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美学意义

2013-07-13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工笔工笔画物象

李 甜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以线立形,也足见线在工笔画中的意义之所在。

一、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

工笔花鸟画也被称作“细笔画”,主要是以细腻精微的行笔笔法来描绘花卉、翎毛、草虫及瓜果的中国画的表现方式,属于中国画技法类别之一,主要是与“写意画”对应区别的绘画类型。

工笔花鸟画所运用的是中国特有的毛笔、墨汁、颜料,在其专用的熟宣纸或者绢上进行严谨细密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的绘画种类和技法。在作画过程中,工笔花鸟画大多是以中锋用笔为主的。兼以各种描法,如我们通常知道的铁线描、高古游丝描、行云流水描、柳叶描、琴弦描、橄榄描、枣核描等18种描法。对于结构的塑造,表现方法工整细致,如先勾后染,设色艳而不俗,极具装饰意味。具体在对花鸟描绘的过程中,通过白描线条的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统染、罩染、平染、接染、点染、积水、托色、立粉等多种技法描绘对象,来达到画面干净整洁、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

精于形象而意境深远,这应该是一幅成功的工笔花鸟画最重要的一点。因此,这就要求工笔花鸟画画家,能够有“度物象而取其真”,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造型能力。无论是兴盛时期的宋代工笔花鸟画,还是之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都是把真实且具体的对象形态描写与意境的表现放在首要的位置。不论画幅尺寸的大小,都是花了大量的精力来苦心经营的。这既是工笔花鸟画区别于其他绘画体裁的形式特征,也是工笔花鸟画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工笔花鸟画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之境亦邻于理想,是“天人合一”的美的理想。

工笔画鸟画在其精神内涵上,讲究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情感的表达和显现,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她不仅是造型上的“应物象形”,而且是意象的写实性,在能动的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二、线条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早在原始彩陶上的花鸟画开始,线条似乎就成为了中国画的“精髓”,几乎贯穿了中国画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以线作为艺术表现语言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也是工笔花鸟画的主要骨架。线条结构成了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图示,也是工笔花鸟画的主要造型体系之一。

早期的彩陶艺术品上的色彩古朴,其中描绘动物形态的线条刚柔互用。已具很高的艺术价值。之后,花鸟画至唐代成为独立的画科,并走上了成熟阶段,唐代绢本花鸟画作品因年代久远都已经不复存在了,遗留下来的仅仅为墓室壁画,以及以牛、马为题材的花鸟画。牛作为主体,在绘画中得到反映,则是理所当然的,韩滉的《五牛图》就是一幅描绘牛的精妙绝伦的作品,其中设色单纯而丰富,作者却运用了极富表现力的线条来塑造形体。线条的枯、淡、涩、润、粗、浑、扑、拙根据牛的体型部位,解剖结构恰当使用,充分表现了牛健壮的躯体和皮毛的质感。徐熙、黄筌是五代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花鸟画家。对画风迥异的这两位画家。画史上有“徐黄异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可不管是富贵还是野逸,只是对于他们的绘画题材而言的,而画面当中我们依然看到的是他们挺拔有力,丰富多变的线条。到两宋花鸟画的鼎盛,尤其宋代画院的设置又为花鸟画的发展提供的优厚的条件,也进一步提高了花鸟画的格调与品级。由于工笔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程式,如艳而不俗,工而不板、柔而不软、精而不滞、这就很大程度取决于线条的勾勒与着色的步骤。而宋代花鸟画最值得我们反复临摹的就是其对于线条的掌控能力。其线条密中有疏,遒劲中有温润,法规严谨而变化丰富,从花朵至花瓣、花蕊、枝、茎、叶脉、以及鸟类不同毛色的质感,各种角度的不同姿态,均有不同的行线法则和力度,即严格的表现了物象,又在线条的运用中出神入化。工笔花鸟画发展至今线条的运用和造型则一直是工笔花鸟画的基础和骨架。因此,也看出以线造型是描绘物象形体结构关系最直接有力的手段。线在描绘物象时不仅能够直接表现出它们的客观形象,且在表现意境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凭借和依据。

三、工笔花鸟画“以线立形”的美学意义

国画大师潘天寿曾说:“画者,画(指划)也。即以线为界,而成其画也。”工笔花鸟画对线的要求就是要工整、细腻、严谨、多变。所以在具体绘画中一般用中锋行笔比较多。工笔花鸟画强调线条的丰富多彩。如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疏密、干湿、浓淡、刚柔、肥瘦、方圆、巧拙、畅涩、轻重、缓急、隐显等,都各有特色与艺术功能。所绘物象的质感和层次,也都是用线条来表现。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使用同样的工具,所以,国画家在用线上则借鉴了书法用笔的要求,即所谓“书画同源”。所以我们在画工笔花鸟勾线时,不是用细线去绕轮廓去“描”,而是要用书法中所讲究的线条去“写”。对线条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平、圆、留、重、变五个字。只有做到了这五点,才能算是“写”好了线条。工笔画所用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所绘线条具有厚度与力度,可以产生节奏感与立体感。工笔画讲究“骨法用笔”,“骨法”指的就是物象的外轮廓;“用笔”则主要指对线条的要求。因此,美家学宗白华先生阐释说:“骨法用笔,即系运用笔法把握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向。”一张画没有线,就如同没有骨,是立不起来的。也就是用线条描绘图像,并借此表现宇宙的节奏和动律,也表现画家的心灵。

综上所述,一幅优秀的工笔花鸟画,不但要有好的意境,对于线条的要求是极其细致严谨的,在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内涵和意义是极为丰富和极具表现力的,不仅要有纤细、遒劲、挺拔、圆润的一面,还要有变化丰富,虚实结合而营造意境的另一面。这也是工笔花鸟画中线条所特有的美学意义和形式美感。

[1]郭廉夫著.《花鸟画史话》.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04月第2版.

[2]蒲松年主编.《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年08月第1版.

[3]郑午昌著.《中国画学全史》.东方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4]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猜你喜欢

工笔工笔画物象
意象与形象、物象、意境
——“意象”阐释的几组重要范畴的语义辨析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如何与物象相处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宋延生中国画作品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