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制约公共权力的四条路径
2013-07-15宋晓华
宋晓华
所谓权力制约,是指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公共权力行使者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无论是个人权力的运用, 还是组织整体权力的运用, 如果缺乏必要的约束, 就可能导致公共秩序混乱, 令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治和遏制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也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那么,在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面对日益凸显的各种社会矛盾,如何才能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促进政府的廉政建设呢?
一、促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依靠权力制衡制约公共权力
要实现对权力的约束, 首先要明确分权与制衡作用。分权与制衡都是为了实现对权力的约束,只有公共权力合理、有序、高效、稳定地运转, 才能强有力地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权力制衡,要强调在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框架内, 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1.合理配置公共权力,完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格局
合理配置公共权力是公共权力合理、高效、有序运行的关键。要保证人民能真正按自己的意志选举自己的代表, 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其次,要维护权力机关的权威。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违反相应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再次,要重构监察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提升监察机关的地位, 使它们三者之间的权力相互平衡,相互制约。
2.加强权力制衡必须要有必要的法律作支撑
权力制衡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是推进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权力制衡必须有健全的法律体系给予支持, 必须依靠法律手段, 遵循法律程序进行。权力制衡有利于制约公共权力的过度膨胀,有利于遏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腐败行为。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来制约公共权力
邓小平同志讲, 制度带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必须要充分发挥制度制约权力的作用, 把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1.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规则来制约公共权力的运行
首先,按照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合理设定权力的运行程序, 健全权力的运行规则。在对权力的运行进行设定时,要充分考虑其是否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做出明确、具体、严密的设定, 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其次,要完善权力运行制度,在权力的运行中力求做到公平、公开、透明,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办事规则, 保证权力不被滥用。
2.建立以责任制约权力的规范
在干部队伍中,有的人随意支配权力,随意决策;有的人不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甚至向别人索取好处;有的人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等。以上这些行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负行政责任,造成公共权力的责任流失。然而,权力与责任是相对应的,没有不承担责任的权力。如果没有明确的政治责任作为配套的措施, 那么实现权力制衡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较为完备的系统的政治责任制度, 明确规定权力行使的范围、界限和责任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而这也正是建立以责任制约权力机制的重要内容。
三、完善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
单纯依靠制度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会显得僵化、死板,同时也使公共权力容易钻制度的漏洞。在我国目前对权力进行制约的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制度的约束力受到了限制。权力起源于权利。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必然要受到人民的监督。毛泽东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可见,完善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的机制,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体来说,完善我国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制约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制度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要达到通过公民的积极参与来有效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滥用的目的,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实现。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群众举报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没有健全的法制, 民主权利就得不到充分的维护, 人民就不能有效地制止压制民主、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再次,使相关法律条文具体化、明确化。明确界定公民的各项权利,具体规定公民权利的保护措施,以及对侵犯公民权利的惩罚措施。
2.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
公民组织化程度越高,权利就越不易受侵犯,而公民权利也能对公共权力起到更好的监督制约作用。权力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虽然它集中在少数统治阶级的人手中,但是它以代表大多数人意志的形式出现,具有天然的优越性。而且,它有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关作为后盾,带有很强的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时,作为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抗衡。因此,公民必须联合起来,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和团体,利用集体力量来制约权力。
四、通过网络舆论监督与制约公共权力
用一种公共权力来制约另一种公共权力,而没有考虑用来自国家政治生活以外的力量来制约公共权力,这样的制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新生力量,不断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舆论监督的重点是预防和揭露权力机关滥用权力的行为。在西方社会,舆论监督被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其揭露和震慑政府腐败或滥用权力的作用不可低估。西方国家对舆论监督的认识理念是,新闻媒介与政权政党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且这种距离使大众传媒可以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能够促进整个社会政治的良性发展。这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应该加强新闻媒体的独立性,提高舆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作用。而网络舆论监督在我国公共权力制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公民参与和维护公民权利,强化公民权利意识
我国宪法虽然对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许多公民的权利还只是停留在宪法纸面上的应有权利,而缺乏相应的保障力量使这些权利进一步落到实处。而网络的兴起使人们的言论有了新的园地。伴随着网络媒体出现的网络舆论,可以使公民在最大限度范围内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看法、发泄自己的不满,例如近期“表哥”、“表叔”等官员的“落马”,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舆论的监督作用。
2.制约公共权力,推动廉政建设
网络舆论监督由于其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快速性和关注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在揭露滥用权力行为、关注权力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信息来源广泛,传递便捷,网上舆论一旦形成,将形成网上网下的共同互动,包括专门监督机构和被监督人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对话,而那些原来人们敢怒不敢言的腐败罪行可以首先在网络上被揭批,未被发现的谎言可能在网络上被捅破。这些特点使普通网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也使公共权力不可能完全在暗箱中操作,有利于促进公共权力公开、公正地行使。因此,在当今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社会监督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