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风俗画创作的方式

2013-07-15郭光磊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研究生安徽淮北235000

大众文艺 2013年22期
关键词:汴河画派人物画

郭光磊(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研究生 安徽淮北 235000)

一、宋代风俗画的概况

宋代文化艺术繁荣景象,不同于其他朝代的这种对绘画艺术重视与大力扶持。在我国绘画史上,宋代的风俗画以民间生活、乡间野趣这种创作题材,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宋代这种文化艺术大繁荣下也存在着追求细腻逼真的“院体画派”与提倡高雅清正“文人画派”的画派斗争。但是,风俗画家以独特的创作方式,表现民俗生活、乡间野趣,却得到了崇尚隐居田野的“文人画派”和细腻逼真的绘画手法“院体画派”的欣赏与认可。

时代造就艺术,不同的时代背景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由于当时的宋代社会整体太平稳固,市民阶层在经济繁荣的社会中占据了一定位置。因此大众对生活存满了激情与希望,注重生活品质的风气逐渐推动社会走向商业化。既然商业发达那么市民阶层在审美趋向上自然会体现在艺术领域。因此,在宋代大的社会转型下,出现了大批题材广泛的民俗画,就不难理解了。

风俗画为人物画的一个分支,宋代的风俗画较之前朝的人物画,画面逐渐成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宋之前的人物画很少有绘制背景画绘画作品。例如唐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整幅画面,主体人物突出威严肃穆的天王端坐注视前方,在旁左右武士、侍女、和执笔使臣的衬托下,尽显天神的威严,虽画面整体处理协调但是背景不着一笔与宋代风俗画相比较,还是略显单调。观察方式与创作方式和宋代风俗画相比还是有些区别。直到宋代在风俗画家们创作方式下逐渐完善,才达到了中国人物画的鼎盛时期。

二、从《清明上河图》观宋代的创作方式

宋代风俗画带给我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我们多时间感叹画面的构图奇特、技法精妙,却忽略了画家们对作品的创作方式。例如画家张择端的创作方式就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在这幅《清明上河图》传世之作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画家艰辛并富有灵性的思维过东过程。《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手卷形势,以散点透视的全景式构图。全卷有5米多长,共绘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屋122座、树木174棵、船25艘、车15辆、轿子8顶。欣赏《清明上河图》按画面内容可分成三段,首段是东京郊外的田园春光。展开长卷进入眼帘的是河道边层层叠叠的树林,树林前是一架简易的木桥。从画面看小桥应该是唯一入京的路,小桥旁的土路上有俩个商贩,一前一后的赶着五只小毛驴从沿着河道的土路走来。画家伏笔之处却在这些树木上,钩钩点点的把树儿开春发芽表达的恰到好处,不动声色的点题了清明时间。走过小桥在树林中掩映着几户农家,农家依水而居,艺术源于生活,这是画家对生活写照。在古代饮水是一大问题,大多古城都是建在水源丰沛之地,即使这样每逢干旱还是有不少人渴死。再往前走,就到了进城的第一个个交叉路口,画家在这精心安排了一个高潮小音符。把三组扫墓的人安排在交叉路口,一组几人抬轿的,一组是家丁牵着俩人骑着马的,还有一组是一头不知从何处奔来的惊畜与人挣道。在这复杂热闹的场面,画家却以一条S形线把三组人巧妙的组合起来,很自然地展开了全画的序幕。

一图三段相互联系却各表一枝,结束了田园部分,进入了中段汴河码头。艺术不同于历史记载,艺术的魅力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却可以把汴河表现出百里之遥的视觉感。从画面可以看到,粮船云集、人烟稠密的热闹场景。汴河是流经东京的第一大河流,说是宋都城的命脉也不为过。东西穿城而过的汴河,东流到泗州入淮水,是开封的生命线,也是东南物资漕运东京的大动脉。仅粮食一项,每年由汴河漕运到开封,就达八百万石。整幅画面给人一种热闹非凡身临其境之感,而汴河画家却以大片留白的空间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汴河上的船只与卸货船夫还有纤夫的刻画的精准具体,画面充分体现出生活味十足。单放大一块局部看,船与人间的生活状态刻画的极为传神,一块的局部放大也是非常震撼人心灵的。宋代风俗画之所以成为历代推崇的经典,不仅是画家们对当时生活的写实刻画,还有他们这种以小见大这种功夫。每朝都有红尘处,只是能有几人静,对画面这种深度的刻画,没有一定的静心修养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虹桥是画中最为醒目的建筑物,画家的匠心独运的手笔把画面高潮绘制在桥梁之上。

整个画面最后一段正式进入热闹的市区街道,城内屋宇林立有欢楼、酒家、商铺、庙宇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我国自汗至唐的一千多年间,城市中的“市”是设在划定的地块内,每日按时启动的。想要购物,就得在规定时间内去专设的“市”才行。这种僵死的制度到宋才被彻底打破与抛弃,于是有了沿街设店的商业街,有了早市、夜市,连僻远之地也市集兴旺。《清明上河图》是画家以现实与艺术完美结合方式呈现出来的,街市里彩楼高耸、气派壮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人,有街景的行人,三教九流,无所不被。被画家安排的得有条有理,杂而不乱,引人入胜。

宋代的人物风俗画家以平民百姓的风俗习尚为题材,画面中百姓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在画家独特创作方式下表现的淋漓尽致。宋代风俗画为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为绘画表现下层平民的先河。在民间的土地上深深的扎根并成长起来,为中国人物画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许万里.梁爽.琼楼览胜:名画中的建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1月.

[2]张临生.繁华之城.东京梦华录[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年5月.

[3]傅伯星.宋画中的南宋建筑[M].浙江: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3月.

猜你喜欢

汴河画派人物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东京滨水商业初探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辉煌
从汴河兴衰看开封的城市发展起伏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立体画派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打造画派迟早也要打入冷宫
画派怎能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