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你的椎间盘
2013-07-12韦春德
韦春德,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秘书长,从其父韦以宗教授临床科研教学17年。参加编著《秘传伤科方书》、《中国骨伤科学辞典》和《中国整脊学》,参加编著的《中国整脊学》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同时,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在我国已普及到县级医院,手术率已达到80%以上。但效果如何呢?据统计,椎间盘突出的手术适应症大约占10%,由于临床上盲目扩大适应症,现在的手术成功率只有60%~70%。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教授则说,现在影像学CT、MRI已能够准确证明椎间盘的占位,并成为手术适应症以及手术效果的佐证。然而,不少病人常常在术后仍有症状,但影像学却显示手术成功。
手术引起
脊柱结构力学紊乱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会长James.H.Beaty指出:“切除椎间盘是为了缓解坐骨神经疼痛,但却不能恢复腰椎的正常力学功能。”我国脊柱外科泰斗葛宝丰院士对手术切除椎间盘的后遗症深有体会:椎间盘摘除手术可使椎间盘由于摘除而椎间隙变窄,椎体塌陷,而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结构力学紊乱,如腰椎侧弯、椎曲变直等却未能纠正,从而继发多个椎间盘突出、退变;手术的创伤及出血可引起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手术会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引起脊柱滑移;手术会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继发创伤性骨、纤维结构的增生;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后,后方软组织可突入椎管并与硬膜粘连。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几乎所有局限性腰背痛的原因都是不确定的,包括椎间盘突出在内的许多异常病理,表现在无症状者的脊柱内颇为常见。如将一次腰背痛的发作就归咎于一种特别的解剖异常,其确实性也不够有力。80%以上的病人在两周之内均可以痊愈或明显好转。”该杂志的另一作者则认为:“最后需要手术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10%左右。”
那么,什么样的椎间盘突出该做手术呢?应该是髓核突出巨大的中央型突出、急性马尾神经严重受压等。
椎间盘突出与腰腿痛
因果关系难定
一位48岁的患者3年前患椎间盘突出症,行椎管开窗、髓核摘除术。影像学证实其手术成功,但他术后一直下肢麻痹无力,肌肉也已萎缩,走路跛行。
高经理今年初突发腰腿痛,不能站立行走。多家大医院确诊其为腰椎滑脱症并椎间盘突出症,认为必须手术。患者转到光明骨伤医院后,韦以宗教授用整脊手法治疗两周,患者能自主下地行走,X线片显示侧弯明显恢复,椎曲恢复,滑脱也复位;治疗至4周,患者康复出院,能晨跑300米无症状,但MRI显示其椎间盘仍为突出。
“这些临床中屡见不鲜的病例需要我们反思5个问题:为什么椎间盘突人群中35%~38%的人没有症状?为什么影像学显示多个椎间盘突出已压迫硬脊膜囊,但只要椎曲正常就没有任何脊髓神经症状?为什么切除了椎间盘,病人仍然腰痛、腿麻、疼痛?为什么切除了其中一个最突出的椎间盘,结果上一个椎间盘又突出了?为什么用非手术疗法治愈的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依旧椎间盘突出,但已没有症状?一言以蔽之,椎间盘突出与腰腿痛或椎管狭窄之间,是否一定有因果关系?”韦以宗教授提出了一系列逐渐被医学界发现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韦以宗教授认为,椎间盘突出和退变是不可逆转的生理现象。但椎间盘突出并不一定会产生症状,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突出物逐渐纤维软骨化,成为稳定于椎体之间的纤维性连接物,神经根或硬脊膜囊已适应和容纳这种椎管容积和椎间孔所允许的占位,所以不出现症状,而且,椎体关节是动态关节,椎间盘占位后可进行适应性调节。只有在关节力学失衡,关节突位移导致椎间孔变小,神经根与前缘椎间盘碰撞时,才会产生症状。
韦以宗进一步提出,椎间盘突出及退变如果没有关节紊乱、椎曲改变的力学因素,是不可能产生症状的,因此,治疗上应以纠正脊柱力学平衡为主,调整椎间盘炎症反应为辅,即保守治疗。
生物技术微创介入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是人体的“大梁”,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1/4。腰突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腰突症的治疗方法颇多,如何选择十分重要。好的治疗方法应该安全、有效、迅速、操作简单、相对经济。这是患者自我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手术治疗是最后一张底牌,在治疗时应予最后考虑。乃是无奈之举。
胶原酶溶解术是一项从美国引进的治疗腰突症的生物微创介入技术。将胶原酶注入恰当的位置(盘内、盘外、突出物内)溶解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吸收后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这一点讲,和手术切除突出椎肩盘的原理是一样的,但又没有手术的创伤和损害。所以除了非常严重的钙化型腰突症,急性瘫痪型突症、合并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胶原酶溶解术的确是腰突病人的最佳选择。