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钢琴演奏技法

2013-07-13樊颖颖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4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引子织体奏鸣曲

樊颖颖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4)

一、《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间,当时贝多芬与他的学生相爱,这首奏鸣曲就是献给心上人的,但是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同而遭到女方家人的反对。1800年后贝多芬接触了大量的法国音乐作品这些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奏鸣曲音乐风格在前任的基础上是有所改变的,它追求新的创作手法与更崇高的理想。

二、《月光奏鸣曲》的曲式分析及演奏技法

一首曲子的演奏就像一篇文章的理解一样,先要把内部的结构分析清楚明了才能更加有自信的去掌握驾驭它。

第一乐章,贝多芬将先前的快板改用 慢板 代替,分解的和弦音徐缓的演奏旋律从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由幻想性的及柔和抒情曲的引子引入,打破了以往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升c小调,2/2拍子,带引子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第一乐章是持续的柔版在情感上主要表现柔和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有引子、主题、再现主题、尾声四部分构成。引子和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主要是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波动。引子主旋律是有主原位的三和弦分解含有贝多芬幻想中即兴的性质,演奏时要谈的轻巧静。四小节之后,主题隐隐在中音区出现。它静而细,略带些哀伤。在第十小节第二次主题开始在B大调上出现了。中间部分则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之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用低音奏出主题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结束。

第二乐章篇幅比较短小是三声中部复三部曲式的小快板,这一乐章将小步舞曲和谐谑曲的特点以幽默的形式结合起来使音乐听起来更有活力。开始是弱起的连奏与断奏相互呼应的主题,然后以变奏的模式不断重复。中部以三生中部的形式继续从D大调。之后则以下行五度模仿的方式再现第一段,使音乐又回到了阳光明朗的情绪中。

第三乐章是典型的奏鸣曲末乐章模式——快速的回旋曲式。调性上和第一乐章一样都是从#c小店开始,但演奏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这是月光奏鸣曲的话才重要的乐章。旋律以分解三和弦的形式跑动,这点要通过下面的慢练解决,要保证每个音弹的清晰,均匀、有力还有力度上由轻到重的变化,这样才能体会到情绪的急躁不安。织体是八分音符的段奏演奏的事后力度不要太重每个引得音的力度要军训。第二小节第四拍的来个跳音要抬得松而有力(把手腕、大臂以及全身的力量传送到之间上),第一个和弦力度标记是sf第二个和弦弹成mf。从第九小节到十三小节开始主要旋律在右手下方主要用大拇指去演奏,演奏时要注意力度的统一。折断的演奏就好像一个人在大海上冲浪突然来了汹涌的海浪二方进行激烈斗争。到十四小节突然停止了搏斗,海面上回复了风平浪静,间歇之后海面又开始了波涛汹涌的奋战这时候由和弦变为音程在听觉上音乐饱满程度降低所以收的力度要弹的更加坚定。第21小节突然变弱,织体的十六分音符演奏的要快而轻并且要均匀。第22小节的倚音在强拍内心的不满和热情要体现出来。第25小节旋律的八度的时值要做准确,29小节上手都要慢慢变强。第39小节的颤音要弹的快而清,可以多慢练。34小节要注意左手严格的休止符,第43小节八分音符的跳动在演奏是要表演的快而灵活,要把手掌立好指尖有力轻巧的谈下去。第44小节主旋律有变为右手的低声部,演奏时音乐有种紧凑感。第49小节从弱开始渐强,力度的变化要明显的做出来,这样使音乐有了明显的起伏给音乐带带来了紧张激动的情绪。第57小节的织体又是在十六音符的节奏型背景下出现,在演奏时突出旋律织体弹的要清而轻。第63小节是尾声双手要对齐逐渐渐强,给人的感觉是舒适而安静。64小节又回到原调,第79小节开始旋律在左手出现,在演奏时要注意音乐的线条十六分音符要清晰流畅的转移到右手。第102小节为再现部,第144小节右手和弦的高声部是旋律,第159小节开始进入尾声。第163小节华彩部分分节奏要准确演奏,每四小时换一下踏板,延长号可以停留时间一会。第167小节旋律在左手从这里开始到高潮。第171小节旋律换到右手,八度之间尽量连起来。第177小节开始是华彩片段,由琶音和分解和弦组成,弹三连音时节奏一定要把握准确,这一段技术是难点要通过慢;练习解决。从第185小节旋律从低音区由下而上的半音阶进入到高音区演奏时力度由弱到强,手指演奏的要轻巧灵活,到187小节上到顶端后开始以小童八分音符平稳的出现,给人是深沉思考的感觉,而且在演奏时旋律给人的感觉是从近到远的的感觉。第190小节回到原速度。第196小节开始织体和旋律都是以十六分音符跑动力度要越来越强到199小节的和弦一定要谈的坚定有力,表达了作者自信的性格和渴望生活自由的坚定信念。

通过对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知道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上的大致创作思路和演奏方法。虽然贝多芬钢琴作品有三个不同的阶段,但是大同小异。所以在演奏贝多芬作品是要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进行了解分析,才能更好的去掌握演奏的技巧和情感的表达。要深入去理解他,准确的表达作者的内心感情,从而可以引起正确的共鸣。

[1]阎冰.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处理特征[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9(02)

[2]曾华宏.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独创性[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3]杨焱.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持续音技法的审美分析[J]. 音乐创作.2009(05)

猜你喜欢

引子织体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饥饿奏鸣曲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