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科学研究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2013-07-17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09

图书馆建设 2013年2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嵌入式检索

冯 君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江苏 南京 210009)

1 引 言

嵌入式服务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图书馆信息服务理念和模式[1-3],其核心在于有机融入用户的信息环境,充分发挥馆员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分析方面的优势,挖掘信息需求,积极主动为用户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必需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信息服务主要面向教学和科研过程。纵观近年来的研究,业界对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内涵[1-3]、开展模式[1-3]、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4-5]等方面已经进行了较多的探讨,而对于如何开展面向科学研究的嵌入式信息服务的研究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专业背景的限制,大多数的图书馆员难以真正嵌入科研团队,因而缺乏平等、有效的沟通及对服务对象的了解,以致于对科学研究过程中馆员的角色定位不清,对开展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把握不准。

笔者作为具有其他专业学科背景的图书馆员,从分析科学研究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和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入手,对图书馆面向科学研究的嵌入式信息服务的定位、内容及方式进行研究,并嵌入具体的科研课题加以实践和应用,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及其满足途径

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统计,研究人员花费在信息检索和阅读上的时间占到全部研究时间的51%,并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见下页表1)。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满足信息需求,一种是通过自身,另一种是借助于外力,如图书馆员。然而,和图书馆员面对几乎同样的信息资源,再加上对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可度较低,大多数的研究人员习惯于自己完成文献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这是图书馆推广嵌入式信息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为应对挑战,高校图书馆应主动出击,从调研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入手,挖掘信息服务需求,本着需求驱动、用户驱动的原则开展嵌入式信息服务。

表1 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

3 服务对象信息行为研究

教师及研究生是高校的科学研究主体,也是图书馆面向科学研究嵌入式信息服务的对象。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42名科研人员(其中包括教师5人,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4人)进行了包括文献检索途径、获取文献类型及文献管理、分析等方面信息能力的调研,以便于开展深层次的嵌入式信息服务。

3.1 文献检索途径分析

科研人员的文献需求主要是围绕课题展开的,围绕某个课题进行文献检索时,关键词和分类号是两种主要的检索途径。然而调查表明,95%的科研人员仅通过关键词途径进行文献信息的检索,很少采用文献分类途径,如图书的中图分类号、专利文献的IPC分类号等。胡昌平[6]等在对科研人员的信息查询行为的调查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3.2 获取文献类型分析

图书、期刊、专利、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标准文献是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调研发现,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对各类文献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如图1所示。

图1 科研人员各类文献关注度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科研人员对期刊的关注度最高;对图书、学位论文、专利的关注度次之;对会议论文、标准文献及科技报告的关注度较少,尤其是对科技报告的关注度(只有两名科研人员选择科技报告,占被调查者的5%)。通过交谈得知,造成上述关注度不同的原因主要是:(1)“重论文发表、轻专利申请”的思想使得科研人员对期刊论文格外关注;(2)受馆藏资源的限制,对于一些特种文献不知如何获取,如标准文献和科技报告等。

3.3 文献信息管理情况分析

随着科研的深入,检索的文献也会随之增加,对文献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尤为重要。正如《第三次浪潮》作者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所说:“没有经过整理的信息不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我们的敌人”[7]。调研发现,83%的被调查者习惯于以根据文献内容分门别类建立目录的方式管理检索到的文献;10%的被调查者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检索文献,检索完就放在一边;只有7%的被调查者使用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等)管理文献。通过交谈得知,大部分科研人员知道有专业文献管理软件,但却很少使用,主要是不愿意花时间琢磨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

3.4 文献分析情况分析

在检索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挖掘是科研人员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并最终促使科研创新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和基础。问卷中通过几个问题(如“是否了解开展类似研究的人和课题组?”“是否清楚研究领域内的领军人物?”等)对科研人员文献分析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科研人员文献分析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80%以上的研究人员对于同行的情况、研究领域内的领军人物和课题组及研究领域内的期刊源都有所了解,主要是借助于一些自带分析功能的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网或是通过同行交流)。而对于领域内的高被引论文(专利)的关注程度(23.8%的被调查者)及论文(专利)被引用情况(16.7%的被调查者)的关注程度不高。

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调研发现,科研人员在获取和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检索途径单一;(2)对专利的关注不够;(3)对检索到的文献疏于管理;(4)缺乏对于文献中重要信息的挖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科研人员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响应和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嵌入式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成效。

4 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组建

由于科研活动的探索性,对于文献信息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并在检索、阅读和研究的的过程中不断地清晰。这一过程中除需要掌握检索知识以外,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对于课题的深度理解。鉴于此,笔者将嵌入式信息服务过程中馆员的角色定位于文献信息搜集的指导者、文献信息的组织与管理者及信息分析与评价的实施者。

从信息服务的专业性、实效性出发,笔者认为,应该采用“X+1”模式构建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选取其中具有所服务课题专业背景的馆员作为团队的负责人,“X”代表项目组中馆员的数量,根据服务课题的难易程度确定,“1”代表1名科研人员。团队负责人作为代表嵌入科研团队,全程参与科研小组的学术研讨,负责根据潜在的需求确定文献服务内容,制定相应的完成方案,并组织成员共同完成。团队中的科研人员主要负责解决信息服务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实践证明,基于“X+1”模式的服务团队能有效地保障嵌入服务的实效和质量。

5 面向科学研究的图书馆服务实践——“废润滑油再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5.1 “废润滑油再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背景介绍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随着润滑油消费量的逐渐增大,废润滑油的回收和再生成为我国环保和节能的现实问题。膜分离技术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过程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领域,适合于现代工业对节能和消除环境污染的需要,项目拟将陶瓷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废润滑油再生,并对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5.2 嵌入式信息服务实践

根据科研项目研究和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的特点,信息服务团队对嵌入式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与实践。

5.2.1 信息素养培训

针对科研人员在检索技能上的盲点和弱点,馆员以指导者的身份嵌入文献搜集过程,开展信息素养培训,目的在于提高科研人员信息获取的能力,保证信息搜集的全面准确。嵌入科研课题的信息素养培训与课堂教学不同,培训更加强调针对性、适用性及与培训对象之间的互动性。针对“废润滑油再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信息服务团队制定的培训提纲如表2所示。

表2 嵌入式信息素养培训提纲

5.2.2 文献建库服务

文献的管理涉及到分类、标引、建库等一系列工作,耗时耗力,毫无疑问,馆员承担这一工作比科研人员更具优势,馆员可以担负起文献信息组织与管理者的角色,利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或Endnote等为科研人员提供文献建库服务。

在建库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文献进行分类组织。我们按照图3所示的分类对“废润滑油再生关键技术研究”的相关资源进行了文献信息的组织和管理。

5.2.3 专利地图服务

“重论文发表、轻专利申请”的思想,使得科研人员常忽视专利文献的检索与利用。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每年世界上发明创造的90%~95%都是以专利的形式出现,且有70%的发明成果只出现在专利文献中,不再以其他形式(期刊、会议论文等)发表,可见,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于专利文献的全面检索与分析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图3 “废润滑油再生关键技术研究”文献数据库

专利地图(Patent Map)[8]通过对目标技术领域相关专利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和分析,使复杂多样的专利信息得到方便有效的理解。馆员在协同科研人员进行领域内专利信息全面检索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专利信息分析系统(Patent Information Analyzing System,简称PIAS)、Aureake、ThomsonDataAnalyzer等进行专利分析,撰写了专利研究报告《废润滑油再生领域专利地图及关键技术动向分析》,其中基于专利文献之间引用关系对核心专利的挖掘获得了科研人员的高度评价(见表3)。

表3 废润滑油再生领域核心专利挖掘

此外,在研讨过程中发现了1篇美国DESALINATION SYSTEMS公司于1988年被授权的专利(专利号:US4780211)。该篇专利对本研究的开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随即馆员通过专利信息分析软件Aureake对该篇专利的后续引用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见图4所示)。

从图4所示专利的引用时间分布看,对该专利的引用集中在1999—2002年,其中不乏一些膜领域的领军企业(如PALL公司和Du Pont公司等),并发现一系列专利均以以PTFE为主要材质的有机膜进行油水体系中水相的脱除。所有这些都对科研人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基于“X+1”模式的嵌入式信息服务小组能够保障嵌入式信息服务顺利、有效地开展。定位于文献信息搜集的指导者、文献信息的组织与管理者及信息分析与评价实施者的嵌入式信息服务在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研究现状、启发科研思路、分析引导科技创新方向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信息保障和良好的促进作用。

6 结 语

图4 最具参考价值专利(US4780211)发展动向分析

随着学术研究环境、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的变化,嵌入式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结合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实践,笔者认为嵌入式信息服务的有效开展需要做好3方面的保障:一是密切关注学校重点学科和科研课题的动态,以便积极、主动地嵌入其中;二是加强对具有专业学科背景馆员的培养,不断提高文献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挖掘和咨询的能力,将其培养成“嵌入式馆员”;三是建立一套灵活的机制,能够根据用户的特点和需求,适时有效地开展形式、内容各异的嵌入式服务。希望本文对于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的调研和嵌入式信息服务的实践,可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科学研究的嵌入式信息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1]陈全松.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4):83-87.

[2]王保成.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Welch医学图书馆范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32-35.

[3]周晓杰,刘海昕,张春杨.我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19-26.

[4]汤莉华,潘 卫.IC2创新服务模式下的嵌入课程式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杂志,2010(4):43-44.

[5]符 勤.嵌入专业课程的信息素养教学案例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89-92.

[6]胡昌平,贺 娜,张俊娜.网络环境下高校科研人员信息查询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223-225.

[7]擦亮计算机系统这把“枪”[EB/OL]. [2012-09-01]. http://news.xinhuanct.com/yzyd/mil/20120213/c_111515923.htm.

[8]肖沪卫, 顾震宇.专利地图方法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12.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嵌入式检索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