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2013-07-18华启和
◇黄 彤 花 榕 华启和 花 明
资源与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党提出了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1],全面改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展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下新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意义尤为重要。
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国全党工作的重点,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三农”投入力度,在政府和百姓的齐心协力下,基础农业及农村经济克服了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呈现持续稳定发展态势,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既定目标。
1.主粮连年增产,连续四年年均产量超万亿斤,总产量超过五亿吨。
2.而政府主抓实施的“菜篮子”工程满足了人民日常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丰富的农产品量足质优。
3.农业户籍农民的收入保持年均8.9%的增长幅度,在跨越四、五千元大关后,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业装备条件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超过了53%,表明科技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助力,农业生产正步入机械化新阶段。
4.农业农村改革开放成绩喜人,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呈现平稳有序流转,以家庭为单位的农(牧)场大户涌现明显,其中已建成产业化的经营组织超过26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万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逾越千亿美元大关,成功跻身世界三甲。
5.农村两大产业快速发展,近五年保持年均增长率达12.5%以上,乡镇企业产值GDP 跨越了11.2万亿大关;其中休闲农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8亿人次;农、牧、林、渔服务业收入比2006年增长110%,达到2400亿元。
6.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传统文化、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示范新农村、新景象典型村,为新农村建设开设了良好的局面。
二、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的农业状况中,现代化水平相对于城镇化、工业化滞后等问题还非常明显,农村发展的速度依然滞后,城乡不协调成为屏障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农业基础发展还有待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底子差、物质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保障滞后于城镇、农民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且组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在当今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引导调整农产品结构合理、供需动态平衡、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
2.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流失严重。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耕地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和非农化、非粮化现象;随着农民大量离家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已进入季节性短缺与相对过剩并存阶段,出现农忙时人手不够、科技人才的稀缺、新农村建设缺少实际的专家等等问题;农村金融类服务及设备供给不足,农村资金外流多、收入少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建立城乡平等交换体系和合理调配机制的需求问题已迫在眉睫。
3.保持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加大。由于农村规模化生产上不去,农业生产成本无法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所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任务相当艰巨。
三、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经过对两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国家政策将从如下方面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
1.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粮种结构,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提高单产水平来得以实现。
2.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机化进程,提倡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能力,不断壮大农业农村服务业,培育农业农村新兴产业。
4.努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主要有: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基础前提下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帮助培训并引导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增加家庭工资性收入。
5.加强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教育等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6.完善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由政府主导,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7.加强农村生态环境防护。全面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资源、生物物种资源等的保护,加快农业治理改善速度。
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我国五位一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政经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夯实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3]。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大会报告.
[2]温家宝.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3]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闭幕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