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探讨

2013-07-15张恒毅靖江市锡剧团江苏靖江214500

大众文艺 2013年22期
关键词:锡剧行当脸谱

张恒毅(靖江市锡剧团 江苏靖江 214500)

在我国传统的戏曲理论当中,明确地将戏曲定义为一种表演类艺术,表演就是戏曲艺术的主要特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戏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艺术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载体,戏曲的发展过程也是内容和形式不断趋于统一的一个过程。这样一来,戏曲表演形式的成熟就与美感经验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舞台与审美

舞台是戏曲表演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古代的戏曲创作过程当中,着重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因此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幕表制就成为了戏曲的一大特点之一。在一个完整的幕表制当中,无论是创作对象还是所创设的情节都需要时间和地点条件来作为支撑。就拿锡剧来说,它的音乐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围绕着戏曲主题做出改变和调整,当然戏曲的主题并不是以一个物质的形式存在,这也就加大了戏曲创作和表演的难度。在对锡剧情节进行安排的时候,也要将每个环节都安排在舞台的处理方面。这样一来,舞台就成为戏曲表演形式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它能够极好地反映戏曲当中真切存在的理念,并且在观众的心目当中,舞台已经和戏曲的整体美融合在一起,成为展现戏曲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在舞台之上的展示使得空间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并且时间要素也偏向于主观化。譬如说锡剧当中的《珍珠塔》,舞台时间存在一定的跨度,而具体的时间要素又表现在戏曲中的主要人物和场景方面,尤其是《方卿羞姑》一节,讽刺刻薄势利小人入木三分,动人心魄,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表现出了无限的人心险恶。除此之外,戏曲也利用道具来表现空间的虚拟性,在古代文学当中,常常把戏曲道具叫做“砌末”,后来的戏曲表演当中,这种工具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我们单纯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行为来看,每个人在认识事物的活动当中都会掺杂着一定的空间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戏曲舞台表现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构建出一个具备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程式与审美

程式的本质应当归属为一种舞台动作,但它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提炼、加工和美化,如此一来就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个性,并创造出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角色,最大程度上给观众带来审美上的愉悦。戏曲的程式与表演技巧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前者立足在后者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唱、念,还是做、打都需要有一定的程式,尤其是对于锡剧来说,重点讲究的是咬字、行腔和勇气,并且根据本剧种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言基础。锡剧是江苏上海一带长期流传并演变而来的产物,主要有常州武进、无锡一带的“东乡小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的发展而成,其中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采茶灯”的舞蹈,在辛亥革命前后被搬上舞台。锡剧是一种长于抒情,具有江南水乡情趣和特色的戏曲剧种,它的唱腔曲调基本上是上下句的板式变化体结构,常在上下句之间插入一段或长或短的清板。主要曲调为簧调,唱腔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从这些方面来看,剧种的形成和发展和该区域内部的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剧本方面来讲,语文作为一种文学性质的艺术,它不仅是作家对于客观世界的一个反映,也蕴含着作家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情趣。剧本中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唱和念两种表达方式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就为审美特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戏曲艺术讲究较高层次的舞蹈性,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武术基础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也可以说,从动作角度讲,戏曲是由武术演化过来,是美化或程式化了武术。而美的艺术讲究的是内容和形式之间的有机统一,锡剧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我国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它能够反映出社会百态。对于我们来说,在感受美和戏曲作品的时候,“形式”始终作为第一信号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系统,戏曲的多种要素之下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程式,这些程式也可以理解为美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美的规律,也为审美的发展提供了载体。

三、行当与审美

我国古代戏曲表演当中往往会把演员归为若干个角色行当,行当也可以理解为角色的总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行当是戏曲表演长期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早在很久之前,我国唐代的参军戏当中,就出现了参军这个固定的行当,等到宋代时期就已经划分得十分清楚了。锡剧的角色行当虽然有分工,但是比较粗略。在对子戏阶段,男角称为“上手”,女角称为“下手”,等到小同场时期,角色就相应增多了一些,角色行当已经由对子戏的“三小”发展为小生、老生、滑稽、老旦和花旦,在大同场时期,角色就得以进一步划分。通常来说,戏曲表演艺术是从生活当中挖掘出来,和音乐、舞蹈等其他相关艺术相比,戏曲表演更加贴近生活,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所处社会的制约。比如锡剧中的小生、老生、滑稽、老旦和花旦,由于表演的需要,必须要求演员本身顺应表演的需要,而一部成功的戏曲也必然是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的自然统一,不得出现格格不入或者生硬结合的效果。追溯本源,戏曲行当的形成和划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宋代使其,戏曲并没有登上大雅之堂,官府也根本不重视这一门艺术的出现,因此当时的如儒家对戏曲也是一种不屑的态度。等到明清时期,地方戏曲得到蓬勃发展,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因而带动着民间艺术的进步,戏曲当中行当的划分也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四、脸谱与审美

脸谱是指把绘画和表演统一表现在演员的脸上,这种艺术本身具有一定表现上的夸张性,往往脸谱艺术设色鲜明并且有美丽的图案,它当中也蕴含了对于脸部化妆艺术的发展变化。通常来说,观众会根据人物的脸谱来给予这个人物一个最初的认识,脸谱带给观众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它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于美学的感知和认识。在明清时期,戏曲当中的脸谱艺术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形式了,无论是脸谱的勾画,还是历代演变而来的鲜明的人物个性都反映出了戏曲艺术的发展变化。除此之外,脸谱将人物的主题内容变得形象化,让观众的直觉和认识达到一个统一的状态,这样就极大地推动了戏曲表演艺术在民间的普及,并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对于演员来说,脸谱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戏曲美的传达,也使其表演更贴近生活,从而被观众喜闻乐见。

总的来说,戏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应当得以弘扬,在弘扬的过程中要结合时代的需要,往往不同的时代特征会影响不同的主观审美情趣。对此,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对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做好研究和宣传,让人们以一个崭新地视角来欣赏这门艺术,进而推动其健康发展。

[1]张欣.中国画与戏曲审美特征述略[J].戏曲艺术.2009(02)

[2]杨燕,董琳.中国电视戏曲栏目的发展现状与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1)

[3]章新强.电视戏曲栏目的成功之道[J].视听纵横.2010(02)

[4]王会英.浅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J].当代人.2009(03)

[5]张启生.浅谈戏曲舞台上的“演员艺术”[J].黄梅戏艺术.2010(03).

猜你喜欢

锡剧行当脸谱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常熟锡剧事业振兴之思考
锡剧的音乐传承与发展
灶王爷的“脸谱”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行当
琼剧老生漫议
扬剧青衣概说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