队入侵,投资额才有了提高。1945年,随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在华日资企业都纷纷撤回本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对来自资本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投资实施了严格的限制。尽管如此,在冈崎嘉平太的提议下,1952年中日两国结缔了民间贸易协定,加深了双方的信赖关系。
中日两国正式恢复邦交是在1972年。以此为开端,1978年华国锋总理发表了《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计划》,表明了对经济现代化的强烈意欲。从此,中国诀别了自力更生的政策,日本的中小企业也随着大型企业的步伐进入到了中国市场。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坚定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加速。此时正值日本国内泡沫经济,企业面临重大危机,所以众多中小企业开始把投资目标放眼于中国市场,对华投资也走向了顶峰。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市场原则和无差别原则,提供了更加法制和透明的投资环境。这也给外国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右图是2004年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的地区比例图。由此可看出对华投资的重点地区仍然集中在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沿海地区。但近年随着中国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开始了对于中国内陆地区的投资。
三、对华投资的原因分析
1992年日本经济遭遇泡沫后,很多企业不得不因为国内从业人数不足、日元升值等问题,把生产据点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中国来。此时中国的人均工资水平仅为日本的30/1,且农村地区拥有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和日本中小企业先前的生产据点东南亚相比,其地域优势和价格优势明显。这是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的一个重大原因。
另一原因是中国在转变为生产据点的同时,作为市场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雷曼事件都未曾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带来影响。在全世界经济都陷入瘫痪的局面中,只有中国还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成长。其沿海城市的消费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因此给在华投资的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商机。
此外,中国政府的政策也是加速了中小企业在华投资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为了促进更多外国资本的投入,实行了外国资本在税制上的优待措施。不得不说这一优惠政策为更多的日本中小企业加快对华投资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四、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现如今,在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都能看到日本中小企业的身影。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已完全融入了国人的生活。但在赞叹其经济价值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也不得不表现出少许担忧。
首先,中国政府于2007年撤销了对于外国资本在税制上的优待措施。这使得外资企业和本国企业在税制上没有任何差异。此举给包括日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国外资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
其次,中国国内人均工资水平和日本的差距在近几年随着中国物价指数的提高也在不断缩小。且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呈逐年减少倾向,以往丰厚的劳动力也将在不予存在。这对于当初看好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的制造业等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另外,2012年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为首的日本右翼势力上演买岛登岛闹剧而引发的钓鱼岛问题,严重影响了两国国民感情。中国国内更是迸发了抵制日货等一系列相关活动,使得日本企业,尤其是把市场放在中国的对华投资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就目前形式来看,如果钓鱼岛事件得不到解决,中日间的矛盾也就无法得到平息。
[1]南亮進.中国経済入門.日本評論社[M].2009.10.15
[2]日本経済新聞社.中国WTO加盟の衝撃[M].日本経済新聞社.2002.1.28
[3]李瑞雪,史念,袁小航.中国経済ハンドブック[M].全日出版.200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