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语义下的钢琴教学浅析

2013-07-13宋钰琦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情感性钢琴情感

宋钰琦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情感在人们的生活中重要的角色,它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且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变化。由此可见,引领现代生活的教育不能仅注重传授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更应关注人的情感世界的丰富和完美人格的构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情绪情感的作用下,人们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积极的情感对教育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钢琴教学中积极利用情感的这一性能是十分必要的,在对钢琴作品的理解、欣赏、与演奏中紧抓其情感性,能够较好地表达出钢琴作品的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情感教育从人的心理需求出发,走出了以往那种仅注重技能和知识的功利性的教育模式,它把人的情感与现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它以学生的心理因素为重要的环节,促使学生个体积极、健康、有效地发展,思维和情感意志不断完善。情感性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以心理因素在人的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为依据,通过发展他们在知识认知与接受能力的同时,塑造他们的良好品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优化自身个性特征、提升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觉悟的劳动者。

(一)审美性及其价值体现

审美是人的心理需求之一,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基本因素,在情感教育的实施中,只有那些符合人的需求的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才能有效地传授美的教学内容,也只有在这种充满了社会情感美、理智美、道德美的活动过程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意境,并进一步吸引住学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积极的状态下接受了新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也在这种健康的审美情境中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这个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讲授、记忆、检查、练习、反馈等各个环节的机械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

钢琴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种途径,它也是培养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只有在审美情感的作用下才能体现出钢琴音乐的美学价值。因此,钢琴教学时在审美中进行的情感性教学,它的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这也是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现出以人文本理念,顺应社会的发展。

(二)创造性及其价值体现

应试教育把课堂教学时间固定为严格的小单位,教师和学生都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课堂教学模式循规蹈矩,根本不存在创新的印迹。实施情感教育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发展与突破,它注重了人的个性创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教师从心理的角度出发,以情感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摆脱传统钢琴教学的机械、枯燥的现状。

情感教育的实施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把主动性交给了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情感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及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力,从而体现教育的真实价值。

(三)兴趣性及价值所在

兴趣是一个人思维和行动发展的精神动力,它能够促发人的创新意识,是灵感产生的重要来源。要弹好一首钢琴作品,除了准确无误地弹奏音符、节奏、指法、表情记号等,还需要学生对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乐曲所要渲泄的思想情感产生兴趣,体验和表现作品,把握住作品的灵魂,调动起多种积极的情绪,才能运用成熟的技巧把作品完整地弹奏出来,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将会更加丰富和深刻。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是密切的,情趣也是情感表达的前提条件,因此,培养对钢琴音乐良好的兴趣与爱好是十分必要的。

二、钢琴教育活动与学生情感的发展

钢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性是钢琴弹奏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钢琴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它是演奏者应当具备的一种艺术素质,是外在的技艺与内心情感的相互结合。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然要求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把技术和情感紧密结合起来,这已成为钢琴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钢琴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情绪的发展

钢琴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它的这种特征也最易于感染学生。一切钢琴音乐都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它生动形象地反映着人类生活的各种方面,是人们思想与情感的音乐艺术化,思想情感的多样性就决定着钢琴音乐的多样性。许多钢琴作品通过运用钢琴特有的声音强弱和节奏的张弛等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塑造了千姿百态的音乐形象,激发人的情绪体验,深入人的心灵。学生在接触时,无不受到感染,激发起了他们各种美好的情感体验。比如明快的乐曲使人轻松愉快;雄壮激越的乐曲会使人热血沸腾;悲哀凄凉的乐曲使人惆怅低落。随着接触作品数量的增多,学生对各种情绪体验的也在不断增长。经过长期的钢琴学习,学生的情绪情感必将不断丰富起来。

(二)钢琴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智感和道德感

音乐对人的思想和心理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国古代把音乐看作净化人们心灵的工具,认为“乐”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我国对音乐作用的认知是深刻的。钢琴教学是一种智力活动,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大脑,引起人的思维,产生联想与想象,潜移默化地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意识、观念,从而起到净化人的思想的作用。

钢琴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生活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成功地演奏作品后产生欣慰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理智感和道德感。例如在学习和演奏了贝多芬的作品后,就能是自己思想充满着奋发、抗争的意志力,焕发着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勇于向困难挑战。另外,在接受了著名的爱国主义音乐家肖邦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他的钢琴作品的鲜明的民族性、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钢琴艺术的珍品,炽热的爱国情感以及内心的忧愁与哀伤是肖邦钢琴作品情感产生的根源,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和《军队波兰舞曲》等作品能够唤醒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理智感和道德感的发展。欣赏和演奏这些优秀的钢琴作品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用音乐语言唤起学生的理智感和道德感。

情感性是音乐的基本特征,犹如《乐记》中所说:“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作为教育的手段,钢琴教学诉诸人的情感、直觉、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它能够激活传统的教育中学生闲置而未利用的巨大非理性因素,从而能够深层次地改变钢琴教学的效果。音乐不止是一种艺术,它也是一种文化,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从技能传授的层面进行,还要深入到学生内心,把握学生的情感表达,把演奏的技艺与内在的心理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从文化的角度去把握音乐,在体会音乐美的同时感受音乐文化的深远意味,让学生在技能拓展的同时开发自身的艺术创造性,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真正地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够较完整地表达音乐的内容,把钢琴音乐与文化整体相融合起来,使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的到长足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消除传统钢琴教学中那些非理性因素的压抑与束缚,使自身在不断的优化中得以创新发展。

[1]张志勇.情感教育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吴磊.试论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功能[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3)

[3]杨慧.谈钢琴演奏中的表现[J].人民音乐,1999(5)

[4]钱伟民.浅淡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影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5]谷玉梅.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1999(2)

[6]李同全.音乐教学的情感效应[J].中国音乐教育,2000(1)

猜你喜欢

情感性钢琴情感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纸钢琴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