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探讨

2013-07-18张汉涛天津百货商务贸易总公司

商场现代化 2013年5期
关键词:京津京津冀天津

■张汉涛 天津百货商务贸易总公司

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探讨

■张汉涛 天津百货商务贸易总公司

京津冀三地拥有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三省市占地18.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常住人口1055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7.8%,2012年三地共实现增加值5.73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51.93万亿的11.03%,近几年三地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核心地位显著。

由于京津冀三地资源禀赋有所不同,使得这一区域在分工与合作上存在着必要和可能。分工会使得区域内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产业更加专业化和节约更多的成本。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是基于各区域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的。区域内城市在制定产业规划时,也是在考虑该城市产业基础,结合本城市的优势产业来做出规划,本区域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产业一般情况下是该区域的主导产业。

一、京津冀三地比较优势

2012年北京市实现增加值1.78万亿,比上年增长7.7%;天津市实现增加值1.29万亿,比上年增长13.8%;河北省实现增加值2.66万亿,比上年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比依次为 北 京0.8:22.8:76.4, 天 津1.33:51.72:46.95, 河 北 省12.0∶52.7∶35.3。

从三地三次产业结构比可以看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和综合性产业城市,其功能定位是国家的首都、国际都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要产业。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人才高度密集等优势,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的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天津是传统的工业城市,随着近年来进行的结构调整,天津工业走出了一条嫁接、改造、调整的创新线路,传统的产业得到了优化升级,工业已成为了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入快车道,国家乙炔大项目等高端项目在这里聚集,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工业的发展势头,使得天津工业发展进入了重化工急剧加速阶段。空客A320总装线投入运营,北疆电厂电水盐联产工程开始设备的安装,新一代运载火箭、无人驾驶飞机、一汽丰田多功能运动型轿车、百万吨乙炔千万吨炼油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和陆续投产使天津工业如虎添翼。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天津主要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商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适当发展大运量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省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气、煤炭、纺织、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石油、轻工、医药等优势产业。工业生产中的一些行业和产品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其中,保定的新能源产业积聚区——中国电谷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长城汽车、天威保变、英利集团、唐山钢铁等企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河北省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此外,河北省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作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二、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机制

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然而处于处于自身利益发展需要,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三地对整个区域发展关心不够。由于对行政区内利益的过度追求,因而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造成并强化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个问题是通过集聚效应的作用形成,北京和天津以自己的区位优势,加速从河北吸取优质的生产要素,以至使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均无形中向京津两市集聚;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扩散效应发挥不了造成,京津两市没有把产业转移到区域以外,因而对周边地区并没有形成持续和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样河北省也把区域整体利益放在了从属的地位,所以就造成了三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

行政分割在旅游交通,金融等方面都有体现。虽然北京首都机场与天津的滨海机场实现了跨区域联合,但首都机场又修建了区域联合外的机场跑道,显示出跨区域联合流于形式。2005年北京提出了北方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但天津同期也明确宣布要通过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来打造北方金融中心地位。在相对狭小的地域内要建设两个金融中心其难度可想而知。京津产业的重复建设不仅使大规模投入得不到有效回报,甚至造成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等资源浪费。三地在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服务市场等方面各自为政和不规范竞争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京津两地为了各自的发展,从周边地区抽取了大量资源,但却并没有有效地反哺区域经济,使得京津的发展对周边带动作用不强,不能使各自产生足够的辐射能力,不仅不利于其自身发展,也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区域分工合作与发展。

2.产业结构趋同与产业链断裂并存

产业结构趋同与产业链断裂是传统体制下形成的产业格局影响的必然结果,但追究问题的根源还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合作没有得到有效而深入的展开,区域内各城市、各地区缺乏合理的分工协作以及区际分工弱化和无序竞争导致这一结果。

京津冀区域内产业链断裂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中心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与周边城市经济落差很大;北京、天津两中心的产业发展定位较高、速度较快,但由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因而在京津冀区域内产业的传递梯度落差就会很大,导致在整个区域内根本无法形成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其二京津冀三地相互间整体协调的意识不强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制约了着产业链的形成和有效衔接,既缺少形成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所需要的政府推动力,也没有珠三角地区发育程度较高市场;此外加之京津两中心城市产业链建设主要着力于消化本地区企业产品,因此种形式的产业链也就根本谈不上对产业发展与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促进作用。

京津冀三地在产业梯度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依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出于各地区产业不断升级的需要,一地区相对落后或者不再具比较优势的某些产业可以向其它与该地区存在产业梯度的地区转移,成为其它地区相对先进或者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并进一步提高产业吸纳方的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因此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减轻负担,着力来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后进的地区则可以以较低成本引进较先进的产业与技术,用“后发优势”尽快提高自身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实现转移方与被转移方的“双赢”。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成功主要在于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区域周边的发展,结果在实际过程中不但形成了较紧密的产业链条和产业梯度、实现了城市间的良性互动,还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反,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相对封闭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一方面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资源抽取造成了周边地区发展比较缓慢,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发展又无形中遭到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制约。在京津冀区域,大城市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其它城市不能很好的进行衔接,这样不仅导致北京、天津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力不强,同时,也决定了周边城市对北京、天津的经济支撑力相对不足。

三地在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许多问题。京津冀地区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同时也没有区域内便捷的路网和物流系统。这就使得整个区域内产销两个环节难以联系起来。这种局面势必会危及到整个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京津冀区域,铁路与公路网络都是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外部放射,使得关内外交流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流均必须经过北京或者天津。这样增加了过境运输的需求,干扰了北京和天津两大核心城市的交通体系的顺畅运行。除此之外,京津冀区域内城市之间和重要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仍然十分不便,尤其北京、天津两个核心城市到河北省南部的交通网络要远远滞后于相互间的经济关联度,这就导致了其相互的经济合作进程速度提不上去。除此之外,天津港作为京津两大核心城市共同的出海口,本应在北京的出海发展战略上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天津港在行政上隶属于天津,两城市协同机制不通畅,“京唐港”的建立就是基于北京利用天津港不便的状况。京唐港虽投入巨资建立起来了,北京与津唐港之间的距离超出了京津距离一倍,再加之京唐港本省港口优势不明显,以至于北京的货物仍然大部分还是从天津港出海。唐山的某些货物、如唐山钢铁公司的货物也要从天津港出海。可见津唐港的作用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即使如此,京唐港在十五期间扩大投资10个多亿建设第二个港池,天津港,黄骅港也都不断实施几十亿的大项目,这样的港口投资建设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过度竞争现象。

港口建设项目紧凑且超前,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相对滞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北京到河北东部(唐山、秦皇岛)、河北南部(石家庄、邢台、邯郸)、河北东南部(沧州、衡水)等地区的城际高速铁路的项目启动缓慢,既影响北京的专业技术人才等重要生产要素向河北省流动,同时也制约了京津核心城市对落后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要求京津冀的需要紧密合作来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三、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对策

京津冀整体规划纲要中最三座城市的定位已经明确了三地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中对京津冀三地区的产业分工也做了明确的界定。北京借助资金、技术和金融等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天津借助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以及天津港的区位优势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业,河北省凭借自身的资源能源优势主要发展农业旅游业,城市发展应该是为京津服务为方向。

从整体的规划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的重点应该是在两个核心城市—北京和天津,河北省做好准备承接产业的转移。天津的滨海新区以其自身的优势做好与北京重点产业的对接,这将使整个京津冀的产业分工合作向纵深发展。

1.统一规划做好协调工作

建立一套有效跨区域协调机制,可采取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由中央直接建立一个跨区域的协调机制,来服务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第二种模式就是三地省市共同建立一个跨区域的协调组织机构,但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在京津冀区域内是行不通的。第一种模式的组建机构权威较大,模式也简便,其协调功能易于发挥。当然不管建立哪种模式,协调组织职能应该是从整体作为出发点,统筹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重大事件,当然也需要兼顾三地各自在经济发展中的特点。在制定整个区域总体前景规划时,也要协调好区域经济合作中出现的矛盾。

协调组织在制定区域整体规划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区域规划中法律的制定。不仅仅对区域的规划写到法律条文当中,还要把规划发展中所存在问题,区域内的产业规划、区域的发展差距的问题都需要法律的保障。

2.加快京津重点产业对接

京津需要对接的重点的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业、软件产业、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业产业主要包括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重点要向创新链条的高端挺进,侧重总部和研发环节的发展,加速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自造环节和技术成果向滨海新区的梯度转移。滨海新区应重点开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尤其是工程化技术研究开发,承接北京及国内先进技术的转移,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

北京突出研发中心地位,着力开发拥有自主产权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同时成为电子信息高端产品的制造基地。滨海新区应利用制造业基础好的优势,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积极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品规模研发转化基地。

京津两地的软件产业的合作分工体系良好,应进一步合作形成软件生态产业链,京津两地政府应共同推进建立产业共同体,实现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的互通、互补、互惠和互动。

在汽车制造业方面,京津应发挥各自优势,打造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应积极培育区域外向型及依托型汽车产业,打造跨区域的汽车产业链条,推动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兼并和联合。着重建设北京现代、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北汽福田、天津一汽、天津丰田等五大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支持建立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滨海新区将进一步发展汽车产业集群,依托现有汽车产业基础,积极参与我国汽车工业调整重组,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中高档轿车和豪华大客车。

京津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通过区域间互补优势和联合互动,开展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形成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协作体系,提高区域配套能力及区域产业竞争力,推动环渤海经济圈装备指导也的协调发展。京津两市应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壮大和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提升的同时,积极开展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共同打造国家的装备自造研发和制造基地。

在石油化工产业发面,京津应合力建设石化产业创新集聚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依托北京雄厚的技术力量,以滨海新区100万吨乙炔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为基础,重点发展关键技术;突破一批石油化工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石化下游产业链条,形成独具特色的石化产业创新集聚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

3.加大技术与人才的合作机制

生产要素的流动是趋利的。技术、人才会从价格较低的区域流向价格较高的区域,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更高利润,产业会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决定这一切流动的因素是市场中所形成的价格决定的,京津市场中生产要素的价格一般要高于河北省,河北省应加大鼓励技术开发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

产业转移以企业作为载体,同业企业也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层次,企业的技术进步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技术进步,应首先制定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的产业政策,集中技术资源扶持高新产业;其次,增强金融对企业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让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另外,提高企业的生产方式、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北京的资源优势是科技、人才、资金,而河北省相对比较缺乏,但是河北省具有相对较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北京的一些高校已经在河北省建设一些独立的学院,如北京交通大学就在黄骅市建立了一个二级学院,河北省可以通过廉价的土地来引进人才资源。河北省的港口如秦皇岛港、黄骅港应该争取一些有实力的项目,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来加强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联动性。

4.加强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

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当务之急,是完善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启动区际间的高速路、快速路、城际铁路建设,积极统筹区域内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与布局,真正形成现代化区域交通体系。具体说,目前应尽快解决京津去往河北沧州、衡水等地的快速交通问题,另外在港口的共建与共享方面,现在区域内的秦皇岛、京唐、天津、黄骅四大港口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尚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所以现阶段京津冀三方应该共同出资,在充分提升现天津和秦皇岛两大港口现有吞吐能力的基础之上,积极地开发利用京津港、王滩、港区和曹妃甸港货运能力,让北京能依靠天津新港的升级改造和京唐港改造扩建来拓展自己的出口通道。除此之外,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盟的成功经验,如设立一些共同基金,这些基金用于解决跨地区、跨城市的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京津冀三地资源丰富,各具优势,具有良好的产业分工合作的基础。但是由于区域内的二元经济结构严重,阻碍了扩散效应的发挥,这严重阻碍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协调发展。应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发展一批上具规模的中型城市,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载体。中等规模的城市的发展可以缩小核心城市北京、天津与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差距,为产业转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区域内产业转移做一个充足的准备,为京津冀区域内的产业的协同发展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猜你喜欢

京津京津冀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天津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来自京津的游客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