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2013-07-13刘月英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节奏音乐学生

刘月英 (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0)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又是学校美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器乐、欣赏、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很少有音乐创作方面的内容。爱因斯坦,这位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和牛顿”的科学巨匠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家,他自认为自己在科学上的成功与音乐密不可分。他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要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在音乐课中的创造力,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此也愿为音乐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就音乐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在音乐课中的创造力,我谈几点的自己的观点:

一、 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死气沉沉,学生总是围绕教师指挥棒转。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只会求同,不敢创新,不会创造。有资料显示,在极度轻松自然的心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是最富创造性和开拓性的。为什么呢?因为愉悦的环境使人产生好的心境,从而带来灵感,在这种环境里人的情绪和心智达到最佳状态。因而我选择了“愉快教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采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立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尝试,把学生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是音乐的创作主人,让学生自己创造,给学生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为了确保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我摒弃了“一本教材一张嘴”进教室的旧教法,教学方式上采用设计节奏模仿,我认为课堂节奏模仿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如《欢乐的啦啦歌》把三拍子节奏用身体的律动表达出来:Ⅹ Ⅹ Ⅹ∣Ⅹ Ⅹ Ⅹ∣让学生体会强弱弱的特点,可以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等等,这样的目的是化解歌曲节奏的难点,再进行歌曲的教学,学生便轻松简便上口.我的示范节奏导入,层层深入,环节之间紧密相连,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创编音乐,充分的从感知到体验,有机地完成“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多层次目标。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的主动参与。

二、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形成

音乐作为一种以时间上的流动音响为物质手段来塑造的艺术形式,无论在时间、空间及物质形态上都有广阔的想象余地。想象力作为创新的基础,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每次上音乐欣赏课时,我首先把乐曲放给学生听,让他们发挥“奇想”,并把自己想到的,感受到的讲给大家听。音乐的感想虽不具体,但它仍然有导向性的,总是发自具体的真挚感情。例如一首《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学生们在欣赏后,有的说象走在大峡谷中,有的说象初升的太阳,有的说象暴风雨来之前的黑夜,还有的说象两只凶恶的野狼在打斗……学生们就像开启了想象力的闸门,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学生们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开放式的想象,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让他们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就象德国浪漫派音乐家门德尔松说的那样:“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即兴表演,培养学生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

西德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演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我在上课过程中经常以带着全班同学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如有事情同学自选打击乐器,自己编排各种拍子的节奏,要求不与他人相同;有时放一段音乐,乐曲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动作,大胆进行表现。再如,任意给两个音高,同学之间接龙式进行歌曲创编,锻炼了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并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 我不断鼓励学生,要大胆地去尝试,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其实学生的即兴表演、即兴创作、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个人理解和评价都属于创造性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即兴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这是建设新世纪的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有待于我们老师进一步去努力探索。

[1]姚思源著.《论音乐教育》.北京虾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5、8期).《 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编辑.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3]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欢

节奏音乐学生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音乐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音乐
聪明的学生等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